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于景 润物无声——《百合花开》课堂实录
任课教师:孙兰芳
学校班级:铁岭中学 六年级(2)班
教学日期:2010年5月24日
使用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二期课改新教材
教学进程:一课时
课堂回放
师:(通过PPT展示百合花的各种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花吗?
生:我知道,这是百合花。
师:那你们是否知道,一般人们在什么情境下送百合花?
生:我阿姨结婚的时候,我妈妈送了百合花,说是祝阿姨百年好合。
生:别人过生日也可以送百合花,表达祝福的心愿。比如今年我外婆过生日的时候,妈妈买了百合花送给外婆,祝她长寿。
师:真不错,从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
生:老师,我从书上知道,百合花还象征着顺利、心想事成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外延就是我们的生活这个大课堂。
(出示PPT,百合花象征:顺利 心想事成 祝福 高贵)
师:百合花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喜爱?
生:它的香气浓郁。
生:我觉得它的外形非常美丽。
师:仅仅是外形和香气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百合花开》,相信同学们读了之后,会明白百合花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出示课题:百合花开)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扫除字音、字形上的障碍,遇到不懂或有困难的字可写在黑板上,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有学生将生字写上黑板)
师:谁能帮助他?请上来。
(一生自告奋勇上来解决)
师:求问的同学明白了吗?谢谢各位同学。大家拥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学态度,相信你们今后的学业上会有更大的进步。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讲了什么?
(生齐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讲的是一株百合花努力生长,最终长成的故事。
生:老师,他讲得不完整。
师:哪里不完整?你来补充一下。
生:百合花生长在哪里他没交代清楚。我认为应该这样说,一株生长在悬崖上的百合花不顾危险和别人的嘲笑,顽强生长,终于成为一株百合的故事。
师:你真不错,文章看得很仔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一至第五自然段,想一想,百合花长在哪里?它心里有怎样的想法?
生:百合花长在一个山谷里的断崖上。
生:它心里想:它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自己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师:你认为它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能不能读一读?
生:它当时十分明白自己的身份。
(有同学笑着说:花怎么会有身份?)
生:它知道自己不是野草,而是百合花,这怎么不是身份呢?所以它心里充满自信,应该用坚定的语气来读。
(生朗读:“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师:同学们评价一下,他朗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错,他声音响亮,将百合的坚定、自信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师:那我们就学习他,模仿着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百合花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它开始落实在行动上——“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老师送一句话给你们:“播下一个理想,收获一种行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至第10自然段,思考:蜂蝶鸟雀是怎样看待百合结苞的?面对别人的鄙夷,百合又是怎样的态度?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6至第10自然段)
生: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生: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生: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师:作者在描写杂草鄙夷百合的时候,用了两个词语“私底下”、“公开场合”,为什么要用这两个词?
生:我觉得这样写一是写出了杂草们十分嫉妒百合,二是写出了百合的生长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它要经受许多闲言碎语。
生: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舌头底下压死人。”杂草们在私底下和公开场合说鄙夷百合的话,这对百合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师:那你们觉得朗读的时候语气是否一样呢?
生:不一样。我觉得私底下的话语应该重音轻读,公开场合声音应大点,语调上扬,将杂草不屑的态度读出来。
师:好,那你愿意试一试吗?
生:好的。
(生朗读,同学们鼓掌)
师:面对着杂草鸟雀蜂蝶的嘲讽,百合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生:(齐读)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师:这段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朗读的时候,语调是否一样呢?
生: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生:加强语势,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师: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一句要比一句响,越读越有力,从而强调突出百合坚定不移的开花的决心。
(生齐读)
师: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富有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出示PPT,展现百合花开的美丽风景)
师:老师赠送同学们一句话:“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性格。”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1自然段至末尾,看一看,面对别人的欣赏,百合又是怎样的态度?
(生自由朗读文章)
生: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生:面对别人的欣赏,百合依然默默地开花,没有炫耀自己。
师:是啊,百合宠辱不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老师还要赠送一句话给你们:“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师:读到文章最后一句话“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知我们同学有什么感受?老师读到这句话时十分感慨,生命的过程,其实就是见证自己成长的过程,脚踏实地实践自己理想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老师今天赠送的三句话。
(出示PPT)生:(齐读)播下一个理想,收获一种行动;
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师:本文的作者是林清玄,你们了解他吗?读过他的散文吗?
