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注意力缺失症
有的母亲回忆,孩子在胎儿时期胎动就很厉害,出生以后更显得活泼,不安宁,手脚乱动甚至在吃奶时候也不安静,喂养困难,老哭,难以入睡。学走路时也是慌张跌倒。老是翻弄可得到的东西,不是拆坏玩具就是打翻碗盆。大人一不留神他就已做出了一些让人想不到的事情。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停留在一个事物的时间很短,很容易被外界的声响等刺激所分散,而这种注意力分散是不自觉的,不能控制的。这些孩子做游戏时不能全神贯注,常常半途而废;往往不经思考就行动,非常冲动。没有耐心,在做集体游戏时,常常会突然跑上前去进行破坏。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会突然大哭,又会在几分钟以后像没事人一样有说有笑。
这类孩子被称为多动症或者注意力缺失症。在美国,3%~5%的儿童患注意力缺失/过动症。在我国,随着人们对这一方面的注意,多动症孩子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这类患者一个最明显的表现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
此症与其他一般疾病或心理疾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患有此症的儿童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心理疾病。例如忧郁症、焦虑症或学习障碍。
研究表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可分为三种亚类型,它们是:注意力缺损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
1.注意力缺损为主型:这种类型的儿童并没有明显的多动和冲动行为,因此他们上课从不捣乱,从不违反纪律,但这并不表明他们的注意力就很好。他们上课的时候也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做作业的时候也会经常走神,他们总是控制不住地做白日梦,胡思乱想,这表现在女孩身上比较明显,女孩的几率要大过男孩子。对这类孩子,他们会经常表现得有些傻愣愣,一句话说完了,他会反应不过来似地问:你说完了吗?老师刚布置完作业,他可能也会做出各种动作,好像他不但听得很认真,而且都听进去了,但实际上,老师话音刚落,他就会问同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啥?
这类儿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注意力缺损。也是最不引家长注意而影响很大的一种类型。
2.多动冲动为主型:这类注意力障碍儿童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他们与前一类不同的是,仿佛精力十分旺盛,总是不分场合不停地动,做事缺乏耐心,不能够等待与忍耐,而且常常伴有情绪上的不稳定,容易生气、发脾气。这类孩子常常被溺爱孩子的家长认为是孩子调皮,而普遍意义上来说,中国人还喜欢把调皮当成是聪明的表现。因而甚至有家长饶有兴味地看着孩子到处破坏,并不时地大加赞扬。
这类儿童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做小动作、捣乱,打扰周围的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遇到自己会的就抢着回答,霸道地不给别人机会,遇到自己不会的则会丧失兴趣。他们不能在团体游戏中遵守规则,因此这类儿童的同伴关系可能会很差,还极为容易被不了解ADHD的老师看做品行障碍、缺乏教养。
3.混合型:顾名思义,这类儿童同时具有多动冲动和注意力缺损两种症状。他们可能有时看起来非常安静,有时又会显得特别兴奋,总是动个不停。他们在特殊的场合特定的时间可能并不显得十分多动和冲动。比如,有位母亲带着他的儿子去找心理医师咨询,一开始,那个孩子可能有点认生,呆呆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问他问题要问好几遍他才能够听清楚,而且也爱理不理的。然而二十几分钟过后,他开始变得兴奋,并一发不可收拾,在咨询室里来回走动,一会儿抓起水杯嘭地砸到桌子上,一会儿把窗帘拽得哗啦哗啦响。他的母亲说他在家经常这样,做作业的时候要么不停乱动,要么安安静静却不见他动笔。
一系列的实验表明,此症的关键不在于注意力的缺损,而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和自我管理的缺陷。正如美国研究注意力障碍的著名学者巴克利所言:注意力障碍的背后是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游戏与学习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前者能够带来即时的快乐满足,而学习带来的满足是将来的;游戏只需要人们按照现有快乐去做,争取更多的快乐,而学习则需要计划,要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游戏不需要自我控制,而学习需要自我控制。
熙熙是一个只有两岁的男孩子。据他的父母说,自从他学会走路之后,家里所有的东西都重新换了一遍,全部被他摔碎了。他甚至会搬起椅子凳子一个个地摞起来往空调顶部够东西,抓到手里立刻用力往地上摔。一天到晚,这个孩子就没有消停的时候,不停地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妈妈抱着他的时候他会突发性地抓妈妈的脸,妈妈的脸被他抓得一道一道。训斥一顿之后他会有所收敛,并呵呵笑着点头表示自己错了。但是不一会儿又故态复萌。
每个儿童虽然他们的行为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却都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他们在学习的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还同时具有多动和冲动症状,所以我们把他们都称作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而有些并不伴随多动和冲动症状的儿童也患有注意力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