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注释】
应:应答。
懒:怠惰,偷懒。
教:教导。
顺承:顺从地接受。
【译文】
父母召唤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做,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要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我们,我们要虚心地接受。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注释】
凊:凉爽。
省:请安,问候。
定:安眠,安睡。
反:同“返”,回来。
面:面见父母,禀报父母。
常:固定。
业:学业,事业。
【译文】
作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穿得、住得是否温暖,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早晨起床后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照料父母安睡。外出时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时也一定要禀报父母一声,免得父母担心。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学业和事业上立下的志向不要随意改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注释】
擅:擅自,自作主张。
苟:倘若,如果。
子道:为人子女应该遵守的礼仪、本分,即“孝道”。
亏:亏损,不完美。
私藏:占为己有。
亲:父母。
【译文】
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能自作主张去做。如果自作主张去做了,那么你就有损为人子女应该遵守的本分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便再小,也不能私自据为己有。如果私自将东西藏起来,父母亲知道后一定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注释】
好:喜欢。
力:努力,尽力。
具:准备。
恶:厌恶,讨厌。
谨:谨慎,认真。
去:排除。
贻:遗留,留给,这里引申为让。
忧:担心。
伤:受损坏的地方。这里引申为品德不好的意思。
羞:羞耻,耻辱。
爱:疼爱,喜欢。
何:表示反问的语气词,有什么,哪里。
恶:讨厌,不喜欢。
方:才,才是。
贤:有道德的,有才能的。
过;过失,过错。
谏:劝说。古代将劝说君王或尊长改正错误叫做谏。
更:更正,改正。
怡:愉悦,和悦,高兴。
入:接受,接纳。
挞:鞭打。
【译文】
凡是父母内心喜欢的东西,我们做子女的应当竭尽全力为他们准备齐全;凡是父母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做子女的应当小心谨慎地帮父母从身边排除掉。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万一受伤,父母双亲就会忧虑担心。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要做出伤风败德的事,如果品德不好,就会使双亲蒙受耻辱。
如果父母疼爱子女,对子女呵护有加,那么子女孝敬父母有什么难的呀?但是,如果父母不喜欢我们,我们仍然还是孝敬他们,这才是真正好的德行,是非常可贵的。
父母有过错时,我们要努力劝说他们改正错误。进行规劝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脸色和悦,声调柔和。如果父母没有接受你的劝说,你就应该和颜悦色地再次相劝,甚至哭泣着恳求,如果因此而受到父母的鞭挞,心中也不要抱怨,以免使父母一错再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注释】
疾:疾病,身体不舒服。
昼:白昼,白天。
侍:侍奉,照顾。
悲咽:悲伤哭泣。
居处变:我国古代,子女在为死去的父母守丧时,要与配偶分开居住。
绝:戒除,禁止。
丧:守丧。
尽:尽力完成,尽力做到。
礼:礼仪,礼法,礼节。
祭:祭拜,祭祀。
诚:真心诚意。
事:对待。
【译文】
父母生病了,对于他们吃的药,子女要事先替他们品尝,看苦不苦、烫不烫。还要不分昼夜地照料父母,守候在父母的床前,不能随意离开。
父母去世后,要为父母守丧三年。在这三年中,有孝心的子女常常会因为思念父母而悲伤哭泣。守丧期间,自己的住所要尽量简朴,还要做到不喝酒,不吃肉。
在为父母办理丧事及守丧期间,要严格依照礼仪来做,祭拜父母一定要做到真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他们还活着一样恭敬。(这是中国古代的孝道观念。)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注释】
兄道:为兄之道。
友:友爱。
恭:恭敬。
睦:和睦。
中:其中,内部。
轻:看轻。
怨:怨恨。
忍:忍让。
忿:愤恨。
泯:消除、消灭、消失。
【译文】
作为哥哥,要懂得关爱弟弟;作为弟弟,也要懂得尊重哥哥。哥哥和弟弟和睦相处,这其中便包含了孝道。把钱财等看轻、看淡,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言语上能够包容忍让,不必要的冲突和怨恨自然就消除了。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注释】
或:或者。这里是“无论,还是”的意思。
饮食:吃喝。这里指用餐。
坐走:坐,就座。走,行走。
长:年长,年龄和辈分较大。
幼:年纪小,相对于“长”而言,并不专指幼童。
长:长者,长辈。
呼:呼唤,呼叫。
即:赶快,马上。
代:代替。
人:这里特指长辈叫的那个人。
【译文】
无论是用餐的时候,还是就座的时候、行走的时候,我们都要按照规矩,让年龄和辈分较大的人走在前面,年龄和辈分较小的人走在后面。(这是对年长者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
长辈有事呼唤人,我们应该立刻帮他们传唤。如果长辈要找的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应该代为转告。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注释】
称:叫,称呼。
尊长: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人。
勿:不要。
呼名:直呼姓名。
对:朝着,对着。这里引伸为在长辈前面的意思。
见:通“现”,显出,表现。
能:才能。
疾趋:以跑的姿势小步快走,表示恭敬,礼貌。
揖:作揖,问候。
言:讲,说;说的话。这里是吩咐的意思。
退:向后移动,退后。
恭:恭敬。
过:长辈走过。
犹:仍然,还要。
待:等待。这里指在原地再等一会儿。
余:剩下来的,多下来的,多余的。
【译文】
称呼长辈的时候,要有礼貌,不能直接称呼他们的姓名;在长辈面前的时候,要谦虚谨慎,不可以故意夸耀自己的才能。
在路上遇到长辈的时候,我们做小辈的要有礼貌,赶紧上前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有什么吩咐我们的,我们就先退后站在一边,恭敬地等待着,一直到长辈离开。
在路上遇到长辈时,如果我们骑在马上,就要立刻下马、行礼;如果我们坐在车上,就要立刻下车,向长辈行礼问候。等到长辈过去后,还要等待着,直到长辈走出去百余步以后,我们才能离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注释】
立:站立。
幼:辈分小的,晚辈。
命:命令,要求,吩咐。
乃:才。
低:声音细微。这里指声音柔和适中。
闻:听到,听见。
宜:合适,适宜。
进:向前走。
趋:小步快走。
退:退后,退出。
迟:缓慢,迟缓。
对:回答,应答。
事:对待。
诸父:泛指父辈的人。
诸兄:泛指兄长辈的人。
【译文】
当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应先坐下来;等长辈坐下之后,吩咐我们坐下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坐下来。
在长辈面前说话的时候,不可以大声喧哗,声音要柔和适中。但是,如果说话的声音太小,小到连长辈都听不清楚,也是非常不合适的。
上前进见长辈的时候,要小步快步向前走,以示礼貌;退下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庄重、缓慢。长辈问我们话的时候,一定要站起来,恭敬地回答,而且双眼要注视着长辈,不可以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对待自己父辈的亲友,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兄长辈的亲友,也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尊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