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龄前期的健身运动处方
3~6岁称为学龄前期,相当于目前幼儿园阶段。学龄前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已度过2岁时较突出的违拗性时期,有较强的好奇心,多问,多探索,传染病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会减少,而意外事故及免疫性疾病增多。
1.学龄前期儿童的身体发育特征
3~6岁的儿童,由于运动范围和形式的增多,身体发育有明显的特征。
(1)迅速增高:这个时期儿童的体重增长较缓慢,手脚变得细长,身体也相对细长。因而,这一阶段也被称为第一伸长期,婴儿式的体型完全消失。
(2)肌肉变得结实:3~6岁儿童的运动明显增多,肌肉结实起来,摸上去很有弹性。
(3)脊椎明显弯曲:婴儿时期,孩子的脊椎是笔直的,从幼儿期开始弯曲。3岁以后,孩子的脊椎明显弯曲,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孩子脊椎弯曲由4部分组成:脊椎向前弯曲、胸椎向后突起、腰椎部分微微向前突起弯曲、尾骨向后弯曲。脊椎骨形成这种前后弯曲是为了适应剧烈运动和保护内脏所起的一种弹簧作用,如从高处往下跳时,脚下所受的冲击就会被弹簧似的脊椎骨吸收而不至于波及大脑。因此,3~6岁儿童的脊椎弯曲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孩子脊椎的韧性是培养其体质的重要方面。
(4)运动功能增强:3~6岁儿童已经可以自由地支配身体的各个部分以完成复杂的动作,如可以自由地调节跑步速度、收住脚和进行急转弯,还能随着音乐的节拍跑步;身体平衡能力增强,可以不扶任何东西掂着脚尖向前迈步;手指越来越灵巧,神经系统的发育已接近最后阶段,对运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已不容易摔倒;手足功能也发达起来,能够与眼很好地配合,出色地完成诸如系鞋带、翻花绳、站着穿短裤等细小的事情。
(5)活动范围急剧扩大:3~6岁儿童能到处跑,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对什么都好奇,总有许多“为什么”,语言能力发展特别快,掌握的单词已从2岁时的200个猛增到6岁时的3000个左右,基本语言能力已经具备。感情上也有了喜、怒、哀、乐,与大人几乎没有两样,这都是其活动范围急剧扩大的结果。
2.3~6岁学前儿童的健身运动处方
学龄前儿童的健身运动应以训练柔韧性、反应能力、协调性为主。比较适宜的活动项目有体操、武术、前后滚翻、倒立、压腿、劈叉等柔韧性、技巧性练习;模仿各种动物的练习,如兔跳、青蛙跳、小鸟飞等;跳绳、跳皮筋等跳跃练习;游泳等水中运动;小皮球、小足球等球类活动;各种有趣的体育游戏等。不宜进行大运动量、长时间的训练(如长跑等),也不宜进行过多的力量性练习。
依健身运动的形式,可分为如下3类。
(1)儿童体操。体操运动对儿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有良好的作用,对培养儿童的组织性、纪律性也有好处。实践证明,儿童对规定动作的体操是可以接受的,在领操和音乐的伴奏下,儿童可以很快掌握并乐于参加体操运动。在编排儿童体操时应注意趣味性,必要时利用坐凳、小垫子等器材效果更好,同时注意全面发展儿童的身体。
(2)娱乐性健身运动。根据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娱乐性强的健身运动,在游玩中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或家里,可以组织儿童进行三轮车、兔跳、赛跑等游戏活动,跳幼儿舞蹈、打秋千、坐跷跷板、转椅等游戏,冬天雪后可以做滚雪球、踏雪游戏,也可组织儿童游泳或春游等。这些活动不仅能使儿童从中得到极大的乐趣,同时也会收到很好的健身运动效果。
(3)身体素质的锻炼。学龄前期应将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锻炼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在平衡能力、柔韧性、爆发力、耐久力与协调性等方面有计划地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平衡能力练习:可以通过固定长凳、低矮平衡木、浪桥、转椅等器材,结合综合性游戏,发展儿童身体的各种平衡能力。
柔韧性练习:可以通过压肩、纵叉、横叉、体前屈、体侧屈等拉韧带的身体练习来锻炼,也可以借助一些器材,结合游戏与比赛的形式进行。
爆发力练习:可以通过兔跳、立定跳远、投沙袋、投小皮球等游戏来锻炼。
协调性练习:一般可通过采用一些需要全身各运动器官配合完成的较复杂的运动来锻炼,如各种球类游戏、跳绳、跳高等。
