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说课范例

小学语文说课范例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叫足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课文共3个自然段。引起“足球”的自我介绍。“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而后,充分发挥媒体能即时判断、能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从而正确建立气象图标与文字的联系,初步感受到表示雨字头的字大多和“雨”天气现象有关关系。

一、小学语文说课范例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我叫足球》

(一)说教材

《我叫足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这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课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足球的形状及产生的时间。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踢足球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运动。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对朗读感兴趣,感受阅读能力不强;对运动感兴趣,但对足球比较陌生。

(三)说设计理念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四)说教学目标

1.能喜欢阅读课文,并把课文读流畅。

2.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喜爱足球、热爱运动的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认识1个偏旁,会写“庆祝”两字。

(五)说教学流程

1.启动激趣

①由学生向老师自我介绍开始,激发说话的欲望和积极性。接着,请学生介绍足球。老师扮成足球:今天你们可以叫我什么?或足球先生,或足球老师。

[通过角色的转换,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板书课题)

②“足球老师”(老师手捧足球)走近学生,让学生亲亲自己,摸摸自己:说说“我”长得什么样?让学生对足球外形有一个认识。“你们想了解我的过去与现在吗?”引起“足球”的自我介绍(课文内容)。听完介绍可说说知道了什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③创设阅读情境:一起到绿茵场上去看看“我”的身姿(放VCD,《1998世界杯》的精彩剪辑),球场因为有“我”而精彩,球迷、队员因为“我”而兴奋、激动、疯狂,“我”的威力多大啊!你们想加入我们足球的行列吗?好,谁要能把足球的自我介绍读得很流利,我——足球老师就欢迎你的加入!

2.主动认读

学生自由放声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充分的时间。

3.联动合作,能动内化

①请学生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或最拿手的读给大家听。

老师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推进朗读,如:欢迎你加入(与之握手)!祝贺你成为足球的一员(击掌)!好棒哦,足球老弟(翘大拇指)!请进入足球王国(邀请式)!或者是:有希望,再练练!加油!也可以是学生相互评价,促进朗读的提高。

②课间活动:为了庆祝大家加入足球王国,老师带来一段音乐让大家轻松轻松,可以动一动,扭一扭,(放《生命之杯》),师生一起跳。

介绍这首曲子,并介绍中国队在2001年10月7日走向世界以及参加世界杯的有关情况,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③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关于足球,你还想了解什么?带着问题走向课外,去释放对足球的热爱之情。

4.互动识字

①创设情境:今天,我们的生命中又多了一个朋友——足球,你们高兴吗?用什么方式表达?(学生用欢呼、击掌等各种形式庆祝。)

(板书:庆祝。)

②联系生活,你还在哪里见过“庆祝”两字?(庆祝春节,庆祝元旦,庆祝香港回归……)这么多地方要用上这个词儿,它真是个神奇的词儿,想写好它吗?

③学生写字,老师指导

④师生反馈,同桌评价,互相提高.

(六)课后总结

米卢先生用他“享受足球,快乐足球”的理念把中国队带入了世界杯,圆了我们40多年的梦。我们是否也能用“享受语文,快乐语文”的理念来圆我们语文教学的梦呢?本课堂的设计,我就努力地尝试着把它放到学生生命的长河里,试图成为一颗小石子,激起一朵小小的美丽的浪花,甚而能再泛起圈圈的涟漪,让课堂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案例点评】

这位教师的说课设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其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教材活起来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学生的一个独立的对话伙伴,它可以凭借符号信息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刺激,发出对学生心灵的呼唤。《我叫足球》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成的可爱的说明文,读来又像生动的故事,与孩子的心灵非常贴近,我们应该好好地去读悟课文,完成与课本的亲切对话,让课本成为一个有声的朋友,使教材变得鲜活。但是,教材只是阅读教学的凭借,要用好教材,又不能只依靠教材。所以,这位教师借着这篇课文,和学生一起走入了一个更为广阔、更充满活力的足球世界,让孩子热爱足球,让足球走进孩子的生命之中。也许,生命会因此而更精彩。

(二)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只有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来,才能使他们有所收获和启发。

