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神风”
“神风”是日本人对台风的称呼,对于这个称呼,人们或许会感到惊奇:经常造成家毁人亡的台风,怎可与保佑平安的神灵联系在一起呢?这是由于大家只看到了台风破坏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建设性的一面。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每年4月份开始生成,7~10月更为频繁、强烈。它的强大风力既可造成灾害性的天气,但又能给干旱的夏季带来丰沛的降水,偶尔还起到一些意外的保护作用呢!700年前镰仓幕府时期的日本人民,就是受益于台风的这种“保护”作用,才免去了两次灭顶之灾。
公元13世纪中叶,蒙古大军在元世祖忽必烈指挥之下,挥军南下,由于所到之处经常受到强烈的抵抗,伤亡颇多。因此常在攻城略地之后,野性大发,大肆屠城。单是扬州城一役,整个城市幸存者寥寥无几,人们都非常惧怕蒙古铁骑的到来。在一统中国之后,为了显示威力,势力空前强盛的元世祖决定派兵东征,元至正十二年(即公元1274年)夏季,数十万刚下了战马的蒙古兵登上了颇为生疏的战船。蒙军长期习惯于内陆地区的大陆性气候,对恶劣的海洋天气一无所知,特别是不知道该季节盛行台风,其强大的威力极为可怕。
初次下海的蒙古军冒然出征,一到琉球外海,就遇到了风暴,尝到了台风的苦头,损兵折将而归。至元18年(1281年),仍不甘心的元世祖再次派兵东征。由于选择的时间仍是台风旺季,免不了同遭覆辙。之后,元朝统治者接受了失败的教训,放弃了武力征讨的方针,积极表示愿意友好通商,镰仓幕府也放弃了敌对防范措施,从此结束战争状态,两国和平交往很快发展起来。日本人民因两次台风而免遭战争之苦,于是把以前视为洪水猛兽的台风看做是神的保护,又看作是“神风”。
如果说历史上的两次“台风”帮助日本人民抵御外来的侵略,被誉为“正义之风”,那么,二次大战末期,日本侵略者组织的“神风敢死队”,却给台风无端的蒙上一层可耻的外衣,成了侵略者垂死挣扎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海军名存实亡,以美国为首的盟军舰队逼近日本本土,准备登陆,捣毁侵略者的大本营。而日本军国主义者还准备实行焦土政策,刻意煽动了空军中的武士道精神,组织了一批敢死队,妄图再有一次神风的庇护使国土免遭占领,于是把这支敢死队命名为“神风敢死队”。队员们驾驶载满炸弹的飞机撞向美军舰艇,作自杀性行动。美军虽然遭到一些损失,但日本帝国主义仍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这次日本想要神风保护的妄想最终还是破灭了。
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认识有限,往往把一些事情蒙上了迷信的色彩。随着人们对台风研究的深入,人们已基本弄清了台风的形成、行进的规律。人们已能预测并及时预报台风。台风是一种特殊而强烈的热带气旋。世界上位于大洋西岸的国家和地区几乎无不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因为影响范围广泛,所以它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西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的气旋人们俗称台风;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以及东太平洋美国、加拿大等国沿海地区称为飓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一带人们称为旋风。不仅如此,很多地区还给它命名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名称。如墨西哥称之为“可尔多那左风”,海地称为“泰诺风”,菲律宾称为“碧瑶风”,而澳大利亚则称之为“威力威力风”,日本对台风虔诚的称之为“神风”。
台风行进的路径在亚洲东部有三条,它形成初期多在东风波扰动下向西或向西北移动。在菲律宾附近洋面转向,并在琉球群岛和日本附近登陆的转向型台风,如果不是受西风带低压槽前方的副热带高压脊的影响,转向东北路径向日本方向前进,就不会有日本人的“神风”了。现在,人们根据热带气旋的强弱把台风划分为4个等级,即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等于或大于12级为台风。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来人们可能利用台风的巨大能量来发电,化害为利,那才是真正的神奇呢!那时,台风将成为人类真正的“神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