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的门道
所谓作文“立意”,即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但凡好文章,无不是在立意上苦心经营、下足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人的中枢神经,统摄全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所以在写作文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主旨、传达的思想、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等了然于胸,意在笔先,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
中考作文要求我们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选取鲜活的素材表达中心——表达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表达自尊自强、自信自律的情怀,表达对“真善美”的赞颂与向往,表达对老师、家长的尊敬与感恩。在考场上,看到文题,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要迅速确定文章的中心,明确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议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主张或思想倾向。
如果一篇文章立意正确、集中、新颖、深刻、积极向上,发人之未发,见人之未见,就很可能成为A类卷。下面谈谈在考场上如何合理“立意”。
1.立意首先要正确而集中
立意正确,就是要与时代的主旋律相一致,与社会发展的潮流同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尽可能做到“从头到尾一条线,中心思想贯全篇”。如魏巍的《我的老师》,立意的中心是“老师爱学生”,全文七件小事都是围绕这个点展开的。这一点如同一个圆心,围绕这个圆心,任意画出无数个圆。一篇文章不可多中心,多中心即无中心。
2.立意贵在新颖
很多同学写作一贯追求“有意义”,究竟什么是有意义?生活中的有些事,这样看也许毫无意义,那样看也许极有意义,有时横看成岭侧成峰,怎么看都有意义。其实,作文既在于写什么,又在于怎么写。立意要出新,要表现个性,不要盲目跟风,确定立意时,要从自己熟悉的内容、从大处着眼,小处入笔。
也有很多同学为了使立意深刻,总爱在结尾处拖出一条尾巴,硬加一点哲理。如跳绳就跳绳,结尾偏要加一句“成功就在最后的坚持之中”;放风筝就放风筝,后来偏要加一段“我的理想就像风筝,在蓝天上飞翔”,似乎只有这样,立意才不同凡响。这样做往往弄巧成拙,使文章的立意落入窠臼,丢失了自己的个性。
文章的立意要想新颖,关键要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我们应该学会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章的立意“高人一筹”。
例如命题作文《关心》,绝大部分同学把笔墨放在比较老套的材料上,例如,生病或遇到困难,老师和家长是怎样关心自己,有些同学却转换视角,将目光移到了大家所关心的写作时又较少涉及的一些热点问题上,从而写出了新意。如前几年写我们申办奥运会,一位考生把“体育一窍不通的妈妈”对报刊的那种关注、把“球迷爸爸”在等待中显示出的那份孩子般的烦躁,写得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对楼上楼下人们言行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位普通的中国人、一个个普通的家庭对奥运寄予的巨大希望和热情,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了一颗颗正在跳动着的爱国之心。
3.立意难在深刻
在立意时,要放开思想,多往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挖掘出深刻的内涵来。所谓“大题小作”,往往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次微笑,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如从一碗面条里看到了母亲对自己浓浓的关爱。又如,从我生病时父亲送来的一杯茶里,看到了蕴含其中的殷殷期待和严中见慈的深沉父爱。
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可能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从反面着笔,却能显出新意,使情节变得曲折,主题变得深刻。如在抗洪救灾活动中,家人积极捐钱捐物,你被感动了,想以此为素材作文。如果你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角度直接立意,就难以提升文章的主旨。有位同学从反面立意,他拟题为《我们家的“葛朗台”》,先写父亲平时如何“小气”,然后再写在救灾中的慷慨解囊,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这一看似平淡的材料焕发出光彩。逆向思维,独辟蹊径,能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
心底的感悟往往带有独特性,所以关键还要用心去领悟,写出独特的心声。
综上所述,写作时要善于从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出发,寻找新颖的角度去开掘事物的特点,深入挖掘,探求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炼出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