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力的界定
智力:孩子一生用之不竭的“能源”
(1)智力界定:智能或智慧
对于智力内涵的界定,学术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综合现行的几种观点,大致如下:
√智力是人的学习的能力。
√智力是人的高级抽象思维能力所达到的认识程度。
√智力是人适应环境的潜在能力。
√智力是人综合能力的外现,可解决各种问题。
所以,有关智力的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热点。智力因素涉及人身心的多方面发展,而影响智力的因素很多。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弗西朗·卡博说:
“智力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囊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它往往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方式表现出来。”
智力通常也叫智能或智慧,它是人的大脑的功能,是一种心理特征,我们培养孩子的智力,应该从智力的本质观念入手,不但要训练儿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能力。智力的本质观点说明,那些智力出众的人,都是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身、自我发展的人。小学生不但要学习他人创造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习他人的思维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更新,促使智力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从教育学与人才学角度来探索“智力”的本质,可以这样给智力定义:“智力是人类独立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创造出新信息(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的心理素质。”
(2)智力的构成: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
现在有许多人从不同角度研究和确定智力的构成因素,观点各不相同。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塞司登就认为智力是由7种能力构成,即语词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觉速度、推理能力。而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则从内容、操作和成果三个角度考虑,认为智力由120种因素构成。
我们认为,智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但具体说来,可分为两类,一是综合能力,二是特殊能力。
综合能力是指每个正常的人多少都具有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人完成一切活动都需要的。同时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智力特点。他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特殊能力是通过对某一方面的技能结合综合能力加以挖潜、训练后达到高度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有些人可能很发达,有些人可能不具备,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一般说人类有多少种活动领域就有多少种特殊能力。
心理学上把观察能力比喻为智力的门户和源泉,因为人们通过观察获得信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记忆能力被看作是智力的基础和仓库,人们通过记忆活动存贮信息,并在需要时及时提取;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和方法,人们经过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客观规律;想象能力是智力的翅膀,它让人创造出崭新的知识天地;操作能力是智力的执行者,人们通过操作把思维结果表现出来,让思维转化为行为。
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构成人类智力的整体。具有不同智力结构的人,表现为适合于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培养超常智力的儿童,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具有超常综合能力,这是培养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有选择地发展他们的某些特殊能力。当然,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都很发达的人是极其少见的。
在小学时期,培养孩子超常智力的重要方面,主要在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作为智力基础的记忆能力和作为智力核心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优秀的综合能力不能代替特殊能力,但可能会为特殊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挖掘和激活孩子潜能的工作中,如何处理培养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挖掘的孩子这些方面的智慧潜能,将是孩子一生用之不竭的智慧的“能源”,家长应予以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