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量灭绝(mass extinction)也可称同时灭绝。所谓大量灭绝是指在地质时代中,在很短的时期内,数百万年乃至数十万年间,很多的分类群同时灭绝。生物大量灭绝是造成生物大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大量灭绝空出了许许多多的生态龛,为新的生物类型占据、发展、繁荣以及适应辐射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新出现的生物类型多是分类学上很高的等级,这种现象当然是属于生物大进化。
生物大量灭绝多发生在地质史上区分单位(代、纪、世)交替的境界时期。从元古代之后,地球上发生过6次特大规模的生物大量灭绝。这6次发生在元古代末,奥陶纪末,泥盆纪末,二叠纪末,三叠纪末,白垩纪末。发生在二叠纪末的生物大量灭绝,估计海洋生物中的90%的科灭绝了。百垩纪末,以恐龙为首的大量爬行动物灭绝,进入新生代,哺乳动物异军突起取代了原来由恐龙为首的爬行动物所占据的生态龛,迅速繁荣起来,发生了适应辐射,成为地球生物界的霸主。
使生物发生大量灭绝的原因很多,很复杂。每次大量绝灭的原因都具有其特殊性,并且常常不是由单一原因所致,是综合原因起着作用。总的说来,诸如地幔上升、火山异常活动、陨石冲击、大规模海退、气候寒冷化、低等类型生物因各种原因如海洋中氧的浓度显著下降而大量灭绝,以致以它们为食料的高等生物发生连锁性的灭绝等等。
有的研究者认为,如今正处在第7次生物大量灭绝之中。“罪魁祸首”是我们人类自身。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旺盛,已使大量生物种消亡,而且有大量物种正濒临灭绝。例如,热带雨林不断地被砍伐,栖息其中的很多动植物种类在尚未得到分类定名前就消失了。热带雨林的减少,少到一定限度时还会引发洪水,而洪水也会使无数的生物遭殃。我们人类的一些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如开垦荒地,挖掘河流,修建道路,建造大的建筑物等,也有可能破坏生物的栖息地或使生物的栖息地被分割,会使生态系统的容忍力降低,从而导致生物繁殖机会减少,食物来源缺失等。每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存的最低个体数”(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MVP),鸟类、哺乳类动物的MVP,一般说来在几千个个体水平。如果某种生物群体的个体数低于其临界值以下,就面临灭绝的危险,难以为继。
保护动植物种类,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面临的刻不容缓的紧急任务。联合国自然保护协会已公布了濒临灭绝物种的名册,说明现下生物大量灭绝事件的严重性。
生物大量灭绝的问题包括很多、很复杂的内容。每次大量灭绝的规模、发生的时间长短、地域、灭绝的生物种类、取而代之的新生物类型、大灭绝发生的原因等都不相同,已成为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课题。在生物学领域中,古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进化学等都与之密切相关。
关于地质史上几次生物大量灭绝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研讨的文献非常之多,可谓汗牛充栋。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斯坦利(S.M.Stanley)的巨著《大灭绝》(Extinction)(1987)颇为系统全面讨论了生物大量灭绝问题,很值得一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