1.内部思维动起来

在看过足球场上精彩的一幕幕后,学生带着满腔热情迫不及待地进入了阅读。这时,他们的目标是读流利,这就必须要靠自己动脑、动口进入符号世界,加工处理符号信息。在与课本的对话中,他们的思维无形地活跃着。再有,这位教师让学生说说小脑袋瓜里的问题,还想了解什么。培育他们的问题意识,不断激起学生问题的涟漪。一堂课的结束,不但使他们充满了喜悦与满足,并且充满激情地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来回应、拓展课堂生活。

2.外部肢体动起来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听听欢快的音乐,自由奔放地动一动,唱一唱,扭一扭,愉悦了身心,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握手、击掌中,我们传递着快乐与友情,表达着对课堂的喜爱和对足球的热情,让个性得到张扬。

(赵国忠)

《小小气象站》

(一)教材解析

国标本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六中的“学用字词句”版块,包含三项内容:一是“知道下面几个图标表示什么天气吗?认一认,再连线。”二是“‘霜’‘雾’‘雷’‘雪’为什么都是雨字头呢?你还知道哪些雨字头的字?”三是“在班级黑板报开辟‘小小气象站’专栏。轮流看当地电视台当晚的天气预报,第二天早晨在专栏里发布。”这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它围绕“气象”这一个主题,将知识、技能、情感的培养综合起来。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点,教学目标可确定如下:

1.初步认识一些气象图标,学习某些表示天气的词,并建立起他们的联系;

2.观察了解“霜”、“雾”、“雷”、“雪”是雨字头的原因,并拓展认识雨字头的字;

3.学习制作天气预报表,并在班里建立小小气象站。

如果只是依据教材提示的三项内容进行操作,无疑单薄了些,又呆板了些,因此必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加以充实、丰富。

(二)设计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要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及学生生活的整体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首先凭借多媒体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题。而后,充分发挥媒体能即时判断、能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从而正确建立气象图标与文字的联系,初步感受到表示雨字头的字大多和“雨”天气现象有关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将搜集到的天气预报信息进行处理,进一步掌握设计天气预报表的能力,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去,为自己、为他人服务。

(三)教学准备

电脑人手一台,多媒体课件一套,连接因特网。

(四)教学过程

img3

img4

【案例点评】

在本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1.综合性

(1)听、说、读、写的综合

听、说、读、写是基本的语文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呈现两条天气预报信息,学生可以选择听一听,完成天气预报表的制作;也可以选择看一看,再来制作天气预报表。老师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听与写、读与写的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2)语文和非语文学科的融合

了解“霜”、“雾”、“雷”、“雪”是雨字头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老师始终尝试将这几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提供给学生。学生借助网络,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在亲身的经历与感受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有机融合,对促进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应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则更强调实践性。通过小组成员相互合作,给文字找图标朋友,能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起图标与文字的联系。而引导学生学习收集天气预报信息,将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制作成天气预报表,再学着播天气预报,就能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及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3.开放性

教材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凭借,课堂也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通过媒体呈现“雨”字的演变过程,并拓展介绍雨字头的字,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而班级小小气象站的建立、小小气象员的评比,则旨在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真正实现课堂与生活的链接。

可以说,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得轻松、快乐,参与欲望强烈,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效。(周勇)

(本案例选自“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第一节研讨会”录像一等奖。作者顾静雅)

《创情境,品秋意》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秋天的雨》,题目是《创情景,品秋意》,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盎然秋意是我的设计思路。我的说课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依标扣本,说教材

本组课题以秋天为专题,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秋天,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秋天的雨》是其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雨,而是以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色巧妙地串联起来,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景象,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因此,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能正确理解“五彩缤纷、一把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初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初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其中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中那些艺术化的语言,学生难以理解,是教学上的难点。

(二)紧扣重点,说教法和学法

对于孩子们来说,秋天的美景就在他们身边,但他们却比较缺乏对美的发现,教学中适当选择能展现秋天美景的录像、图片等资料,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学习美、运用美,并在形式多样的训练中促说、促读、促练、促悟。同时对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将读与写巧妙结合起来,并通过扇一扇、说一说、演一演、背一背等实践来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三)以学定教,说内容

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突出教学重、难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趣导入,欣赏秋色

2.梳理文脉,体会秋意

3.品读课文,感悟秋韵

4.总结全文,升华秋情

在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伊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让孩子们品味盎然的秋意。

