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多用升降篮球架
我们平时见到的篮球架都是固定的,不能升高也不能降低,而且一个球架上只有一个篮和篮圈,在我们进行篮球训练时,往往要排很长的队,轮流投篮。这样,在相同的时间每个人单独练习的机会就少了。我们能不能在一个球架上安装几个篮板和篮圈呢?能。多用升降篮球架就是在你的渴望中诞生的。发明这种篮球架的不是体育老师,也不是篮球明星,她是一位名叫方黎的小姑娘。
这项发明给方黎带来了莫大的荣誉,她因此获得了上海市科技比赛“小灵巧”一等奖,上海《少年报》还给她颁发了“居里夫人奖”。这项发明的实用性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有关工厂派出技术人员前来取样,并很快投入了批量生产。产品投放市场后,各省市有关单位及学校纷纷订货,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你们都以为小方黎是个了不起的小天才吧,其实不然。她和我们每个少年朋友一样普通,只是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她发明多用升降篮球架的过程,或许能给你一些启迪吧。
那是一个冬季的下午,四年级(2)班的同学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天气特别寒冷,体育老师组织同学投篮,以躯散他们身上的寒气。可是,因为只有一个篮圈,班上五十多位同学只能依次排队投篮,近十分钟才能轮到一次。寒风刺骨,没轮到的同学站在原地被冻得不停地搓手、跺脚,抱怨这鬼天气好冷。排在队伍中的方黎也皱着眉头,她看看那些急于想投篮的同学,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如果再增加一个球架,同学们轮到的投篮次数就可以多一倍;增加两个、三个,轮到的投篮次数不也相应增加了吗?方黎为自己的设想感到高兴,可再一想,不行啊!操场上怎能放那么多篮球架呢?
这天晚上,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桌子中间是一盘白斩鸡。为了让大家夹起来方便,妈妈又拿出一个空盆,把白斩鸡分装两盆放在桌子两边。方黎一边吃,一边还在琢磨篮球架的事。妈妈见女儿心不在焉,就关心地问她哪里不舒服,方黎便把篮球架引起的思考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妈妈一听,随口就说:“这就像吃白斩鸡,两个盆子比一个盆子方便,球架上多装个圈不就行了?”爸爸在一旁讪笑:“世界上哪有这种奇怪的篮球架?”
方黎听罢,愁眉舒展,连声说:“妈妈的办法好!”她三口两口扒完饭就钻进了自己的小房间里着手画图纸。
星期天早上,方黎找来了细铁丝弯成四个圆环做篮圈,再用线扎在竹筷子做成的球架柱子上,插在一个小花瓶里。一只多篮圈球架的模型做成了,方黎欣喜万分。
第二天,方黎把这件作品交给了科技老师。尽管作品粗糙得令人不屑一顾,但慧眼识宝的老师却看中了它的构思,立刻在科技小组活动时作了介绍与表扬,并请大家一起帮助方黎进一步完善。同学们开始评头品足起来,有的说:“光有篮圈没有篮板怎么投篮?”也有的同学说:“这篮架究竟是多高?过高的话低年级同学投篮不方便,过低了高年级同学会感到没劲。”还有的同学说:“这玩意儿总该为它起一个名字吧!”
方黎在一旁认真地听着,脑中酝酿着新的设计方案。要让高年级同学和低年级同学都能投篮,篮架必须要能调节高低,升降自如。她突然想到了家中落地升降台灯和落地升降电风扇,可否照此样做一个升降的球架?她兴奋地把想法告诉了老师与同学,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
这天晚上,方黎在家找到一把坏了的雨折伞,拆下伞柄用来做球架柱子,并请爸爸用粗钢丝做成篮圈,又锯了四块三合板做篮板。篮圈用焊锡焊在伞柄上端。为了使它能稳住,又用较重的塑料板做了个圆的底座。这样,新的篮球架就做成了。方黎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多用升降篮球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