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所知道的最古的人类化石,古人类学界普遍的观点认为有3个属4个种。按其生存的年代顺序如下。
1.是生存在600 万~700万年前的萨赫勒人乍得种(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是2001年波尔多大学的布吕内(M.Brunet)研究组在乍得中央地带的Toros Menalla地方发现的。此项发现在人类学界成为大事件,一是因为其古老性;二是颠覆了以往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东非的定论。这个种是在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以西,非洲中部发现的,从而改变了人类起源的“剧情”(Scenario):人类起源究竟在非洲的何处,成为不定论。
2.是生存在570 万~600万年前的原初人图根种(Orrorin tugenensis),其第1号标本是1974年在肯尼亚的图根丘陵(Tugen hills)发现的,长期以来确不准它是属于人还是属于类人猿,2001年森努特(B.Senut)、2002年皮克福德(M.Pickford)等确定其分类地位属于人类系统。
3.是生存在550 万~570万年前的地猿属卡达巴种(Ardipithecus kadabba),是埃塞俄比亚的人类学家海尔赛拉西(Y.Haile-Selassie)和美国人类学家怀特(T.White)在1997—2004年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Afar)地沟带Middle Awash(地名)的西部发现的。
4.生存在440万~450万年前的地猿属拉密达种(Ardipithecus ramidus)是由怀特和埃塞俄比亚的学者阿斯范(B.Asfaw)为代表的研究组在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地沟带Middle Awash地区的阿拉密斯(Aramis)地方最初发现的。发现之初,给这个种定名为南方古猿属拉密达种(Australopithecus ramidus,1994),可是经怀特仔细研究,发现其齿及上臂骨是兼有黑猩猩与人的双方特征,于是于翌年将其属名改为Ardipithecus。对于这个种,多讲一些。达尔文认为人的进化起始点在于手与足。达尔文主张人类祖先走出森林,直立二足步行是向人类进化的第一步。两足直立后,身体重心下移,手得以解放,于是才能投掷石块,开始使用石器和制造工具,进而从事各种活动,逐渐获取到地上无敌的优越地位。由于体态发生这种改变,头、颈、腰、足等器官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达尔文的上述观点多年来一直得到学界的认可。可是近年来科学家的一些发现,使人们认识到达尔文的推测是有值得修正的地方。怀特在阿拉密斯周边采集到100点以上的化石标本,对其身体大小及各个部位的功能特征进行了相当仔细的观察,还得到了不少犬齿标本,成为评断地猿属拉密达种是属于人类的重要根据。日本学者诹访(G.Suwa)2002年发现地猿属拉密达种的臼齿化石,其后进行了5年的挖掘工作,得到地猿属拉密达种的化石多达110多个,花了9年时间建立起用micro CT(计算机断层摄影)对骨头碎片进行解析以及再组成的技术,2009年初成功地构成了10个实际的(virtual)头盖骨(颅骨),2009年10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历经17年的概括了11篇论文内容的总结性文章。美国人类学家洛夫乔伊(O.C.Lovejoy)也对这个种做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汇总起来可形成如下诸见解。地猿属拉密达种身长120厘米,体重45~50千克左右。脑量300~350 ml,与萨赫勒人乍得种基本上一致。其姿态和大猩猩、黑猩猩不太一样。大猩猩、黑猩猩用前肢拳头关节柱地四肢步行(knuckle walk),而地猿属拉密达种则直立二足步行。地猿属拉密达种的颜面鼻口部向前突出与黑猩猩相似,但是地猿属拉密达种眼窝上面的隆起没有黑猩猩那样大,颜面的下部没有黑猩猩那样突出,头骨底部稍许短缩,类似于南方古猿型的(通称南方古猿,其实是猿人阶段,下面要讲到)。黑猩猩雄性的犬齿很大,是带有攻击性的,而地猿属拉密达种的犬齿缩小,介于现代人和黑猩猩的中间,说明地猿属拉密达种群体已不是太攻击型的了。