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身后就是莫斯科我们无路可退俄语

身后就是莫斯科我们无路可退俄语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使用刚学会的俄语与莫斯科大学外事办的反复联系及填写许多复杂的表格,我接到了莫大邀请函。事先了解到莫斯科大学不为没办入学手续的学生安排宿舍,所以爸爸托朋友联系了一位在莫大读书的同学,把我接到莫大借住在一位休假女同学宿舍里。莫斯科人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办理同一件事的方法叫人无法理解。莫斯科人说话语速也快得惊人,我学会的俄语词汇量又有限。要命的是,莫斯科人方向感更奇怪。

■故事二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一个自费学生的留学经历

1998年高考失利后,她来到一所民办大学学习英语。两年时间,虽然自考科目十门已过七门,但她仍感到知识贫乏。每年只花两三万元就可以出国的宣传,使她选择了自费留学。2000年11月,她来到乌克兰基辅国立建筑大学预科系学习。九个月后,她以七门功课满分的优异成绩毕业,辗转来到莫斯科,进入了莫斯科大学新闻系。

初识“基辅”

飞机终于降落在了基辅机场,此时已是0点30分了。飞机晚点起飞和中途超重、发动机超负荷工作等原因,使我们原本9个小时的航程变成了12个多小时。飞机中途因故障曾转道莫斯科,在灯火通明的莫斯科夜空盘旋时,我们都认为到基辅了,当被告之是在莫斯科做短暂休整时,大家又安静下来。狭小的空间、颠簸的飞行、不时被告知的飞机故障和吃腻了的空中食品,使我们这些初乘飞机的人早已失去了新鲜感。在只有几束灯光冷冷清清的基辅机场,我们登上了学校开来的大巴车。

很快,到达学校的喜悦被眼前破旧肮脏的宿舍一扫而光。当初我们在中介宣传下所勾勒出的干净整洁学生公寓的美梦,被眼前的现实所击碎。类似国内单元房似的大房间被分割成四个小房间,每间住二到三人。虽然看上去没有国内学生宿舍上下铺那样拥挤,但那柔软不堪几近散架的弹簧床和大得夸张且很脏的枕头,让我们一时无法接受。真不知道中介收的1500美元,除了学校收取的700美元学费,其余都用到哪里去了。大家有了上当的感觉,几个女同学当时就掉下了眼泪。有人说:“我们是来学习的,条件差点没关系。”于是我们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共同把宿舍打扫干净,此时已离家两夜一天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几个老生负责带领我们去采购了生活用品,并熟悉了一下周围环境。我们很快做好了离家后的第一顿饭,虽然口味不怎么样,但大家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并互相品尝着各自的手艺。这时,我们又发现了基辅的另一奇怪现象:在每栋居民和宿舍楼旁边都有几口水井,很多居民都要打井水。经过打听才知道,由于前几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的影响,居民担心曾污染过的水源留有辐射的危害,所以便打深水井的水来饮用。受当地居民的影响,我们以后的日子里也开始打水喝。基辅就这样给我们上了留学的第一课。

乌克兰的预科生活

基辅国立建筑大学预科系的外事办按我们所选择的专业方向,分别把我们分为文、理、医科和建筑几个班,每班不到10个学生;并为我们配备了曾多次教过中国学生,有经验、负责任的老师。当我们坐在课堂里听课时,那种上当的感觉才逐步消失。老师们直接用俄语讲课,开始我们一点也听不懂,老师并不着急,反复地用手势加肢体语言解释。有时为了弄懂几个词汇,她们会直接把我们带到室外,用实物来反复教大家记忆。大多数时间我们把老师的讲课内容录下来对照字典笔记反复听。随着互相熟悉和了解,有时上课老师也会用刚学到的汉语来解释我们不懂的词汇,或让理解快的同学辅导带动稍慢的同学。正是这种轻松、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的俄语进步很快,不久大家便会用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与当地人交谈及购物了。乌克兰是欧洲非常古老的国家之一,古城基辅有着淳朴的民风、悠久的文化和良好的地理环境及社会治安。悠久而深厚的中乌两国人民友谊,使当地居民十分欢迎我们这些中国留学生的到来。良好的教育基础、轻松新颖的教育环境和方式,让我们很快适应了用俄语学习。9个月后,我以每门功课都是5分(满分)的优异成绩毕业。