耐久力练习:应采取一些需要肌肉持续保持一定紧张度的运动,如尽可能长时间的握杠悬垂、攀爬云梯等活动,但不宜进行长距离跑这类需要很强自制力、意志力且对心脏负担较重的练习。
3.3~6岁儿童协调性的培养处方
(1)钻椅子练习。让孩子钻椅子,腹部着地或背部着地,要求孩子身体不要碰着椅子,完全靠手、脚、腰、背、头等部位协调配合完成,也可以让两位小朋友坐在地上双腿支成拱形,让孩子从拱形下面钻过去。
(2)运球练习。让孩子站立,用手在地上滚球,使球绕过两只脚呈“8”字形滚动,也可以绕着脚呈圆形滚动;还可以绕着身体使球滚动。这种运动能使孩子的全身很好地配合和协调。
(3)抢摆绳练习。让孩子手持跳绳进行抡摆,并做各种跳跃动作,可以原地跳绳,也可以抡摆跳绳后做向前跑的动作,但身体不能碰绳子。
(4)反手拉弓练习。让两个孩子背对背,手拉手,同时向前迈一步,将身体拉成弓形,然后还原。
4.3~6岁儿童下肢运动处方
(1)下蹲练习。孩子和家长一同站立,家长说“蹲”,孩子就往下蹲,家长说“起”,孩子就向上站起,反复进行。
(2)踩线跑练习。在地上画各种线,如直线、曲线等,让孩子踩着线跑,要求不要踩在线外面。
(3)单脚跳练习。在地上画10条线,每条线相距30cm,然后让孩子单脚跳,每一步跳过一条线,跳完后再返回来,回来的时候可以换成另一只脚跳。
(4)跳木棒练习。在地上放一根木棒,让孩子从木棒上跳过去,可以单脚跳,也可以双脚跳,但不能碰到木棒。
(5)跳转练习。让孩子先在地上连续往上跳,然后做转转跳,跳起时向左转180°,再跳起来时向右转180°。
(6)脚夹沙包练习。做一只沙包,开始时让孩子坐在地上,用两只脚夹住沙包,夹紧后,将沙包举起来,然后放下,再举起来。反复多次后,站起来,单脚站立,在站立的脚上放上沙包,然后跳起来,让沙包落在另一只脚上。
(7)蹲下走路练习。用半蹲姿势向不同方向走路,也可以由许多小朋友排成一队,每位小朋友的双手放在前一位小朋友肩上,在领头的小朋友引导下蹲着走,领头的小朋友可以不断变换方向以便增加趣味性。蹲下走路比较吃力,因而走的距离不宜过长。
5.3~6岁儿童腰部运动处方
(1)沿线爬行练习。在地上画一条直线,让孩子沿着线在地上爬行,要求越快越好。还可逐步增加运动的难度,即把眼睛用手帕蒙起来,沿线爬行。
(2)双摆练习。双摆运动主要是增强孩子的腰部力量。双摆有以下几种姿势。
第一种:双臂平抬,然后大幅度的左摆、右摆。
第二种:单脚支撑,另一只脚前后摆动,然后换另一只脚,前后摆动。
第三种:右脚前跨半步,双臂左右画大“∞”字形摆动。
第四种:双脚分开,双手交叉绕环摆动。
(3)抱球滚动。把皮球洗干净,让孩子抱着球在床上左右滚动,然后把球抱在胸前,双腿弯曲,在床上前后左右滚动。
(4)上引起飞练习。俯卧在床上,父母一拍手,孩子就抬起上身,两臂侧举,做飞机起飞的动作,坚持3~5分钟,然后躺下。当父母再次拍手时,孩子又抬起上身,双臂伸直,坚持2分钟。
(5)绕球练习。让孩子两腿相并坐在草地上,面前放一个篮球。让孩子举腿绕篮球左右绕环,腿尽量不要碰到球。开始的时候可以慢绕,随后增加速度。
(6)翻滚练习。让孩子在床上蹲下,双手撑着床,用头顶在床上,双脚一用力,就翻滚过去,然后马上坐起来,重新开始。
(7)递球练习。递球主要是锻炼孩子腰部的力量和韧性。开始时,让两个孩子背对背,用双手在同一侧传递球。当同侧递球已很熟练后,可接着进行下一步锻炼,让两个小朋友背对背,由头上、胯下传递球。如果孩子也能很好地完成的话,还可以做难度大一点的运动,让两个小朋友头对头躺下,中间有适当距离,用脚夹住球进行传递。
(8)顶背练习。让两个孩子背对背,四臂交叉坐在地上或抱手站立,然后双方用力挤对方。这主要靠腰部力量,因此,可以达到锻炼腰部的目的。
6.3~6岁儿童手臂锻炼处方
(1)拍球奔跑练习。在地上画一条曲线,要求是一个球落在曲线左侧,下一个球就必须落在曲线右侧,并且要边走边拍。练习多了,还可以让孩子尝试左右手交替拍球。
(2)单杠吊悬练习。让孩子双手抓住低单杠,然后弯曲双脚就可以吊挂在单杠上了。也可在门楣上吊根绳子,绳子末端拴一根木棒,在地上放上垫子,手拉木棒做单杠吊悬。
(3)扔袋球练习。把皮球放在布袋里面,然后把袋口结紧,在宽敞的草地上,让孩子一手摸住布袋,用力将布袋里的球向远方扔出去。
(4)做“拱桥”练习。让孩子平躺在床上,然后用双手和双脚支撑着床做成“拱桥”,开始只能用身体和双脚支撑着做“小拱桥”,后来也能用双手和双脚做“拱桥”了,有时还能只用双手和一只脚做“拱桥”。
(5)拋接排球练习。第一种: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孩子站在圆圈里,把球往上抛,然后自己接住。还可以再画几个圆圈,自己向另一个圆圈里抛球,然后再跑过去接住。第二种:孩子在圆圈里用手托球,用拳头向空中击球。第三种:孩子坐在地上,把球抛向空中,球还没有落下来时自己双手拍掌,当球落下来时用双手接住。
(6)爬梯子练习。在较低的地方挂一副软梯,让孩子手抓软梯爬上去,然后再爬下来。做这种活动时孩子家长最好在一旁保护。
7.学龄前儿童的能力培养处方