地猿属拉密达种牙齿的珐琅质比南方古猿的薄,与其杂食性密切相关。另外,地猿属拉密达种的雌雄身体大小差别很小,说明可能近于一夫一妻制。地猿属拉密达种的上肢和手具有可做各种姿势及把握动作的关节结构。虽然生活在森林(疏散林)里,大体上是在树上生活的,但是其骨盆的结构,上部(肠骨)上下短、幅宽,属南方古猿型;下部(坐骨)却与猴、类人猿相似。呈嵌合状态的骨盆表明其具有适合于树上生活和二足步行的两方面特点。脚的大拇指具有大幅张开的能力,把握性特征明显。没有足弓。根据其全身形态结构特别是齿、骨盆的结构特点以及大腿骨肌肉附着的状态,可以认定地猿属拉密达种已能直立二足步行,但比南方古猿直立二足步行的“完成度”要低,可是地猿属拉密达种也并不原始,已不像类人猿那样弯腰屈膝地步行了。地猿属拉密达种脊柱弯曲呈S状,躯干直立,腰、膝状态说明可如人一般行步。学界认定地猿属拉密达种在离开森林到平原生活之前就已经是可以直立二足步行的了,其生息地是以疏散林为中心的。在地猿属拉密达种的化石标本中,诹访给一具女性标本起个绰号(nickname)叫阿娣(Ardi),是取其属名Ardipithecus头前的4个字母。Ardi在阿法尔(Afar)民族语中是“地面”或“地上”的意思。其种名ramidus在阿法尔民族语中是“根”或“始祖”(roots)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地上猿的始祖”之意。
根据阿娣的特点所能得出的认识确有颠覆以往常识之处。比如,过去一般人都认为人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的形态大概是类似于黑猩猩的,分歧之后,在约5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向人进化的一支变化得非常大,最终变成人的样子;而向黑猩猩进化的一支由于迄今没有发现过古代类人猿的化石,故多数学者认为,黑猩猩的祖先一直留在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以西的森林里,环境条件变化不大,故依旧保留着其始祖的模样,成为今日的类人猿。可是,阿娣出现后,使学者们产生出一种与传统观念相左的新想法:阿娣生存年代在440万年前,说明是人与黑猩猩从共同祖先处分歧不久后的祖先型生物。人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也可能就是阿娣的那个样子或近于阿娣的样子。而阿娣与黑猩猩在形态上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是说,人与黑猩猩分道扬镳后,不论是向人进化的一支还是向黑猩猩进化的一支,在其形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沃德(C.V.Ward)说:拉密达种“给人类起源问题带来了完全不同的见解。”
怀特、诹访、拉夫乔伊等对地猿属拉密达种的新认识并不能说达尔文当初的推测完全错了,只能说,原始人在走出森林之前,就已出现了能够直立二足步行的突变型了。这种论断符合进化遗传学的观点:先有突变型的产生,得到自然选择的保留,而后导致进化。可谓是对达尔文学说的补充。另外,当前人类学家对于达尔文认为直立二足步行开始后,手及脑就随之并行进化的观点也产生异议。地猿属拉密达种能直立二足步行,但并不会使用工具。人类会使用工具是在地猿属拉密达种之后过了约180 万~270万年后的事情。奥杜威文化(Olduvai culture)代表着约260万~170万年前更新世早期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奥杜威文化表明人类开始能制作石器工具了。奥杜威文化是1930年代在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Olduvai gorge)发现的,1960年代进行了系统的发掘。至于奥杜威文化的创造者是谁,是有争议的。有的学者认为是南方古猿惊奇种(Australopithecus garhi),有的学者认为是240万年前已产生的人属的能人(Homo habilis),还有的学者认为也有可能是那个时期生存的“粗壮型”南方古猿。不过多数学者是赞成由能人创造的观点。不管其创造者为谁,达尔文主张的直立两足步行后很快与使用、制作工具挂钩的观点是该做修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