这时我感到自己完全可以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了,但“乌克兰语”这个问题影响到了我的进一步深造。独立多年的乌克兰,所有大学均使用乌克兰语授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乌克兰语已多于俄语。而为了专业的选择,我们预科学的都是俄语。随后我几乎走遍了基辅所有大学,许多我喜欢而适合的专业,都因乌克兰语望而却步。同时面对部分大学为中国学生单独编班用俄语授课的做法,我又担心因语言限制而不能全面地学到知识,所以便把目标瞄向了学习俄语的最高学府,世界名校--莫斯科大学。虽然预科系主任希望我仍留在基辅上学,但最终还是在我的申请上签了字,并表示欢迎我以后再来基辅做客。其他任课老师也对我的离开感到惋惜,并祝福我在莫斯科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使用刚学会的俄语与莫斯科大学外事办的反复联系及填写许多复杂的表格,我接到了莫大邀请函。顾不上喜悦,我又匆匆赶到俄罗斯驻乌克兰大使馆办理入境签证。领事馆工作人员把办好的入境签证递给我,并且用纯正的俄语祝我在莫斯科好运!我告别了刚刚熟悉的基辅,告别了同去的几十位同学,拖着大小三个行李箱前往莫斯科。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事先了解到莫斯科大学不为没办入学手续的学生安排宿舍,所以爸爸托朋友联系了一位在莫大读书的同学,把我接到莫大借住在一位休假女同学宿舍里。

国内一些中介机构反复宣传的,不经过考试就可进世界名校的说法是错误的。当我向莫大外事办递交了手续后,被告知要到莫大国际教育中心进行入学前的俄语水平一级考试,成绩良好,方可入校。于是我找到预科生所住的宿舍楼,向一位已放假的预科同学借来莫大国际教育中心统一编写的教科书,花一晚上的时间全部“啃”完。第二天我将书还给人家后,又匆忙赶回宿舍,把在乌克兰时整理的笔记从还没来得及打开的行李箱中翻出来,从头开始复习。我早上不到6点起床,中午只吃一盒盒饭,晚上12点以后才睡。因没有被褥,晚上我只能在铺有一条床单的床上和衣而卧。没有人和我交谈,更没有人来关心我……那几天,除了每天和自己说俄语,我似乎活在一个聋哑和真空的世界里!三天以后,我独自冒着大雨来到莫大国际教育中心,接受两天的单独考试。在最后一天的口语作文考试中,老师得知我在乌克兰读预科后,无形中加大了考试的难度。终于,我回答完所有问题,老师满意地在成绩单上签上了“成绩优秀,准予入系”。看着这简单的一句俄语,想着从一名高考落榜生走进世界名校的曲折历程,我竟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莫斯科人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办理同一件事的方法叫人无法理解。莫斯科人说话语速也快得惊人,我学会的俄语词汇量又有限。于是,我费了好大的周折、碰了无数次钉子,在这陌生的环境里,用陌生的语言来对付如此陌生的办事程序,真正体会了什么叫做“人生地不熟”!要命的是,莫斯科人方向感更奇怪。问路时,你只会听到他们告诉你,“往前走,然后看见路口再往右拐……”我有时没听明白,转了半天竟又回到原地。一次,我为了盖一个章,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后差5分钟就是午饭时间,于是他们死活不给盖,让我下次再来。我怕回去时间来不及或再在迷宫一般的莫大主楼里找不到此地。于是,我干脆中午就站在楼道里等着,没饭吃也没水喝,望着来往的人们,心中酸涩的滋味无法用语言描述。就这样,我忍受着难熬的孤独,克服了许多从未想到的困难,战胜了多次想要放弃的念头,终于办完了入校、入系前的手续。

我把所有行李化整为零,蚂蚁搬家似地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宿舍。同单元的北京女孩热情地帮我收拾房间,在5楼打工的山东老乡非常友善地带我去市场购置了被子、盆等生活用品,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很快安装好了电脑和电话。电话开通的那天,山东老乡说“赶紧给家人打个电话报平安吧!”我才猛然想起,已经十几天没有和家人联系了!于是飞跑去买了张长途电话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听筒那头爸爸的问话还没有说完,妈妈又抢了过来,“孩子,你怎么样了?怎么十来天都没有和家里联系啊?”我鼻子一酸,强忍着泪水用愉快的声音告诉他们,“我很好!一切手续都办完了!宿舍也安排好了!而且装了电话可以时常和家里联系……”电话那头,爸爸用坚强的语气说道,“注意安全,好好休息,保重身体!”事后,爸爸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他们那十几天里的心情……

之后的几天,我时刻被周围的一切感动着。清晨,楼层卫生人员轻轻敲门,用抹布擦洗其实已经很干净的楼道、洗手间和厕所的地板后,悄悄离去;楼道厨房里做饭用的天然气灶台,也总在使用后被各国学生用抹布擦得一尘不染;热情如一的邻居时不时送来新鲜的蔬菜和苹果;还有每天睡在9楼的值班员总会在夜宵时让你品尝她做的俄式饭菜,并奇怪地问你为什么西红柿要和鸡蛋一起炒,她还会放弃正看着的莫斯科喜剧片,戴上老花镜认真地接过我请教的俄语问题连同我对她的信任和尊敬……每当这时,我眺望窗外美丽的莫斯科夜景,环顾铺着红地毯的宿舍楼,看着眼前慈祥的老太太,一种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懂得了“付出必有回报”的含义,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9月3日开学的前夜,我站在莫大主楼宿舍窗前,再次眺望美丽的莫斯科夜景时,想起这不到一年时间里在两个国家的艰苦经历,想到家中年近半百的父母和亲人时,忍了许久的泪水终于流了出来。然而很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名言又使我止住了泪水。虽然彻夜未眠,第二天清晨,我仍以饱满的精神,第一个坐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教室时,就明白新的考验又开始了……