(生摇头)
师:我在一次电视节目上看到过林清玄。你们知道么,当看到他时,我十分讶异。我曾经读过林清玄的作品,他那清新自然的文笔,在我心中留下的是一个潇洒倜傥的才子形象。但是如今看到的,却大失所望,与我心目中的林清玄判若两人。当听到他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我明白了他写《百合花开》的目的。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PPT)
师: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生齐读)
师:这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的最高境界。同学们可以记一记,品一品。“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现在,谁能说一说题目《百合花开》的含义?
生:生长在山谷断崖上的百合树立坚定的信念,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开出花来。
生:生长在峭壁悬崖上的百合执着地追求信念,终于用花开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生:只要拥有信念,并坚持不懈地追求,终将成功。
生:信念是前进的动力,我们要拥有信念。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的作业:
1.要求同学们积累有关“信念”的名言警句。2.请同学们写学了《百合花开》的读后感。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课后反思
有位特级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将名言警句恰到好处地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领会了文章的含义,同时拓展了视野。
我遵奉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将警句“拿来”一用。
课堂导入部分,我在出示百合花的图片后,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百合花的含义以及作用,引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我设疑激趣:为什么百合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引导学生们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们从百合花生长的环境谈起,了解到尽管生存和生活的条件恶劣,百合花心中有一个信念,要用开花来证明自己是百合花。这时,我就借用了那位特级教师的赠语——“播下一个理想,收获一种行动”。
通过朗读蜂蝶等的嘲讽话语,大家感受到了百合花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信念,要开花。这时,我恰到好处地展示了第二句赠语——“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性格”。
当百合花开满山坡之时,每一株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花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最后一句赠语我出示在百合花开满山坡的背景图上——“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接着,我请同学们谈谈对《百合花开》的理解。学生们各抒己见,都谈到了信念的问题。我顺势介绍了本文作者林清玄,以及他追求的人生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最后,我总结道:“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课文顺利地教授完了,学生也理解了“信念”的真谛。但我始终存有一丝遗憾:课堂的教学过程清晰明了,但在品词品句上还缺少精雕细琢,有的词语还没有挖深、挖透,仅停留在对表层词义的理解上,如对文中两个“终于”的理解。
学生感悟
朱名旺:从《百合花开》中我感受到人人是平等的,不管你处于什么地位,受不受人关注,你得对自己的人生一直抱有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相信明天会更好。我相信,只要经过努力,最终会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和敬佩。
林昊文:学完《百合花开》,我深深为百合花的精神所折服。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多大的风浪,只要怀着希望,总能看到梦想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相信一切的苦难都不是最终的结果,相信我们终能在黑暗中寻到微明的天色,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钱紫悦:我被那株平凡的小百合花所感动。虽然它没有玫瑰那样艳丽,没有莲花那样婀娜,但它不卑不亢、永不自弃的精神打动了我,我要向它学习。
董于斐:当那坚韧的百合花绽放在山崖,我不由被那不屈的精神所感动。小小的一株百合花竟有如此大的能量,不在乎别人的言语,只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或许我的心灵没有百合花坚强,纯洁的白色显示出百合花独有的美。我欣赏百合花的美,也希望自己能像百合花一样美。
同行评价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起到主导作用,又要启发学生,引领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
本节课孙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互动,真正做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完美结合,使整节课充满平等、对话、探究的氛围。
比如讨论作者在描写杂草鄙视百合花的时候所用的两个词语“私底下”、“公开场合”时,孙老师提问:“那你们觉得朗读的时候语气是否一样呢?”
学生回答:“不一样。我觉得私底下的话语应该重音轻读,公开场合声音应大点,语调上扬,将杂草不屑的态度读出来。”
师:“好,那你愿意试一试吗?”