开课伊始,我引入秋天美景的短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视听享受中导入新课。此时板书课题:秋天的雨。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相机指导“扇”的不同读音。扇子、扇那扇那。重点指导书写“爽”,先写大,在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四个撇点。之后找出每段的第一句,描写秋雨特色的句子,并使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孩子自由朗读: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教师相机指导,这是本文缩写的一首小诗,是文章的线索,再让学生配上优美的音乐读读小诗,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钥匙、颜色、气味、声音。达到清理文脉的目的。此时,融入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像这样把每段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在教室动情而又富有启发性的导语中,自主选择学习课文内容。一走进秋天的大门,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你是想看看秋雨那缤纷的颜色,闻闻那香甜的气味,还是想听听那动人的声音呢?此时,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意愿相机进行教学,这样,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品读课文,感悟秋韵。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主要采用的是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的方式,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秋天色彩,文字非常优美。引导学生赏秋色时,抓住词语五彩缤纷进行教学。先让学生练习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再通过课件看看黄色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各色的菊花和橙色的橘子。让学生深入体会,然后课件出示一组表示色彩的词,指导学生朗读、记忆、积累词语。这段文字出现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句,三年级的孩子较难理解,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多优美的句子呀,但学生一下子很难感受这种美,我通过多层次的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先出示银杏叶和扇子图片,让学生将二者进行对比,体会它们的相像,然后出示银杏叶往下飘落的画面,让学生体会一把把的含义。一把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两片黄黄的叶子像两把小扇子,满树的红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相信精彩的动画会让抽象变得直观,让孩子们在美的情境中,将文字的理解化难为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接着顺势让学生理解其他的比喻句,然后让学生仿写这些句子。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最后大家跟着动情的音乐齐读第二自然段,练习背诵。这样层层加深学生的体会,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情感的升华。

品秋香时,首先展示一幅秋天水果图。让学生看着诱人的图画,听教师泛读第三自然段。并激发想象: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好闻的气味?适时引导,假如你就在硕果累累的树下,你想干什么呢?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体会被那香味勾住的感觉,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当中。

在学习第四段听秋声时,老师和学生共同演绎情境,老师扮成秋雨告诉大家冬天要来的消息,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喜爱的动植物演绎课文内容,体会动植物热热闹闹过冬的情景;再练习说话,秋姑娘把冬天要来的消息及时告诉了大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在师生对话的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抒发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带着这种心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浓缩文本,说板书

在学完课文后,借助板书回归正题,总结全文。

秋天的雨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闻到了香香甜甜的气味,听到了冬天要来的消息。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和欢乐。此时,板书丰收、欢乐。这样线索清楚,板书明了的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一目了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后拓展,说作业

最后,课件出示一组秋景图。配以轻轻的音乐,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并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背一背,把秋天的美景永远留在脑海里;画一画,把自己眼中的秋天;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秋天。这样的作业,背、画、写三者相结合,能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总之,教学中我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幅幅生动的画景中、在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中,在读读、说说、写写中,品味盎然秋意。

谢谢!

【范例点评】

本说课步骤清楚,内容翔实。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环节完整,说法有章可循

该教师说课有“依标扣本,说教材”、“紧扣重点,说教法和学法”、“以学定教,说内容”、“浓缩文本,说板书”、“课后拓展,说作业”等环节,不仅内容完整,而且凸显了每一项内容“说”的依据,显现出有章有法、层次有致的特点。

(二)重点突出,教学循序渐进

教师说课的重点确定在“说教学过程”环节。教师通过“激趣导入,欣赏秋色;梳理文脉,体会秋意;品读课文,感悟秋韵;总结全文,升华秋情”等四个步骤的教学突破难点,达成教学效果。教学环节层层迭起,教师紧扣文本每段有中心句的特点展开教学,化繁为简。

(三)关注学情,营造美好意境

教师着重于文本语句优美的特点,采用以读代讲、讲读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课件,展现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相机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好词好句的魅力较好地体现了积累词语的意识。

中年段的课文大多结构清楚,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本文亦然。建议教师循着课文的纹路,引导学生“伴着春雨”走进秋天,通过各种感观感受秋天的美丽与带给小朋友的欢乐。课文末尾的“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应为总结全文的句子,并非与前面每段的首句并列。因此,按照文本的段落顺序教学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更符合文本的写作特点,更符合该文本作为中年段教材承载要求。另外,作为三年级上册的课文,生字新词的识、写教学也不可忽视。

