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严慈相济协同型的家庭教育

建设严慈相济协同型的家庭教育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严慈相济协同型的家庭教育就是希望父亲或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母亲或父亲的慈爱、宽容、细致,能够自觉而理智地配合,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严父慈母”型的教育方式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据研究,“严父慈母”、“慈父严母”或父母均既慈又严的家庭教育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有利。因此,“严父慈母协同型”结构,是家庭教育资源最理想、最合理的配置。

三、建设严慈相济协同型的家庭教育

建设严慈相济协同型的家庭教育就是希望父亲或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母亲或父亲的慈爱、宽容、细致,能够自觉而理智地配合,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如果在家庭中,父母能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那么就可能形成严父与慈母或者严母与慈父的协同配合。

“严父慈母”型的教育方式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据研究,“严父慈母”、“慈父严母”或父母均既慈又严的家庭教育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有利。

慈爱对年幼儿童十分重要。有人研究了700名幼儿,发现父母对孩子之爱的程度是外人无法比拟的。关键在于慈爱包含着父母对子女的“偏爱性”,这种“偏爱性”使幼儿感到在某个人的心目中,他比其他幼儿更重要,世界上有人会无条件地疼他、爱他,这种亲子关系使幼儿体会到安全、愉快和舒适,能促使孩子的健康成长。

严爱则是亲子之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按照严格的方式抚养孩子,由于父母出于爱心,又保证孩子在愉快、友好和平等的气氛中成长,这种严格十分必要。要求严格且敢于严格的慈爱父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慈和严之间找出行之有效的“适量区”,爱得适当、爱得合理,可以避免走向溺爱或严厉的两个极端,避免“权威缺乏症”和“权威至上症”,从而使幼儿得到健康发展。

考上北京大学的杨立,在谈到成功的感受时就说,受惠于“严父慈母协同型”的家庭教育。他举了一个例子,读小学时,他曾拿了同学的东西,爸爸命令他在寒冷的院子里罚站。站了很长时间,妈妈就和爸爸商量了一个解决办法,由妈妈带着儿子把东西还给人家,赔礼道歉。父亲常常跟儿子说,男孩应该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办事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母亲则善于和儿子交朋友,进行心灵沟通。杨立深有体会地说,妈妈的教育和爸爸的教育,一样都不能少,少一样都不是完整的。

不少父母由于自己的偏执而很难协同地教育孩子。对此,教育家陶行知有过深刻地分析:“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不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因为父母所施办法宽严不同,子女竟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这都是父母主张不一致的弊端。”因此,他主张中国家庭教育应刚柔相济,互为弥补。

少儿教育专家卢勤说,父亲是天空,母亲是大地。她回顾道,每当儿女遇到困难时,父亲就给我们壮胆:“‘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句忠告,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许多沟沟坎坎我都踏过来了。”卢勤调查过许多父亲,他们极少对儿女有什么忠告,给以人生导向。这要引起父亲的重视。

从心理角度看,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既离不开母亲,也离不开父亲,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因此,“严父慈母协同型”结构,是家庭教育资源最理想、最合理的配置。无论由母亲唱主角,还是由父亲唱主角,另一方消退自己应有的角色,孩子就不能享受完整的家庭教育了。

父母协调非常重要,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你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孩子的同时,教会孩子也爱你们,爱不能是单向传递,使孩子在获得爱的同时,也同时懂得爱父母和他人。中国的父母总是单向地传递给孩子以爱,这是不对的。我们付出爱心,不是培养我们要有爱心。孩子有爱心,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2)让孩子懂得应遵守社会规则和礼仪,获得生动的体验,并在体验中自我约束。规则其实无处不在。人是要走向社会的,社会没有规则是不行的。所以在家里就要学会讲规则。很多父母对孩子“无私”,恰恰害了孩子。

(3)从实际情况出发,注意照顾有度、期望实在。照顾是大人应尽的责任,但无度关照孩子,就会使孩子失去了关照别人的机会,也就无从培养孩子的道德。对孩子的期望要立足孩子的实际,将期望建立在符合实际的水平上,孩子就会充满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4)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时,要根据实际决定。要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为前提,以激发孩子自主进取为原则。比较总是难免的,但是跟孩子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好,这有利于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人的成才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所以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值得赞扬。

(5)创造既愉快、又需克服困难的环境条件,锻炼孩子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生活是充满坎坷的,没有意志肯定是不行的。为此经常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让孩子体验艰辛又体验成功是必要的。

