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性阅读模式
(一)自主性阅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
自主性阅读是相对于被动阅读、机械阅读、他主阅读而言的,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阅读。自主性阅读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把内在需求转化为明晰可行的目标,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和强烈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思考方式和学习策略,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把阅读的时间和发现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其中有学生自己的发现、建构和创造,哪怕他们是幼稚的,但却是学生自己的。教师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应该根据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加入到与学生和文本对话中去,让他们尽量参与自主建构。
(二)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直接制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运用学法的能力和思考能力。自主性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运用学法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深层体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1.先学后教,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实行自主性学习,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打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为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坚持“先学后教”,建立阅读教学中学生课堂“自学——讨论——质疑——点拨”的新格局,确保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所谓“先学后教”,就是指在新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最好不先作介绍或提示,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境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独有的感受。先学后教,就是放手让学生体验,在一次次体验中感悟、积累,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
2.注重学习过程,不求答案的统一
学生阅读的目的主要是熏陶、积累和训练。一方面通过对文质兼美范文的学习、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即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读书。无论要达到哪种目的,学生的自身体验、感悟、阅读的过程都非常重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讨论、读书、思考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感知、理解、质疑、创新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一篇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可以是多角度的。一篇内涵丰富的作品,它的阐释绝不会是单一的、凝固的,更不会有标准答案。
3.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充分的诵读,引发思考
在自主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充分的时间,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基础,特别是针对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只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诵读,学生才会有积极的思考,才会有独特的感受。要让学生有积极的思考,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呢?
(1)了解课文标题。引导学生看到课文标题后,学会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往往用精警的词语提挚全文,对课文内容和主旨作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解读课文标题往往也就成了学生读懂全文的纲要,标题对读者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标题提出问题。
(2)要求学生预习,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发问。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具体操作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课时的目标,目标明确了,就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就课时目标中的要点、难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在深入学习教材的同时,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往往在提问时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在关键处扶一把,由浅入深地设计一定的坡度,教会学生提问,渐渐达到会问的目的。《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每课课后思考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问。
(4)精心设计提问,给学生以问题示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的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提问的欲望。教师的提问要在发现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为学生作好示范作用,让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以上几种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无论哪一种都要紧扣教学目标,不是漫无边际的提问,更不是追求表面热闹而毫无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提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