生:“好的。”
学生朗读,全班鼓掌。
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使课堂活泼而有生气,孙老师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又比如:“你真不错,文章看得真仔细。”
“同学们评价一下,他朗读得怎么样?”当学生评价读得不错时,孙老师马上说:“那我们就学习他,模仿着一起来读一读。”
看得出,运用此类语言,孙老师驾轻就熟;我们也可想而知,在孙老师的毫不吝啬的鼓励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被激发出来,课堂呈现活跃的氛围,而这样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勇于探究。
周美红(铁岭中学语文教师)
孙老师的这堂公开课,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亮点:
1.分析文本前重视“课引子”。孙老师让学生观看PPT演示的百合花的各种图片,追问:百合花象征什么?一般人们在什么情境下送百合花?这便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经验,为讨论主题做了铺垫。
2.语文课上,书声琅琅。老师范读,学生个别朗读,自由朗读,全班齐读。读出了“杂草蜂蝶鸟雀对百合花的不屑与嘲讽”,读出了“断崖上百合花的自信、自尊、自强的坚定信念”。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主题,充分把握了百合花的思想性格,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让人赞叹。
3.这堂课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在孙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提问下,学生们跃跃欲试,触类旁通,唇枪舌战。这堂课已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春风化雨般滋润了学生的心灵,真是难能可贵。
4.在对《百合花开》主题充分的解读下,孙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介绍了他的为人准则,推荐他的作品,相信学生们在这堂课以及林清玄作品的熏陶下,心灵会愈加充实、丰满和充满灵性。徐 娟(铁岭中学语文教师)
专家点评
读孙兰芳老师《百合花开》的课堂教学实录,有如坐在教室里,聆听她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课。我像班上的学生一样,被深深地吸引了,打动了。这真是一堂有效的好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上课,十分讲究“课引子”。如何一开课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快速进入状态,走进文本,这需要教学经验,也得靠教学艺术。孙老师先让学生观看PPT演示的百合花的各种图片,在学生说出这种花的花名后,再追问:百合花象征什么?一般人们在什么情境下送百合花?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体验,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情感距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下面分析讨论主题做了铺垫。这真是一举数得。
上语文课,应该书声琅琅。不少语文课,为朗读而朗读,忽略了朗读教学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孙老师这节课采用自由朗读、全班齐读和个性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意,深入细致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孙老师这样指导朗读启示我们: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朗读是理解的深化。诚然,只有正确、深刻地理解了文意,才能使朗读准确到位。这正像演员活灵活现地表演角色的思想性格,其前提一定是对角色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孙老师善于启发引导,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细读文本、深入思考、踊跃发言。例如:“蜂蝶鸟雀是怎样看待百合结苞的?面对别人的鄙夷,百合又是怎样的态度?”这个问题不仅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而且使他们把握了“百合花”和“蜂蝶鸟雀”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活动、情感倾向,是颇有思维质量的。又如:“作者在描写杂草鄙夷百合的时候,用了两个词语‘私底下’、‘公开场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发问,就能促使学生咬文嚼字,对关键词揣摩玩味,领悟文句的深层含义。作为语文教师,精巧地设计教学提问,是一个难点,也是一门艺术。孙老师提出的问题开口小,紧扣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旨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细处、深处、妙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委实难能可贵。
我不完全赞同现今的语文公开课,非得用多媒体不可。在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应该的,也是要大力提倡的,然而不可搞形式主义,不要主观地随意滥用。孙老师这节课的PPT,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效果,如开课时把“百合花”直观化,结尾“展现百合花开的美丽风景”,颇有视觉冲击力,学生定然会历久难忘的。
上语文课要适当发挥,适当拓展,孙老师这点把握得很好。学生对作者林清玄并不熟悉,对这位中国台湾作家做些介绍是很有必要的。我欣赏孙老师的介绍方法,不是放在讲课之前,而是当学生对课文有了基本了解,对“百合花”有了崇敬之心之后,再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作者容貌,而重点放在林清玄的做人准则上:“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让学生玩味这句箴言,不仅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认识,对文章的主题有更深层的理解,而且对学生怎样做人也是极有益的启迪。
原文中有较多的文字描绘百合花盛开、游人如织的场面,特别是情侣们和孩子们在此游览、玩耍,这样写不仅说明这株百合花经过风风雨雨终成“正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指出它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就启示读者:一个人只有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他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这节课若能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相一致的观点告诉学生(尽管是低年级的学生),那就更好了。此外,文中具体生动的记叙和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等,也不妨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以提高作文能力。
杨峻岩(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个人再反思
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要集中,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学有所获。这堂课固然做到了这一点,但一堂课总存有遗憾,正如杨峻岩老师点评的:“若能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相一致的观点告诉学生(尽管是低年级的学生),那就更好了。”这就指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文道统一。
又如字词的品味,一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做到字字落实,那么,合理地安排在作业中,有效地分层作业,这是课堂教学的再补充、课堂知识的再落实,这要求老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