(本说课稿选自江西省中小学优秀教师说课示范录像,说课教师:南昌豫章小学,周红梅;评课者:江西省教研室,徐承芸。)

《品读文本语言,感悟白鹅形象》

我说课的主题是“品读文本语言,感悟白鹅形象”,说课的内容是《白鹅》。《白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整篇课文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描写了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向我们展示了高傲的白鹅形象。运用比较、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四年级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课将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方法。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厉声呵斥、局促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动物特点写的方法。

4.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白鹅高傲特点的,难点是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解读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接下来,我们谈谈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本文语言幽默风趣,教师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法等,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为线,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入手,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扶学“叫声、步态”部分,小结教学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吃相”部分,教师适时点拨。教学中,教师随时让学生感知语言材料,品读感悟,讨论交流。渗透,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本课计划授课2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上,学习白鹅的叫声和步态两个特点;第二课时学习白鹅的吃相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下面我就来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你们见过白鹅吗?你印象中的白鹅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生活中体验,使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得到培养,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接着板书课题,一起去看看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是怎样的。让学生齐读课题,简单利落,导入新课。

(二)初读,整体感知

初步环节需达到三个目的,读通读顺课文;把握内容;理清脉络。我分两步进行:

1.初读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需要正音的字有“引吭高歌”的“吭”,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如“厉声呵斥、厉声叫嚣”等,待精读课文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

2.理脉

教师提出:“读了课文,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形象?”出示填空题:“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文中的词语,如高傲、傲慢、架子十足等,这一环节让学生整体感知了白鹅的形象,从不同角度了解白鹅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进行概括。

教师追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白鹅高傲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学生按照总分的叙述方法,先总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再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方面具体描写白鹅的特点。这样设计起到“提纲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把握,教学进入第三环节:

(三)品读,感悟形象

在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体会白鹅叫声和步态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分四部进行:

1.直奔中心,展开教学

先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理解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体会这句话统领全文的作用;再围绕中心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写出了白鹅哪些特点?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2.自主探索,初识白鹅

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从白鹅叫声、步态两个方面,初识白鹅形象,引导思考:叫声(怎么样)、步态(怎么样)?学生读一读划的语句,如音调严肃郑重:厉声叫嚣、步态傲慢、步调从容等,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读、划、思后,进行第三步“交流感受,感悟形象”。集体交流这个环节主要采取“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方式推进,所以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几个句子: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过,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这里,教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顺势创设情境:如果有生客进来,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学生通过想象、表演,很快理解了“厉声叫嚣、引吭高歌、狂吠”等词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再引导学生发现句子话中,作者把白鹅和狗作比较,体会白鹅尽职、能看守门户的特点,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这一读一悟中,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并从中感悟到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此时,教师用这样的导语引导学生回扣中心句,难怪作者会这样想:“好一个”,学生接:“高傲的动物”。学完写步态的内容后,用同样的形式回扣中心句——第二句“大体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教师让学生从课文写鹅、鸭的词句中想象出它们是怎样走路的,再来演一演,学生立刻能体会鹅步态的特点。此时,教师再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京剧里净角是怎样出场的,进一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备。此时,再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中作者也用到了做比较的表达方法:把鹅与鸭对比。学生理解内容,感悟了形象。进入“精读语言,领悟写法”的环节,引导学生将三、四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次体会白鹅“高傲”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小结语言表达特点,比如拟人、对比、打比方、正话反说等重点从“厉声呵斥、步调从容”等词语体会拟人写法;从“傲慢、叫嚣”等词语中体会作者用看似贬义的词语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的写法。叶老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这里的“行”指的是运用语言。品读领悟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第四个环节:

(四)拓展,读中学习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用“好一个(什么)的(什么)”为主题,选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写其中一个特点,学习作者“作比较、打比方”的表达方式。最后,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体会了白鹅的叫声和步态的特点,那么白鹅的吃相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总之,本课教学牢记一个宗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入手,以“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感悟形象,读中学写”四个环节相贯穿,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品读文本语言,感悟白鹅形象。

【范例点评】

本说课中心突出,主题明显,一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步骤清晰,重点突出

该教师说课从“说教材”、“说教学目的”、“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思路”、“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可谓步骤清晰。“说教学过程”为说课的主要内容,可谓重点突出,教师有明晰的年段目标意识和课时目标意识,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逐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学文、悟法,结构紧凑,较好地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

