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让学生“动”了吗?
“现在的语文课真难上”,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感慨。是啊,在课堂上,既要注重文本语言的解读,又要强调阅读的拓展性;既要重视打好语文基础,又要重视探究性学习;既要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预设,又要关注动态生成……
语文课费时最多,收效甚微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成为语文界人士研讨的课题。笔者在教学的第一线,也始终在探索思考:如何让语文课成为受欢迎的课?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如何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收获更多?……
我从成功与失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感到,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要在课堂上充满激情,要有独特的个性,还要让学生们“动”起来,让他们的眼耳口手“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让他们的情感“动”起来,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浓厚了。
一、让学生的眼耳口手“动”起来
没有充分的读,就没法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品产生共鸣,让自己成为作者的知音。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教学中我抓住文章最后一节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学生体会到父亲的生活艰难,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应琅琅上口。要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让他们走进语文。晋祠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我让学生从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欣赏晋祠的美,并让他们在课堂上介绍,学生们争先恐后将自己所获向同学展示,他们根据文本介绍动手描绘晋祠,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的热爱。
生活是语文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应把学生引向生活,让学生的眼耳口手“动”起来,去饱览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欣赏小河溪流的秀美景色,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甚至鸡猫狗兔的生活习性等,为他们开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
二、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习惯于讲解分析,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很少质疑,一味听讲、接受,成了忠实的听众,这样就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孔夫子提倡求学做事要有“每事问”的精神。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给中国学生的题词是:“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学问”,就要刻苦钻研,深入思考,敢问、勤问、善问、乐问,不仅问他人,而且问自己,这是“动”的最高境界,也是获取知识、开拓创新的突破口。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每个常人身上蕴含着有待开发的巨大潜力,教师的责任就是把每个学生身上蕴含的潜能不断开发出来。千万不能因自己的思维定势,因自己的粗疏,抑制乃至挫伤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活力来自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只有在动耳、动眼、动口、动手和动脑中,才能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才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我这样设计导语: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感动你的场景是什么?这样的开场白让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也让他们的情感调动起来了。学生们纷纷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令他们感动的人和事,在他们思维高度活跃时,我提出了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十分高涨。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还不断让学生质疑,在疑中研讨,在疑中感悟,在疑中收获。
写作,更是需要学生一“动”再“动”。审题要动脑,材料要经过大脑“加工”,表达要用文字写出来,作文的过程,不就更需要“动”吗?
三、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没有情感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的变化。”人类的认知活动是大脑优势半球(通常为左半球)的功能,情感活动是大脑非优势半球(通常为右半球)的功能,只有大脑两个半球协同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的潜能。
情感是智育培养的中介,是一切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一条不可忽视的内在线索。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是推动教学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
《背影》中的父亲那无微不至的爱打动了儿子,也打动了读者。然而当时儿子无法理解父亲,体会不到父亲的爱,生活中的学生也是如此。课堂中,我和学生在共同体悟作者的情感时,抓住契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的感受,在交流中,学生渐渐理解了父母的唠叨和其他行为,体会到父母爱的表现,感受到父母爱的真挚和深沉。
《斑羚飞渡》中老斑羚羊的镇定自若、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了读者。学生们从文本中感受到了关爱的温馨,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懂得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观察分析问题的重要性。我让学生结合二日营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谈谈学了文章后的体会,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更加真切。
“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学生更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心头的智慧之火,使他们爱语文。爱语文的奠基石就是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
“动”,是高效而快速学好语文的关键。
今天,作为语文教师,你让学生“动”起来了吗?
“动”起来——我们的语文课就会生机勃勃,趣味盎然。
“动”起来——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定能与日俱增,大放异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