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儿期的健身运动处方
(一)幼儿的身体发育特征
幼儿期(1~3岁)不仅是幼儿身体迅速发育的旺盛期,而且也是幼儿心理发展、个性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从蹒跚学步到逐渐过渡到跑、跳、投,从大肌肉群的活动到小肌肉群的发展,从咿呀学语到能比较流利地和周围的人交流,从被动的接受照顾、保护到逐步脱离父母的怀抱,从幼稚的粗浅认识到形象和抽象思维的萌芽,都是在幼儿期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活泼好动、好奇、喜欢模仿是此时期幼儿的鲜明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要比单纯地进行某一方面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除注意婴幼儿的健身运动外,要特别加强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手的灵巧程度是大脑发育状况的标志之一。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的灵巧程度影响重大,而“手巧”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
(二)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处方
1.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
其次,幼儿通过玩玩具及操作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掌握用物体的方法,从而逐步地掌握成年人使用工具的方法。
再次,幼儿通过手的操作,能进一步认识同一类物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
(1)指导孩子做手工。2岁半的孩子可从简单的1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
(2)锻炼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须从日常生活做起。父母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如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和扫地、整理玩具、洗手帕等,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3)从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聪明的父母这时会顺应孩子喜欢动手的规律,拿来一些废纸让孩子撕;给孩子一些木头和棍子让孩子敲;买来蜡笔教孩子画画;找一些不用的小瓶、小盒让孩子配盖子;为孩子准备一些积木、自制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孩子动手又动脑,而且孩子在动手时将学会如何专心去解决问题。
(4)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一些小游戏。下面的一些小游戏或简单的劳动在家中就可以办到,父母不妨让孩子多锻炼。
撕纸:拿五颜六色的纸,让孩子自由地撕成条、块,并可以让其根据撕出的形状想象地称为面条、饼干、头发等。如果家里有缝纫机,妈妈可以在比较硬的纸张上用缝纫机踏出针孔组成的各色图形,让孩子撕下来玩。
折手帕、纸巾:手帕、纸巾都是柔软的,可以随便折成各种图形,教孩子怎样折出角、边,叠成如纸船、纸鹤、花朵、扇子等。
比划动作:在唱歌、跳舞的同时,可以教孩子用手比划各种动作,把内容表演出来。
让孩子学会“爬”:摸、爬、滚、打、蹦、跳等是孩子行为的本能。爬行对幼儿来说是既安全又稳妥的健身运动。孩子爬行时,头颈抬起,胸腹部离地,以四肢支撑体重。孩子爬行可锻炼其胸腹、腹背和四肢的肌肉,增进肌力,促进骨骼生长。会爬的孩子,动作举止均灵敏、协调、有活力;爬得晚的或爬得少的孩子则多显呆板、迟钝、情绪低落。有研究发现,鼓励并诱导孩子早爬行及多爬行,有助于孩子大脑发育,有利于启迪和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调控孩子的大脑对眼、手及足部的神经协调动作。
因此,父母应尽早鼓励孩子学爬、多爬,并采用新颖多样、色彩鲜亮、孩子感兴趣的物体做“诱饵”,引诱孩子奋力向前爬,尽早爬出健壮的身体和聪明的头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