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时的指导
习作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工夫在平时。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靠平时的搜集和积累,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也主要靠平时的理解和积累。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不能仅限于作文课上,要重视指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材料、积累语言。
(一)激发学生从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实践中积累材料
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实践,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主要来自生活实践,生活越丰富,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现在的学生怕作文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内容可写,导致没有作文的欲望。要想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教师就应该激发学生关心生活,从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实践中积累材料,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1.指导学生集中注意,有目的地全面观察
这种观察要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
案例展示
观察事物
一位老师布置作文,要求写一处景物。他提示学生观察要注意两种方法:一是从整体到部分,层层具体观察;一是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点。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这两种方法观察,然后作文,有位学生这样写太阳花:
翠绿色的茎上长满了叶子,叶子是绿色的,刚长出的却绿中带红。在阳光的照射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叶丛中,枝头上花儿盛开,颜色是那么红、那么浓,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燃烧的火焰。许多的花瓣组成了一朵精美的花。这些花瓣有规则地簇拥在纤纤花蕊的身边、层层包裹着,就连花瓣之间的空隙也自然地被下一层花瓣所遮盖。每片花瓣都鲜活活、细嫩嫩、水灵灵的,好像只要轻轻一掐,红色的浆液就会涌流出来似的。凑到花前闻闻,清香阵阵,那是散发着诗意的芬芳,沁人心脾,使人陶醉。啊,多么美丽、可爱的太阳花啊!
【点评】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位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他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花,能从视觉、嗅觉等方面去写花,整段文字优美,充满生气。
2.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捕捉事物的特点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特点是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不同之处。指导学生观察,要在全面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进行比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点。例如:“鸡吃谷,牛吃草,猪吃糠,各有所好。”这是它们的食性爱好;“翠鸟水上飞,大雁列队行,蝙蝠黄昏出,公鸡天亮鸣。”这是它们活动的规律;夏天,狗伸出舌头散热,冬天,蛇、蛙等藏在地下冬眠,这是狗、蛇、蛙适应气候的本能。我们可以此为例指导学生去观察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抓住它们的特点。
3.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
对具有不同特点的事物,观察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观察事物有两种方法:一是静态观察,它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观察,观察对象一般是建筑物、雕塑、绘画等。在艺术上它们属于造型艺术,引导学生观察时可以不断地变换观察点和观察角度,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由左到右去观察。二是动态观察,它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对象如日出、小实验、运动会、植物等。这类对象就要指导学生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观察,抓住它们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选择一个重点来观察。
4.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丰富观察的感受
例如亮出各种颜色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对红色产生怎样的联想?蓝色、绿色、灰色、青色、白色又产生怎样的联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拓宽学生的思路,作文的内容也就更丰富。小学生写的纯粹是对生活的感受、感悟,也许这些感受并不都有道理,也许这些感悟稍显稚嫩,但他们都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因而是十分宝贵的,教师要充分肯定。
(二)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积累语言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间接地获得平时生活中未曾接受的事物,学到许多新的知识,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陶冶自己真挚的情感,丰富自己作文的语言,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丰富语言,必须要求学生努力读懂课文。每读懂一篇课文都要有收获,即使是一知半解,也要尽可能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语言成为自己语言的积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