(二)“三路”统一,前后照应

该说课较好地体现了“三路”统一的教学策略。本文的纹路是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幽默风趣地介绍白鹅高傲的特点,为将这一形象丰满起来,作者描绘了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本文的教路与学生的学路正是与之照应的,如教师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法等,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为主线,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入手,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三路”统一,使得教学目的明确,学习目的清楚,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感受教学和学习的快乐。

(三)读写结合,得意语言

说课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把教材当做承载教学内容的载体,而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得意语言。“得意”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白鹅高傲的特点;“得言”则是语言学习更高的一个层次,这是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从文中哪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生在文本学习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学会表达。

建议将课堂教学中的写话练习延伸到课外,作为作业布置;“说板书”设计未提及,增加此环节,可帮助中年段学生建立文本结构概念。

(本说课稿选自江西省中小学优秀教师说课示范录像,南昌市站前路小学,闵波;评课者:江西省教研室,徐承芸。)

情感交融 共构童年情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

(一)走进文本,预设目标

“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返了。”带着淡淡的感伤与怀念,我静静地,一遍又一遍地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童年是什么?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增加行程情趣的稚语,是想剪骆驼毛的美丽心愿,是总是问总是问的骆驼情结……“呆”的精彩,“稚”的活脱,“替”的真情,“问”的贴切……一个天真稚趣、纯善好问的小姑娘从骆驼的世界里,从作者真实细腻的笔端走进我的心里。

怎样和学生分享我的阅读体验?看看单元导读吧:“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清晰明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生相合。本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教学,我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童年生活情趣,这第二课不正好是一个现学现用的实践场吗?由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感知骆驼和“我”的故事及留给“我”的印象。

2.围绕骆驼发生的四件往事,引导学生体会一个五岁孩子的所做所说所想,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领悟文章所吐露的思乡情节和作者对童年的留念。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用心感受、真实表达,感受文章朴实、纯真的语言特点。

其中目标2为教学重点,目标3为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1。释题,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骆驼和我的故事,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把握感伤与怀念的感情基调。第二课时完成后3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相长预设方法

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生相融才是教学的最佳境界。因此我想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教法与学法的共生:

串珠:忆骆驼为线,四个场景为珠,想念之情为结,感知整体,理清文脉,营造一种温婉追远的课堂意境。

品读:四颗珍珠各取一词为核,以点带面,品读、想象、拓展,悠悠思之,细细品之,咀嚼童年生活的童真童趣。

勾兑:“童趣”与“逝伤”比照参读,为童年恋情营造感怀之境;本文品读与《城南旧事》穿插印证,为拓展阅读掘开兴趣之源。

(三)把握重点预设过程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及意图:

1.整体观照,历数童年往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体会童趣,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式。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整体观照内容,梳理出林海音回忆了有关骆驼的四件事,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压缩成简短的板书,如“学咀嚼”、“谈骆驼”、“剪驼毛”、“问驼踪”。

2.沉浸往事,感悟童年情趣

这部分教学,我将以“哪些词句最能让你感受到童年情趣”为话题,引导学生从大处删繁就简,从小处精打细磨,将教学内容“聚焦”在“呆”、“替”、“问”上,同时整合多种教学内容,延展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

(1)“呆看”咀嚼

“看咀嚼”一事的趣点在哪儿?当然是“呆”字!当学生把兴趣集中到“呆”字后,教师设疑点细读:英子看什么看呆了?“呆”到什么程度?骆驼为什么会让她看呆?前两个问题关注文字表面,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后一个问题关注的是英子的内心体验,是学生与英子间的对话,这是品读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将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利用录像和《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英子的新奇之感:

①自读感悟:“那样”是哪样?试着模仿骆驼咀嚼的样子,体验朗读。

②播放骆驼咀嚼视频,直观感受骆驼外形及咀嚼的特别之处,带着新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③出示《城南旧事》中的“看小鸡”片段,对比阅读:看小鸡——“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小鸡吃不够,我们可是看够了,盖上藤箱,我们站起来玩别的。”而看骆驼却是“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通过对比,一方面理解是“我”对骆驼的新奇之感让我看不够,看呆了,另一方面感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与真情表达。

④引言导读:五岁的英子看骆驼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当她长42岁时,你觉得她还会学骆驼咀嚼吗?

