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1]
面壁十年图破壁[2],难酬蹈海亦英雄[3]。
【注释】
[1]大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泛指豪壮的歌曲。邃密:精深细致,此指深入钻研。群科:泛指各种科学。济世穷:拯救濒临绝境的祖国。
[2]面壁:指刻苦钻研。《五灯会元》载达摩住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终成正果。十年:为概数而非实指,表示时间长。破壁:表示东渡学成之后,必将有所作为,报效祖国。《历代名画记》载,南朝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一经他点出眼睛,巨龙则破壁而出,腾空飞去。
[3]此句借用陈天华事迹。陈天华(1875~1905年),湖南新化人,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家。少年时即有反清思想。1903年,为寻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道路,赴日留学。他忧愤于列强对祖国的蚕食鲸吞,写成充满爱国热情的《猛回头》《警世钟》。1905年,日本文部省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发动了抵制运动。为了激励人心,陈天华留下《绝命书》万余字,投海殉国。难酬:壮志难酬。
【作者简介】
周恩来(1898~1976年),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
【赏析】
1917年9月,周恩来为了寻求革命真理,东渡日本,临行前,写下这首气壮山河的光辉诗篇。诗中抒发了诗人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他救国济世的革命精神。周恩来将“面壁”和“破壁”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在修辞手法上是一种艺术创造,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
“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蹈海”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跳海殉身之意,如近人陈天华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二是到了晚清时,出洋寻求真理亦称“蹈海”。此处我取第二意,恐更符合周恩来此诗的背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