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属于快乐,生活在快乐中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孩子。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是社会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责任。
那年“六一”,新新所在的幼儿园要进行朗诵比赛,当时院里有个叫童童的小朋友和新新在一个班,童童妈问新新妈:“朗诵比赛有个单独朗诵的环节,你儿子报名了吗?”见新新妈摇头,她马上说:“孩子从小就要出类拔萃,我一定要为儿子争取这个名额。”结果,新新回家就玩,而童童却要被他妈妈逼着读古文。
“六一”那天,新新妈妈到幼儿园看表演。新新在集体朗诵中读得摇头晃脑,妈妈使劲为他鼓掌,竖起大拇指赞他“棒”——新新也快乐地对妈妈眨眨眼。童童在他妈妈的努力下,的确争取到了独立朗诵的机会,可他在台上表情怯怯的,表现得并无自信。新新妈妈想,童童心里一定因此而留下了阴影。
如今,新新10岁多了,虽然并不出类拔萃,但他每一天都开开心心地上学,回家后高高兴兴地给父母讲述学校的趣事,健康而且快乐。
在家里,爸爸妈妈养小金鱼、小兔子,新新整天忙于给它们喂食,看它们玩耍,一蹲就是半个多小时,特别专注。休息日,爸爸妈妈带他去郊外玩,放风筝、爬山,一家人坐在草地上喝酸奶,吃面包,呼吸着新鲜空气。新新则摘下树叶看叶纹,趴在地上闻泥土的芳香。寒暑假,爸爸妈妈带他去农村,喝井水,看鸡鸭,和农村孩子挤在屋檐下晒太阳,吃大海碗盛着的饭,新新特别开心。
看着新新天真灿烂的笑脸,妈妈觉得,他虽然不是最棒的,却是幸福而又快乐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小时候,事事要求完美,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结果成绩每况愈下。
一次,父亲对她说:以你的能力,只要做到良好,不用优秀,这样就够了。
因为只要良好,她学习上也就没什么压力,学习成绩一直不错。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因为“只要良好”,过得反而从容、自在、幸福。
现在的家长总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想把孩子培养成“哈佛男孩”“哈佛女孩”,但他们却没想过,教育无法“移植”,孩子的资质、生长环境不同,同样的方法很难培养出一个相同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若能降低些,他一定能成长得更好。要知道,快乐的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
明明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男孩,今年5岁了,家长视他为掌上明珠,要什么给什么,想去哪儿玩就带他去哪儿,但是明明仍然不满意,经常冲家长发脾气。
明明的家长不知明明这是怎么了。
前些日子,明明吵着要学钢琴,明明爸一听,马上买了部钢琴回来,还专门为他请了个家庭教师,可是,明明学了两天,又不学了。后来,明明又要学画画,要报幼儿园的美术学习班。明明妈一听,好,儿子有兴趣,当然要正规地学,特意请了个美院的老师单独教授。可是,明明又不学了。如果稍加责备,他就又吵又闹。
明明的家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个孩子没长性,学什么都没法成功。
后来,明明家长的一个朋友来做客,问明明为什么想学钢琴和绘画,明明这才说出了原因:“钢琴、绘画班里有许多小朋友,我想,和他们一起玩肯定会很开心。”
孩子的话让人感到心酸。他似乎得到了一切,可是他并不快乐……
人的一生七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关系对孩子智力、个性、人格、社会化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孩子,支持他的兴趣、爱好和决定。能经常和他在一起,欣赏而不是挑剔他,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大多数家长在这方面存在误区,他们对孩子责之苛严,弄得家庭气氛紧张。因此,家长要多看家庭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专业书籍等,提高自己的家教水平,缩短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有一个温馨、快乐的家,解除压力,才能快乐地学习,轻松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条快乐的毛毛虫,他们天真、活泼、善良、无拘无束。孩子属于快乐,生活在快乐中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孩子。快乐可以点燃孩子生活的热情,快乐可以树立孩子为人的自信,快乐可以塑造孩子开朗的性格。呵护孩子的快乐,是作为父母必然承担的责任。那么,如何让孩子养成快乐的习惯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
一、让孩子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家长希望居室整洁,周围的邻居又喜欢安静,所以,孩子一旦开始喊叫、跳跃,家长便会想办法制止,孩子只好越来越乖。表面上,是家长管教有方,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的丧失,孩子的心灵也受到了压抑。但孩子毕竟需要尽情玩耍,需要有时间去抓萤火虫、打雪仗、看蜘蛛织网、蚂蚁搬家——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二、让孩子笑出声来。笑出来,对你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处。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严肃的形象,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让你的家中充满笑声,并经常给孩子一个拥抱,这些是最好的爱的表达。有个教育家说:“一个孩子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亲子间感情不要放在心里,爱他就要表达出来。
三、用爱意装饰家庭。巴尔扎克曾经说:“爱情浓厚的夫妻的孩子,往往赋有爱情的特色:温柔、活泼、快活、高尚、热心。”在一个家庭中,成员之间互相依恋,互相赞赏;在困难面前互相激励、互相支持;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家庭所面临的压力和危机,彼此谅解扶助。这就是快乐的源泉。曾经认识一个小女孩,入读一年级时整天笑眯眯的,有说有笑,活泼开朗,再加上一张“甜嘴巴”,大家都非常喜爱她。谁料一年后,孩子父母吵架最终离婚,女孩跟随父亲,从此,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一样,成天披头散发,脸蛋脏兮兮的,完全没有了天真的笑脸,心情忧郁,沉默寡言。家庭没有了快乐,孩子又怎么能快乐起来呢?
四、不要对孩子太苛求完美。孩子毕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家长不可过于追求完美,家长如果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和批评,会伤了孩子的自尊,使他失去自信。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记住: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总比他把袜子放在哪里重要得多。
五、以兴趣点燃热情。快乐是一种充实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快乐有许多窗口。比如某个孩子可能因为错过了他喜欢的动画节目而整个晚上都不高兴;另一个孩子兴趣较广泛,看不成动画节目,他就会改为看书或玩游戏,也同样自得其乐。任何方面的兴趣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家长可以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如让孩子经常和小伙伴玩,帮助家长干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利用假日带着孩子去郊外、河畔,去图书馆看看书,去练习书法,去学习画画……孩子的见识广了,兴趣多了,自然快乐也就多了。
六、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这些能给他带来极大的喜悦。“妈妈,我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这时即使你在厨房做饭,也要满足他这个愿望,并适时地给予肯定:“你讲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他喜欢的这个故事,他会是多么的快乐。孩子的热情能通过你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这些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快乐都是最宝贵的。
七、不要把烦恼带回家。蔡军因为工作上的缘故心情烦躁,总觉得无处发泄,又累又气地回到家,看到儿子还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想想他放假后就天天只顾玩耍、看电视,便气不打一处来,冲过去就是一顿训斥。第二天醒来,蔡军发现枕边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爸爸,把你的烦恼扔在外面,把快乐带回家好吗?看到你不高兴,我也不快乐。”蔡军觉得被人猛抽了一巴掌:儿子不快乐,就是因为我的心情烦躁!所以,别把烦恼带回家。把烦恼抛在脑后,给孩子一张笑脸。
八、用表扬激发成功。一位母亲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让孩子每天得到一个奖励和表扬,孩子就非常快乐了。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前者成才率比后者高5倍。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受到大人的夸奖时,他不仅心情愉悦,而且懂得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大人所提倡的,什么是大人所反对的。这样,比起家长直接对他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效果要好得多。为此,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点细微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断快快乐乐地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