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人
在幼儿园的一间教室里,孩子们个个绽开了笑容,拍打着小手。今天的他们格外兴奋,因为戴红领巾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又来带领他们活动了。今天是一场精心准备的文艺演出。孩子们席地而坐,出神地观赏着,不时地为哥哥、姐姐们的精彩演出鼓掌、打气。每当欢快的音乐声响起时,孩子们就会跟着节奏打起拍子,台上、台下连成一片,掌声、笑声汇成一片……一位大姐姐上台吹起了口琴,美妙的乐声从琴中发出,时而像黄莺啭喉,时而像高山流水,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一曲吹奏完,孩子们都佩服得竖起了大拇指。孩子们还沉浸在刚才的音乐中,一位皮肤白皙的大哥哥走上了台,有声有色地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关于雷锋的故事。台下的弟弟妹妹瞪大了眼睛,双手托着脸颊,专心致志地聆听着,仿佛完全融入到故事中。故事一讲完,紧接着又走上来两位穿着运动服的大姐姐。在《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声中,她们踢腿、出拳,俨然一副出自武当、少林的侠女风范,博得了小弟弟、小妹妹经久不息的掌声。他们为姐姐的出色表演呐喊、助威,“再来一个”的喊声此起彼伏。演出结束后,那些哥哥、姐姐们还拿出自己买的糖果,分发给弟弟妹妹们吃。
这群少先队员是我的学生,每个月的25号,他们总会结伴出现在幼儿园里,开展着“关爱弟妹”的社会实践活动。
过去,这首歌一直萦绕在孩子们的耳边:“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它展现的是那个年代的孩子热爱母亲、感恩母爱的好品质。而今,孩子们个个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孰不知这种生活会使孩子逐渐变得不尊敬长辈,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听听家长们在老师面前的抱怨吧:
“我的孩子在家中从不洗一块手帕,连鞋带也不会系,每次鞋带松了,都是妈妈帮他系的!”
“我的孩子在家可是‘大王’啊,只要他不高兴,全家都得出动,哄他开心!”
“我的孩子在家读书写作业的时候,学习用品摊得一塌糊涂,从不整理,我们让他整理,他还会说:我读书都这么累了,你们难道就不能帮我整理吗?”
每每听到家长这般描述自己的孩子,我总在思考: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啦,是什么导致他们养成了这些不良习惯?深入分析,我想应该是现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一味宠爱,重分数,轻能力的思想造成的,也是我们的德育工作没有抓到实处,仍延续着以往的那种单向知识的传授与灌输造成的结果。这种缺少平等对话、无视学生需求的说教方式怎么可能提高我们的德育效果呢?
资深教育专家罗杰斯说过:“如果我们想要学生做个正直和负责的人,我们就必须让他们直面生活,直面难题。”我想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的世界里,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在感受生活中获得道德体验,在道德体验中发展道德,形成品质。
为此,我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三年级起开展了以“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人”为主题的“关爱弟妹,走进幼稚园”的德育社区实践活动。在活动设计上,力求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不仅仅是协助幼儿园的老师为弟妹穿衣、喂饭、系鞋带,还将校园开展的德育活动纳入其中,如:三月为弟妹讲雷锋的故事;四月与弟妹交心,互说悄悄话;五月教弟妹表演一个献给母亲的节目;六月共度儿童节;九月参加我们的升旗仪式;十月用彩笔描绘我们的国旗……目前,我们的实践活动已井然有序地开展了将近两年。
实践让我们的学生“换位”成了“母亲”、“父亲”,在给弟妹穿衣、喂饭、系鞋带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体验到父母为子女的成长投入了多大的心血,要教会孩子自理多不容易,更何况生活中父母给予孩子的绝不止这些,这使他们涌起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在教弟妹们学唱《我的好妈妈》这首歌的时候,他们也从中受到了启发,这些小事不都是力所能及的吗?不正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吗?
实践让我们的学生“换位”成了“教师”,教弟妹们唱歌,学画。别看这歌简单,这画普通,其实要学好画好也不简单呀,首先要唱得优美,有感情;要画得鲜艳、逼真,那才行啊,否则在弟妹们面前亮相、做示范多丢脸啊!忙完了这,他们还向音乐老师、美术老师认真学习教学方法、教学小窍门,还要回家好好模拟练习,伙伴间你教我学地尝试着、琢磨着……在实践中,他们又深刻体会到当老师的不容易,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需要责任感,不仅要耐下心来教,还要关爱那些接受力不强的学生……老师的职业真伟大,以后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再东张西望,作业不能再草草了事,要尊重老师,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
实践加强了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学会了理解;实践增强了学生服务的意识,体验了服务能给人带来快乐;实践使他们懂得爱,懂得该如何爱自己的父母、师长和他人,他们的责任感与日俱增。在父母的眼里、老师的眼里,他们越来越活泼、善良、可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