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婴幼儿童病人各个时期的保健处方

婴幼儿童病人各个时期的保健处方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婴幼儿期的保健方法。因此,要特别注意婴幼儿的防病保健工作,防止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和脑外伤,以免因此产生大脑损伤而继发精神发育不全。研究还表明,婴儿期营养对孩子的体质和心理发育关系极为密切。解剖1岁以内因严重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的大脑,发现其脑细胞数比营养正常的婴儿要少。脑是心理的器官,因此对婴幼儿大脑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事例说明,婴幼儿时期缺乏必要的心理保健,会严重妨碍儿童的正常发展。

二、婴幼儿童病人各个时期的保健处方

(1)胎儿期的保健方法。胎儿期是人类个体发育中的原始阶段,各组织和器官正在发育和形成。这一时期主要应通过孕妇的良好心理保健来达到对胎儿的保健,因此需注意:①避免精神创伤,保持乐观的心境;②防止各种感染;③避免服用致畸药物;④避免接触有毒物质;⑤防止产前外伤和流产。

(2)婴幼儿期(出生后至学龄前期)的保健方法。此阶段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发展特别迅速。新生儿脑重约400g,3岁儿童达1000多克,7岁儿童已近1300g,接近成年人的1400g了。研究表明,儿童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发展迅速,但也比较脆弱。因此,要特别注意婴幼儿的防病保健工作,防止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和脑外伤,以免因此产生大脑损伤而继发精神发育不全。

研究还表明,婴儿期营养对孩子的体质和心理发育关系极为密切。婴儿出生前后脑细胞的分裂逐渐减慢,1岁后,脑细胞的数目就很少增加。解剖1岁以内因严重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的大脑,发现其脑细胞数比营养正常的婴儿要少。1岁以前营养良好,长大后如果严重营养不良,其脑细胞数虽然不会少,但脑细胞体积变小。由此可见,1岁以前如果营养不良可影响脑细胞分裂,1岁以后发生营养不良则会影响脑细胞的大小。脑是心理的器官,因此对婴幼儿大脑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婴幼儿期儿童的大脑兴奋过程远较抑制过程占优势,大脑皮层下的活动多于皮层的活动,即使到了学龄前期,其第一信号系统活动仍远高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使儿童的行为富于情绪色彩,表现出易激动、易疲劳、易受外界刺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好动、好笑闹等特征。为此,成年人对他们要善于教育和诱导,不能打骂、体罚或恐吓。

幼儿至学龄前期的心理过程和某些性格特征,是在后天生活和教育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对幼儿施以合理的心理陶冶和教育,不能无原则的迁就、溺爱,使之任性胡为,更不能对其漠不关心、弃之不管或管束过严,使其产生畏怯、恐惧或退缩自卑的心理。许多事例说明,婴幼儿时期缺乏必要的心理保健,会严重妨碍儿童的正常发展。

(3)童年期的心理保健方法(6~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大脑兴奋性和内抑制都有所增强,行为的自觉性也逐渐增高,故能逐步学会控制并调节其个人的行为,使之逐渐符合于外界环境中的行为规范。尽管如此,学龄儿童的抑制过程仍弱于兴奋过程,情绪活动仍胜于理智,因而自控能力仍然较弱。为此,在心理保健方面应做到: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使他们负担过重;②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③培养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习惯。学校的建筑和设备要尽量符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④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文明精神,促进其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