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的调适处方

的调适处方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有反社会人格的青少年通常表现有犯罪行为,但此处所谓犯罪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它是根据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方面而言的。青少年犯罪如处理不当,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不应随便将少年犯投入监狱,处以刑罚。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治疗。当发现青少年情绪苦闷时,要及时了解情况,针对病因立即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帮助,使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摆脱情绪上的痛苦,振奋精神,尽快康复,并保持心理健康。

十四、犯罪心理(倾向)的调适处方

具有反社会人格的青少年通常表现有犯罪行为,但此处所谓犯罪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它是根据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方面而言的。青少年犯罪者严重偏离了文化和社会的准则,犯有诸如凶杀、抢劫以及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吸毒和性行为等罪行,所以应把青少年(未成年)犯罪看作是对社会安定的严重挑战。青少年犯罪如处理不当,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1.产生的原因及表现特征

据有关资料表明,青少年13~15岁成为初犯的高峰年龄,15~18岁是犯罪的高峰年龄。而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一般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演变发展过程,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心理品质的变化。他们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越来越突出,表现为言行不一,经常说谎;待人粗鲁,出言不逊;对家长与老师越来越没礼貌;对自己的弟妹或同学越来越粗暴、急躁;对自己同学的进步往往评头品足,讽刺挖苦,而对同学违纪行为却表示同情和支持;对学习与劳动逐渐厌恶起来,组织纪律性越来越差,甚至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虚荣心也逐渐膨胀起来。

(2)心理倾向变化。这主要表现为追求物质享受,片面地追求外表美,欣赏低级下流的文艺作品,不正常地、狂热地追求异性等。

(3)行为上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东游西逛;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甚至伪造假条、涂改学习成绩等;在工作上不出工、不出力,敷衍了事,违背操作规程,大小事故不断出现;交坏朋友,并与之频繁往来;酗酒、寻衅,帮朋友打群架;与异性有不正常关系等。

当然,具有上述个性的心理品质、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并不等于都是犯罪的心理先兆,但是这些不良的心理与行为表现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犯罪。因此,发现了青少年这些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时,要及时地采取正确的教育,防止犯罪心理先兆发展成为犯罪心理特点。

2.调治方法

(1)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教育问题。不应随便将少年犯投入监狱,处以刑罚。少年犯特别需要身心康复,进行再教育及人格再塑。针对犯罪青少年的认识低下与是非颠倒的心理特点,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和提高法制觉悟,以便进行分析治疗和行为矫正,让青少年犯重新做人。

(2)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治疗。针对那些有不良品质和犯罪心理先兆的青少年的治疗,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治疗的心理效应,不要使其犯罪心理恶化,付诸实现。如果治疗的心理效应适得其反,使其自尊心受到挫伤,而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造成他们对心理医生的厌恶感、对立情绪与反抗心理,从而拒绝治疗。

(3)帮助青少年及时摆脱情绪上的痛苦。当发现青少年情绪苦闷时,要及时了解情况,针对病因立即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帮助,使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摆脱情绪上的痛苦,振奋精神,尽快康复,并保持心理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