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多动症发病的频率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
多动症发病的频率并不好统计。由于研究的时间不同,采用的诊断标准各有差异。有的使用评定量表,有的只是根据临床经验,所以,多动症的患病率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差别较大。
从1980年开始,国际上通用访谈调查法来确诊多动症,主要的访谈对象为孩子的父母或者老师,以及同学等。有时候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用此方法,心理学家在1985得出结论,小学男生的多动症患病率为14%~19%;但是到了1991年,另一位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又得出了17%的结论;到了后来,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是19%。尽管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调查问卷越来越规范,但是由于划界化的不同,也会导致诊断的差别。
到了20世纪末,有两位心理学家应用DSM-IV的诊断标准分别在美国和德国进行调查。这次仍然是以调查问卷为主,他们根据老师报告的信息作为主要参考指标,最后认定多动症的患病率为4%~5%。而通过同样的方法,美国官方数字多动症在学龄期儿童的患病率为3%~5%。其后的调查也多多少少接近这个数字。有的认为儿童发病率为4%,再多一点的认为有5%~15%。在英国,1970年有一则报道,对在英国的怀特岛上10~11岁儿童共2199人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其中符合多动症标准的只有两名,说明发病率只有1/1000,与美国大城市的统计数值相比,相差百倍以上。
我国对多动症的研究也很多,得出的结论也相差极大。各地调查结果也不一致。据研究,广州儿童的多动症发病率在1.3%~1.9%之间,南京则在1.6%~3.3%之间,福建省的福州调查的结果是2.5%,在西安,这个数字相差很大,有人认为是1.27%,也有人认为是8%,最多的是贵州,调查数字高达12%,在北京,这个数字处于中等,是8.6%,河南比北京稍高一些,是8.8%,人们对上海的调查也显示出了差异。有的学者认为是3%,也有的学者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是10%。因此,综合各地的数据,粗略估计我国学龄儿童患病人数在500万人以上,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2006中国青少年注意力调查报告》发布会上,多名著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学者参加了这个会议。与会专家重新公布了一组数据,他们明确指出,这次调查覆盖北京、上海、南京、沈阳、西安、成都、武汉和广州8个城市共两千多名大中孩子,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形式。这次得出的结果是:仅有60%的青少年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有的还仅仅是自认为自己能够集中注意力;39.7%的人声称如果需要坚持30分钟以上,也能够做到,只是得严格控制自己,稍不注意就不行。关于自习课的调查时,即使是自习课,也只有48.6%的人能集中注意力,这些人中,超过20%的人经常走神。这个发布会令人深思,结果告诉我们,大部分孩子上课都会开小差,青少年注意力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这是2006年的结论。
2007年,又有学者作了新的测算。据羊城晚报2007年2月报道,中国内地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约达8.6%。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据。但是,与往常相同,还有一些相反的结论。2007年《北京你好》这个节目说卫生部、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共同组织了一次调查,多动症发病率在学龄前儿童中占到了5%。这个节目进而推算,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我国目前在学龄儿童中有3000万患有多动症,其中男孩的发病率大约是女孩的3倍。
患病率的差异可能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父母及老师对孩子症状描述及评分有主观因素。有的描绘得重评分就高,有的描绘得轻,评分就低。
(2)儿童性别、年龄、社会文化、经济水平、地理位置、社会对多动症的认识水平均影响患病率的统计。
根据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包头地区城乡32所小学147424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多动症的发病与民族、种族间无相关性,因为混居生活的少数民族,如蒙、汉、回、满等族的学龄儿童,其社会环境、接受教育的方式基本相同,民族间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相近。该调查还表明,农村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据万国斌等对湖南省城乡6911名7~16岁儿童多动症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农村多动症患病率重型者为1.3%,轻型者为1.77%;城市多动症患病率重型者为0.69%,轻型者为2.54%,农村重型多动症的比例较高,而城市轻型病例偏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