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节选: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注释】
苟:如果;假如。
迁:改变;转移。
道:方法。
专: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译文】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孩子,孩子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注释】
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处:居住。
杼:织布的梭子。
【译文】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就是为了让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子的母亲就折断织布用的梭子来教育孟子,学业不可半途而废。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注释】
窦燕山:五代时期的窦禹钧,官至左谏议大夫。他家住燕山附近,所以人们称他窦燕山。
义方: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俱:都;全。
扬:(声名)显扬。
【译文】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严格有方,这种教育方法很成功,他教出来的五个孩子个个学有所成,相继科举登第。所以,他们的声名远播,名扬四海。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注释】
养:养育。
过:过失;过错。
教:教导;教育。
严:要求严格;尽职尽责。
惰:怠惰;责任心不强。
【译文】
仅仅是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不好好教育,换言之,只尽抚养的义务,而不尽教育的义务,这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没尽职责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注释】
宜:应该的;恰当的。
何:表示疑问的语气,什么。
【译文】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了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注释】
琢:磨光、雕饰,加工玉石的一种方法。
义:礼仪道德,做人做事的道理。
【译文】
玉石如果不经过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注释】
方:正当。
亲:亲近;接近。
习:学习。
【译文】
做儿女的,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更多为人处世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注释】
香:指黄香,东汉人。
孝:孝顺。
执:做到。
【译文】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注释】
融:指孔融,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弟:同“悌”,指尊敬兄长。
长:兄长;哥哥。
宜:应当;应该。
知:知道;明白。
【译文】
东汉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谦让兄长的道理(同孝顺父母的道理一样),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注释】
孝弟:同“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见闻:看到和听到的事情。
某:一些。
文:文字;文章。
【译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尊兄爱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圣贤文章。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译文】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无穷无尽。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注释】
三才:指天、地、人三个方面。
天地人:“天”指地球之外的空间;“地”指地球,“天地”孕育了万物;“人”生于其间。
三光:指太阳、月亮、星星。
【译文】
人之所以能孝敬长辈、学习知识,是因为他们具备生存的条件。这条件即是“三才”和“三光”。那什么叫“三才”呢?三才就是指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注释】
三纲:指君臣、父子和夫妇三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准则,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义:合乎义理。
亲:亲近。
顺:和顺;和睦。
【译文】
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注释】
曰:说到;提到。
四时:四季。
运:循环;运动。
穷:穷尽;停止。
【译文】
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个季节不断变化,从春到夏,经秋入冬,冬去春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注释】
应:对应。
中:中央。
【译文】
东、南、西、北叫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要确定这四个方位,必须先找个中心位置,才能把各个方位一一对应地找出来。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注释】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本:本源;根本。
数:天数;天理。
【译文】
金、木、水、火、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即“五行”。我国古代思想家曾提出“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学说,思想家认为这五种常见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的起源都是天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注释】
仁:爱人惜物的善良之心。
义:正当的行为。
礼:规矩的态度。
智:对事理了解通透。
信:诚实无欺。
紊:混乱;改变。
【译文】
仁、义、礼、智、信是五个最基本的为人处世原则,它们被称为“五常”。对这五个原则,每个人都应遵守,不能将其混淆,也不可怠慢疏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