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卫生让孩子远离疾病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让孩子远离疾病。
孩子免疫能力弱,拥有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不仅小孩子终身受其累,做父母的也要因此操劳,多受痛苦。所以说,孩子健健康康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目前的状况却令人担忧。卫生问题是很多父母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很多孩子没有认识到卫生的重要性,认为清洁卫生是负担,或者懒惰不愿意去搞好个人卫生。
周夏都已经10岁了,可惜不管怎么教,也无法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例如:东西用完随手放,不知道主动收拾自己的东西,有时不刷牙,洗澡都要逼着洗等。妈妈很是担心,采取了奖励、检查、批评、填表考核等办法,一直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俗话说“病从口入”,是否讲究卫生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尤其是孩子,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感染疾病,更应注意讲究卫生。
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也是如此。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所以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习惯养成后会影响孩子终生。
所谓卫生习惯,包括饮食、睡眠、休息、运动等。从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习惯,孩子会远离疾病,受益一辈子。那么,怎么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呢?
一、注意健康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日常生活小节中灌输健康、防病的知识,并贯彻于行动之中,让孩子懂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
二、教导要符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对孩子进行长篇理论分析当然是多余的,事实上孩子也不可能接受。例如孩子要饮汽水而不肯饮牛奶,你对他分析一通汽水怎样对健康不利,牛奶又怎样有益,他听了也茫然。你可以简单利落地说:“饮牛奶对我们的骨骼健康很有好处。”而自己也坚持饮牛奶的话,这样孩子也就容易接受了。又例如当孩子午睡后精神奕奕、兴高采烈时,你就可以对他说:“看,午睡有多好!”这样孩子自然能感受较深。
三、身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总是以父母为榜样的,整天零食、糖果、饼干不离口的父母,很难要求孩子不吃零食。饭前自己不洗手,又怎能叫孩子洗手才吃饭呢?父母如要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最好自己先来个改变。
四、保持孩子身体和服装整洁。家长要确保孩子能正确地洗手、洗脸,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剪指甲,这不仅能清洁身体,保证卫生,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健康。人的双手每天要接触很多东西,往往沾染上各种污物和细菌。据查,一只未洗净的手上有4万到40万个细菌,一克重的指甲垢里藏的细菌和虫卵有38亿之多。所以,家长一定要使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及时洗手的习惯。
五、提醒孩子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例如: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不随地大小便。据化验,马路上20%的痰都带病菌,结核病人的一口痰里就有大约四五千个结核菌,这些带病菌的痰干了以后,随风到处飞扬,污染空气,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从孩子到大人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另外,人在患病时咽喉和鼻腔里往往有大量的病菌,打喷嚏时很容易将病菌喷出来,所以应该教孩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绢捂住口鼻。
六、注意用眼卫生。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率在40%以上,而且近视的起始年龄逐渐下降,呈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所以,用眼卫生很重要。
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眼睛和书本的距离应为30厘米左右。看书、写字的时间不可过长,每隔40分钟休息10分钟;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要适度,同样不宜时间过长,不在行进中的车船上看书,不躺着看书、看电视。让孩子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经常向远处眺望,以缓解眼睛的疲劳。坚持每半年测一次视力。发现视力不正常时,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七、教育孩子不吃不净的食物。地下拣的东西绝对不能随便往嘴里放,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削皮。有的孩子生吃瓜果时只在自来水笼头下把瓜果一冲就算洗过了,其实这达不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应该用刷子或丝瓜瓤把瓜果刷洗干净,然后用干净的布擦干净才能吃。
八、家长应勤督促,多指导,多用语言鼓励孩子,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件平凡而细致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坚持一贯地要求孩子。通常要运用示范、讲解、提示、练习等方法,给孩子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当孩子还不会做某件事情时,家长就要向孩子示范并伴随着讲解,教给他们如何做。把手冲洗干净吧!”一面说着,一面教孩子在水龙头下把手上的肥皂泡沫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珠,用毛巾把手擦干。
如果孩子已经会做这些事情,只是还没有完全形成习惯,那么大人就需提醒他们,“先把袖子挽起来再洗手”,“要把手心手背都搓干净”。语言的提示可以帮助孩子去完成这些应该做的事情,并逐渐养成习惯。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并时时伴随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之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实并不难做,只需要孩子在平日的生活中保持清洁净爽,坚持下去就能成为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