亲近自然是孩子们最向往和渴望的事情了。人与自然本身就应该是融为一体的,而如今由于社会的压力,现代家庭中的父母大多只片面地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早期教育,除了周一至周五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外,还利用双休日将孩子送到少年宫、艺术学校等参加各类兴趣班、培训班,孩子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很少;即使有机会带着孩子外出,也只是像完成任务似地和孩子到某个公园,将某个游乐设施玩一遍就算结束了。其实,户外活动是一种很好地促进父母与孩子情感的方式,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户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散步、亲子体育游戏、外出郊游等。在户外活动过程中,父母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
(1)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年龄越小的孩子对外界一切事物越是感到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会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最简单的“这是什么呀?”这时,作为父母就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详细解答孩子的疑问,以进一步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而不是草草的应付或不耐烦的回答。
父母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观察。父母可以向孩子提出问题,如“你猜猜那是什么啊?”孩子和父母进行比赛,看谁先找到红颜色的花;对于已经认字的孩子来说,在带孩子外出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比赛“认相同字”。经常性地通过游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求知的欲望也会更加强烈。
(2)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如今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平时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的机会比较少,虽然在幼儿园里会有许多同伴,但那都是自己熟悉的人。所以,父母可以利用孩子到户外活动的时间鼓励他们主动与其他小伙伴交往。对于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来说,也应该鼓励他们乐于接受他人的邀请,与他人交往。此时的父母不需要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游戏活动,成年人的加入只会增加孩子的拘谨感,因为孩子彼此之间有他们独特的交往方式。
(3)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十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有了极大的安全感。但在户外活动中,孩子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意外,特别是在体育游戏中,摔跤、碰撞等常有发生。这时候父母就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如在孩子游戏前教导他(她):摔跤时用双手撑地,追逐游戏中注意躲闪,不平衡时借助其他物体保持平衡等。
通过户外活动,孩子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认识了许多外界事物,同时还能从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回家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回顾一天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规则意识,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不要忽视户外活动,这是父母和孩子交流情感的好机会,也是发展孩子各种能力的好时机,有利于帮助孩子们更多地认识多彩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