首页 理论教育 司马迁忍辱著书

司马迁忍辱著书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司马迁祖上的好几辈都是朝廷的史官。司马迁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许多书。20岁时,司马迁开始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祖国的壮丽山河开拓了司马迁的胸怀,各地的风土人情,给他的文采以丰富的养料。大约在司马迁30岁的时候,他突然遭到了一次严酷的身心摧残。大家都纷纷指责李陵贪生怕死,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一言不发。于是便把司马迁投入牢狱,交廷慰审问。把司马迁也定了死罪。

司马迁忍辱著书

西汉时期,在陕西韩城这个地方,出了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名字叫司马迁。

司马迁祖上的好几辈都是朝廷的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是汉朝的太史令,专管朝廷史料的记载、搜集、整理和收藏。司马迁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许多书。后来,他随父亲到了长安,读书就更刻苦了,又结识了很多有学问的人,可随时向他们请教,他的学问就更加精深了。

20岁时,司马迁开始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用了10年时间,差不多走遍了全国,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到过埋葬舜帝的九嶷山,凭吊过屈原投水自尽的汨罗江;游历过大禹召集首领开会的浙江会稽;瞻仰过山东曲阜孔子的故居;访问过刘邦的故乡——丰沛的父老;还参观过项羽的国都(今江苏的徐州)……后来,他还当过汉武帝的随从,跟着皇帝巡视各地,并且还奉命到西南地区考察。祖国的壮丽山河开拓了司马迁的胸怀,各地的风土人情,给他的文采以丰富的养料。

大约在司马迁30岁的时候,他突然遭到了一次严酷的身心摧残。原来这时汉武帝正与匈奴打仗。汉武帝派李广利和李陵率兵攻打匈奴,可这两个人却打了大败仗。李广利丢了3万兵马;李陵损失了近5000士兵,还被匈奴俘虏了,后来就投降了匈奴。

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京师,气坏了汉武帝,他命令把李陵的母亲、妻子抓起来,投入牢狱,又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给李陵定罪。大臣们谁不看皇帝的脸色办事呢?大家都纷纷指责李陵贪生怕死,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一言不发。原来他觉得李陵平时为人挺朴实,他的失败是有原因的,现在大家都夸大他的过失,这是不公平的。

汉武帝见司马迁半天不说话,就问他对这事有什么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的步兵不满5000人,又深入敌人腹地,打击了几万敌兵,虽然失败了,可也杀了不少敌人。他并没有辱没皇帝的使命。再说,他平时那么朴实,现在投敌了,将来总会有个赎罪的办法,现在定他的罪,是不是早了一些呢?”

汉武帝听了,觉得这番话是故意指责李广利而替李陵辩护。因为李广利是皇帝的亲信,所以汉武帝不觉勃然大怒,气呼呼地说:“想不到你会替投敌的人辩护,是不是存心反朝廷呵?”于是便把司马迁投入牢狱,交廷慰审问。

过了一年,又有消息传来,说匈奴给李陵娶了个匈奴的姑娘做妻子。汉武帝一听更加生气,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都杀了。把司马迁也定了死罪。

在汉朝,定了死罪的人要想不死,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用钱来赎,二是接受侮辱人格的“宫刑”。司马迁是个史官,哪儿有钱去赎罪呢?司马迁一想到自己要受“宫刑”的刑罚,真想横下一心死了算了。可是他转念一想:世上人终究要死,可是死的价值就不一样了。有的人死了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了比鸿毛还轻。自己理想目标尚未实现就死了,有什么意义呢?再看那些有成就的人吧,谁不是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而怀着一腔忧愤完成自己的事业呢?周文王被关在羑里,然后写出了《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围困在陈蔡,后来却写出了《春秋》;屈原遭到小人的陷害被赶出了朝廷,写出了《离骚》;左丘明瞎了眼睛,写出了《国语》;还有孙膑,他的膝盖骨被人剜掉了,仍写出了兵法;还有诗经300篇和几乎所有的传世巨著,都是在作者身处逆境,然后自强不息地写出来的。我应该活下去,那怕是身体残了,也要写出一部像样的史书来。就这样,他决定承受耻辱和痛苦,勇敢地活下,发愤写作《史记》。

司马迁受了宫刑以后,被释放出来。他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和他人的讥笑,一心一意地写书。

就这样,他整整写了18年,直到成为60岁老人的时候,终于完成了52万多字的《史记》,如果从20岁搜集资料算起,一共用了40年的时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