给国内学生的建议

短短两年的留学生活,让我学到了许多在国内未学到的知识;一年内两个国家、两所学校的选择,也使我成熟了许多。实践让我体会到:对于大多数中国高中生来讲,通过出国留学成才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万万不能的,关键要看自己的选择、心理素质的高低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首先,出国留学要做到安全第一,量力而行。出国前必须调查清楚所前往国家的安全情况,只有安全得到了保障,才能做到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另外,对个人家庭经济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指望可以出国打工赚学费。外国不是天堂,也不可能完全是中介宣传和大多数人脑子里想象的那样。无论去哪个国家,都必须准备至少两年以上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这样,在国外学习才没有经济上的压力和负担。到了大二,语言、环境各方面熟悉之后,靠个人打工补贴学费并实践学习理论还是非常可行的。

其次,出国前,必须对自己的心理素质、环境及语言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中西教育方式迥然不同,西方国家采取的是完全开放、灵活的启发式教育。预科阶段强化语言还可因人而异,对个别学生进行照顾;而进入大学后,就几乎没有老师会特别照顾个别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和情绪。每个老师一进教室,就像演说家一样恨不得把他知道的东西全部告诉你,但方式绝对诙谐幽默、引人入胜。倘若消化不了,也不要指望老师再告诉你一遍,只能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或不耻下问地向同学请教……考试到来之际,根本不存在画重点之说,更不可能圈定考试范围,全靠平时的积累。考试完全采用口试,一对一,老师问什么你就答什么,或从老师手中若干的问题纸条中抽出一张回答。所以说,没有足够的语言适应能力和较强的心理素质,则很难适应这样看似轻松却颇具压力和竞争力的学习环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出国后遇到困难千万不能打退堂鼓,必须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学海无涯苦作舟”,既然你选择了出国,就已经证明了勇气和坚强,那么再来点自信和努力,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把汪国真的这句名言送给国内许多有志出国留学的同学,及正在各国学习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从我的经历和体会中有所启发,给自己选择一条正确的、合适的出国留学之路,并在这条路上创造属于你的辉煌!

《中国青年报》关健斌

解读与启迪

一个女孩,只身一人辗转国外求学,加上身份、语言、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她硬是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独立生活能力,一一克服了。没有眼泪,因为现实不相信眼泪;没有退缩,因为现实不允许退缩。“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今社会,出门在外求学或求职,如何靠自己的能力去应对和克服种种不适应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人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尤其是出门在外,但是,我们已长大了,不能事事依靠父母,而是要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一样,在暴风雨中展开双翅,呼唤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在“苦水”中,人能成长;在“蜜水”里,人会退化。树苗只能生长在室外,任凭风吹雨打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学习和生活中可能碰到无数次挫折,遇到无数次的困难,但也正是这些挫折和困难给我们提供一个又一个的锻炼机会,把前进中的绊脚石当作进步的垫脚石,相信自己,加倍努力,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文中寻宝(请把文中对你启迪最深的话写出来)

img4

角色换位(请按照给定角色写出或说出你的感受及做法)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

1.怀着对出国求学的种种美好想象,却被眼前破旧肮脏的宿舍所取代,你会……

2.早上不到6点起床,中午吃一盒盒饭,晚上12点以后才睡。因为没有被褥,晚上只能在铺有一条床单的床上和衣而卧,没有人和你交谈,更没有人来关心你……,面对这样的留学生活,你会……

3.碰了无数次钉子,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用陌生语言来对付陌生的办事程序,你会……

4.因高考失利而选择出国留学,在外国面对众多困难几乎要放弃,却总是坚持下来,请你谈谈为什么会这样做?

1.请列举来到学校后,几个令你非常苦恼的困难,并谈谈你当时面对这些困难的情绪和想法,以及后来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2.请结合现在的自己,谈谈如果你是故事中的“我”,你能取得成功吗?你认为会在哪个环节上卡住或你选择放弃?

3.请谈谈困难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从意志力、心理素质、适应社会能力三方面谈谈你现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怎样的困难去磨练。

4.“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一句名言,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5.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在巨大的压力和困难面前,人的潜力往往会迸发出来。故事中的“我”用三天的时间攻克俄语水平一级考试,就有力地证明了这点。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用压力和困难去挖掘自己的潜能。

6.现在的我们生活安逸、衣食无忧,尽在父母、老师的呵护之下,少有大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人的成长规律告诉我们,逆境的磨练是每个人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果碰到困难和挫折,我们一定要用平常心,用一种“助我”成长的积极态度去面对。那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就会成为你的“垫脚石”,请结合自己的实际,以“有时,我也想失败”为题写一篇作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