“呆看咀嚼”部分的精打细磨之后,我将设计过渡语: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不会再做了,还有没有其他的事我也不会再做呢?教师随机切入下面两个环节的教学。

(2)“总问”骆驼

“谈铃铛”、“问驼踪”两件往事均以英子的“问骆驼”而展开对话,都体现了英子幼稚好问的天性,语言富有童趣。如文中“不是的,爸!”、“你不是说……”、“一定是……”虽然固执,却是那样的富于想象,极具诗情,充满善意。而“它们”令妈妈莫名其妙,好像妈妈理所当然地像她一样天天惦记着骆驼似的。这些具有儿童特点的语言形式,教学中主要通过角色朗读加以体验。

此环节的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想象,英子还会问有关骆驼的哪些问题,或者插入《城南旧时》中一段关于“贼”的对话,引导学生体会英子的好问天性。这些可根据学生现场互动情况机动选择。

(3)“替剪”驼毛

如果说“谈铃铛”、“问驼踪”以语言为趣,那么“剪驼毛”则以童心为趣。为什么要“替剪”驼毛?体现了“我”对骆驼怎样的感情?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这种反常的联想表达方式合理吗?学生感悟,也许五岁的孩子眼里骆驼比人更具有吸引力,此时英子的心里就只有骆驼。

最后小结导读:你认为林海音42岁时,她还会想替骆驼剪毛,还会总是问吗?这正如她自己所说:“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以上四个片段的教学,我把词语作为揣摩、品味“童年情趣”的生发点,以点带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感受文章的文字魅力。

3.板书引导,升华童年恋情

呆看咀嚼

        想念童年

稚谈铃铛

        想念故乡

总问驼踪

替剪驼毛

此板书以显示全文主旨和脉络为特点,我将利用此板书总结全文:童年是什么?是冬阳底下呆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是骆驼增加行程情趣的稚语,是想替剪驼毛的美丽心愿,是总是问总是问的骆驼情结……最后激情引读:

师: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

生: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师: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生:可是,我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在师生深情朗读中,童年恋情升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4.拓展阅读,仿写童年趣事

课内阅读只有与课外阅读、言语实践建立起联系,才能发挥最大效度。因此,课尾我设计如下两个环节:

①作者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就如骆驼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终于写下了这本《城南旧事》。如果你有兴趣,就走进林海音,去了解她的童年趣事。

②类似于英子的童年傻事你是不是也曾经做过?请试着写一个片段,写出童心童趣,再仿写一个有诗意的题目吧!

(四)整体回顾,预设效果

老师们,童年的话题是轻松的,总有些傻事让人忍俊不禁;童年的话题又是深沉的,总有些感伤萦绕心头。恋趣,伤逝,这种难以名状的不解情结,唯有读罢了。粗读,细读,对读,引读……以读促悟,以悟促情,以情促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我们和作品、作者在感情交融中共同建构鲜活真实的语文生活吧!

【案例点评】

这位老师的说课设计得非常精彩,非常成功。原因也许很多,但其中重要缘由之一就是“情感教育”在起作用。这位教师在说课教学实践中投入了“情感”,透露了“真情”,充分发挥了“情感教育”不可忽视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他十分明白并始终坚信教育工作的最大特性就在于它的对象是有“情感”的“人”这样一个教育规律,所以,成功的教育必须以倾注人的情感为前提。

《晏子使楚》

江西省宜春学院高安校区附属小学 丁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江西省宜春学院高安校区附属小学的丁勇,今天我说课的课目是《晏子使楚》。现在我就围绕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的11课,是第三组课文的第二篇,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语言。作为一个历史故事,《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威风,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但是,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估计学生对晏子说的话,理解上会有困难。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对学生年龄特点的估计,以及对编者编排意图的解读,本课的教学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晏子和楚王的三次交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晏子说的话,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品悟智勇,在读中升华爱国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重点是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语言,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晏子话中含着的意思。

4.教学理念

接着,我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打算采用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紧扣语言文字,读读议议,品读揣摩,充分展示学习语言过程的理念指导教学。

(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我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电教法:课前制作好简单实用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展示句段,丰富课堂,促进教学。

2.诵读法:教学中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中感悟晏子,读中升华情感。

3.综合实践法:课前搜集资料,课中练笔实践,课后阅读延伸,让能力训练贯穿始终。

4.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围绕“三次交锋”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优化组合,营造和谐——说学法