(6)坚持鼓励原则。善于发现孩子优点,讲究批评艺术。一方面人要学会承受批评,另一方面又要注意鼓励。鼓励和批评的尺度要看孩子的承受力。

(7)善于用温和、友善的态度对幼儿提出说一不二的要求,并要一贯坚持。这是一种严格,同时体现慈爱,使孩子不会有过度的压力,又能体会到来自父母的关心。

(8)不甩大人威风,不滥用权力惩罚儿童,以免引起儿童的怨恨及破坏心理。人是平等的,与孩子建立朋友般的友谊,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9)以开放心理看待孩子特点,以发展心理看待孩子缺点。每一代人是不同的,教育人既需要用传统的优点,但又最忌讳固守自己的传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育人”谈何容易。仅一个“育”字,就有3层含义:一为生育,二为养育,三为教育。更何况育的对象是人,更是有着千奇百怪想法和做法的未成年人。

【故事欣赏】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书画书法皆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人称为三绝。

他到五十二岁时才有儿子,起名小宝。他对小宝十分喜欢。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他非常注意教育方法。

郑板桥被派到山东潍县去做知县,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郑板桥看到当时富贵人家子弟,又担心自己的儿子被娇惯变坏,所以他身在山东,而心念在家的儿子。他总担心把儿子小宝委托弟弟郑墨帮助照管,会比自己更娇惯。所以,他从山东不断写诗寄回家中让小宝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宝在母亲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着这些诗句,从而明白了许多人生的哲理。

“娇子如杀子”,这是多少人用血泪换取的经验教训。当郑板桥听说在家的小宝常常对孩子们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侮佣人家的孩子。郑板桥立即写信给弟弟郑墨说:“我五十二岁才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必定要有爱子的办法。“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所以,他要弟弟和家人对小宝严加管教,注意“长其中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弟弟和家人按照郑板桥的意愿对孩子进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给郑板桥写了封信,讲了孩子的长进,并说,照此下去,长大之后准是个有出息的人,能像你一样,当个官儿。郑板桥看了这封信后,觉得弟弟对小宝太姑息了,这样做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立即给弟弟郑墨复信说:我们这些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走错了路,越来越作坏,总没个好结果”。他还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好人。”这里所说的好人,是品德修养高尚的人,是有益于社会的人。

小宝长到六岁以后,郑板桥就把小宝带在自己身边,他亲自教导儿子读书,要求每天必须背诵一定的诗文,并且经常给小宝讲述吃饭穿衣的艰险,并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洗碗,必须洗干净。到小宝十二岁时,他又叫儿子用小桶挑水,天热天冷都要挑满,不能间断。由于父亲言传身教,小宝的进步很快。当时潍县灾荒十分严重。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节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宝蹦跳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这个饥饿的小女孩,立刻将手中的窝头分一半给了小女孩。郑板桥知道后,非常高兴,就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真喜欢你!”

郑板桥对于女儿也非常关心。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女儿在诗画方面也达到了相当水平。眼看女儿就到出嫁年龄了,还未找到合适的对象。他主动为女儿选择了对象,并且一反婚事大操大办的传统,自己亲自将女儿送到男方家里,让男方家人做了几个小菜,以示庆贺。当他要返回时,才告诉女儿说:“这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在这里过吧!”他为了表示自己对女儿婚事的祝贺,特意作画一幅作为嫁妆送给女儿,在这幅画上,他题写了一首小诗说:“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妆薄,赠尔春风几笔兰。”郑板桥非常注意对子女进行自立教育。

直到临终前,他还要让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当小宝把做好的馒头端到床前时,他放心地点了点头,遂即合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这则遗言,是对子女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和你一起网》2009-11

【家教箴言欣赏】

(1)孝子不生慈父之家。

句意:在慈爱的家庭里不会培养出孝子来。《慎子》

(2)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句意:古人说:过分溺爱子女的母亲会使子女堕落。只知溺爱放纵,不知教育培养,使子弟成为不法之徒,身犯重法陷入监牢,受到严刑惩处,以至丧命,这不是别人使他堕落的,是他母亲的娇养溺爱使他违法受惩的。从古以来,这样的事多得数不过来。(司马光)

(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句意:对子女不要过于绝情,那些英雄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喜欢孩子爱孩子的人也都是好男人!

(4)在娇子、宠儿的后面,常常游荡着败家子,纨袴儿的影子。(鲁生)

(5)有的父母对孩子真是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孩子的心变得贪婪起来,吃着碗里,望着锅里,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在他们心中,除了向父母要吃要喝、榨取钱财,根本不懂得孝敬和供养父母的责任。一旦父母身上的油水榨干,父母变成了讨嫌的累赘,一脚踢开。真真是俗话说的:“儿小任性娇惯,大了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鲁生)

(6)情、娇、奢、贪、骄、庸这六个字,就是溺爱结出的苦果。这不正是“筷子头上出逆子”吗?这是溺爱孩子的父母始料不及的。(鲁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