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传统的教师角色的审视
(一)对“园丁”角色的审视
“教师是园丁”,本意是要表现教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花朵那样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照、关爱,以表示人们对教师辛勤工作的赞美与崇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园丁的培育对象是花,而教师培养的对象是人。花具有自然性和不可弥补的特点,如果所培育的花前一阶段发育不良,下一阶段无论怎样浇水施肥,也很难弥补其不足。人在发展阶段的过失是可以修复的。教育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过程,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去面对很多新问题。
“教师是园丁”一方面似乎没有充分肯定教师的形成性作用,但另一方面又没有意识到教师的作用其实是十分有限的。种子没有园丁的培育也能自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虽然这种生长可能质量不高。学生没有教师的帮助也会自行发展,虽然这种发展可能“误入歧途”。但是,如果教师不能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帮助,也有可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学校本身便是一种社会机构,如果学校办成了一个封闭的“关押”学生的场所,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成长,反而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危害,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二)对“春蚕”角色的审视
“教师像春蚕”,本意是表现教师像春蚕一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生,以表示人们对教师献身精神的赞美。然而,“春蚕”的角色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一方面,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要同新课程一起成长,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师生共享、共赢的过程。另一方面,把教师比做春蚕可能意味着教师作茧自缚、画地为牢、故步自封,缺乏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更不符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育创新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要学会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参与教育科研,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三)对“蜡烛”角色的审视
“教师是蜡烛”。本意是要表现教师像蜡烛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以此讴歌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教师不能只做照亮别人的蜡烛,它在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要照亮自己,使自己光彩照人。教与学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而教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光照到需要光的地方,而且需要自己不断充电。因此,有的老师认为,与其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不如比喻为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于人于己都有无穷的益处。
(四)对“灵魂工程师”角色的审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意是表明教师职业的崇高,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是塑造具有健康心灵的人。而它同时又暗示教师是按照固定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不顾个体差异,像工程师那样按照自己的蓝图制造产品,也就忽视了教师职业的独特性,把学生也视为可以任人摆布、随意塑造的产品。其实教育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学生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往中会生成新型的人格,而不是没有生命的、事先被规定好规格的产品。“灵魂”是不能随意塑造的,它需要在相互的理解和尊重中被“唤醒”、“激发”和“升华”。
(五)对“一桶水”角色的审视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本意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储备量要大于学生,这反映的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被当成被动的容器,被教师注入知识,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再原样倒出来。而在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储备并不一定多于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学到许多老师并不知道的东西。教师之所以作为“教师”,主要是因为其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在当今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桶中“水”也要进行保质处理,即教师也要不断学习,甚至主动地向学生学习,才有可能走在前面。教师光有满满一桶平常的水是不够的,还需要具有营养丰富的、高质量的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