1.学生学业基础分析

首先对学生学业基础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阅读已有一定的水平,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往往比较有兴趣的,但较多的学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对精美词句的品读积累。

2.学习方法

为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质疑与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质疑,离不开探究。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可以抓住“侮辱——反驳”进行质疑提问,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朗读与讨论:对晏子和楚王的对话,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在读中去感悟和发现,通过讨论交流,让语言的魅力在读读议议中充分的展现。

(四)以读为本,生动课堂——说程序

我们知道,语文学习重感悟、重体验,作为教者,应当引领学生与语言文字充分“接触”,反复品读,从而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

带着这样的理念,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落实字词,了解故事背景,将课文读通读顺。下面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具体从“对比引入”“整体感知”“重点感悟”“拓展延伸”四个板块来展开。

1.古今对比,引入课文

(出示课件)播放邓小平访美的专题片

引导学生感受美国迎接邓小平的盛大欢迎场面,热情的人们,如花的笑脸,紧紧地握手,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对于这次出访,邓小平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征服了美国。再通过两个小个子政治家晏子和邓小平的对比,穿越时空,引出课文,同样是出访,迎接邓小平的是一连串的鲜花,掌声,宴会,而迎接晏子的,是什么呢?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在第一节课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故事的结局。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学生初步谈人物感受。教师提炼板书(智勇)

3.品析句子,重点感悟

对于晏子和楚王的三次交锋,采取重点指导、半扶半放、放手自学的方式教学:

(1)对第一次交锋的学习进行重点指导。

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是:找出第一次交锋的语句,先自己独立阅读,再小组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学习要求:

①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②晏子遇到如此不礼貌的让他钻狗洞的“接待”,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接着又是怎么说的?紧接着晏子又是怎么做的?

③你认为晏子说的哪句话,是话中有话,最厉害?为什么?

④你知道楚王听了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楚王是心甘情愿吗?你是从哪里看出?

让学生带着四个问题进行阅读,再通过交流反馈,抓住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之所以能如此从容地与楚王进行反驳的动力是要维护国家的尊严,通过对晏子内心活动的揣摩,结合邓小平访美时热烈的欢迎场面,层层推进,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让学生初步感受晏子语言的魅力!

教师第一次小结:正是这超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所以

(课件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2)第二次交锋,则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研读的方法。让学生划出楚王讽刺、侮辱晏子的句子,以及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

(出示课件)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并尝试自行理解重点句“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的含义。接着引导学生欣赏好句,积累语言:

(出示课件)“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并穿插进行两项能力训练——

(出示课件)“齐之临淄三百闾,联袂成荫,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而在,何谓无人?”

一是结合晏子说的原话让学生在课文的句子中找出三个成语的意思,进行读写训练。这也是对前一篇《杨氏之子》的文言文学习的延伸。

(出示课件)二是围绕第二次交锋的过程,安排学生扮演晏子和楚王,分角色朗读,并且教师也参与其中的角色扮演,做到师生互动,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晏子语言的魅力!

教师第二次小结:同样是因为超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所以

(课件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3)第三次交锋,可采取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掌握学法,培养阅读、理解、欣赏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展开讨论理解,悟出晏子的话中的意思,让学生充分感受晏子语言的魅力!

教师第三次小结:还是因为超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所以

(课件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升华情感

在晏子的智慧,勇气的背后,你还发现了什么?(爱国之心)

(课件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

(2)生成语言

(课件出示古文)

通过老师朗诵齐王说的一段话,在古筝曲中,让学生将自己要对晏子表达的语言写下来。

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对晏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孕育语言、生成语言,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3)培养能力

向同学们推荐课外读本《晏子春秋》(出示课件)。

这样的安排,是将本组课文的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与本组“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积累精彩的语言。

(五)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说板书

晏子使楚

 爱 国

 智 勇

我这样的板书设计就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全文的教学由品悟智勇到升华情感,简洁清楚,学生一目了然。

(六)回味课堂,体验得失——说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能围绕本组训练重点,充分体现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从上课的效果来看,还是达到了课前预定的各项目标,突破了重难点。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案例点评】

该说课教材钻研很深入、学情分析很透彻,目标设定很准确,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好——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独具匠心,拿晏子使楚和小平访美做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采取重点指导、半扶半放、放手自学的方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的感悟能力和情感的体会能力;文言文学习的延伸、课本剧的表演、推荐的课外读本都使语文课变得开放而有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