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合理分配时间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恰当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引导孩子制定时间表,有一个大概的计划就不会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转移到无关的事情上去。然后要帮助孩子列出要做的事情的清单,免得做事的时候总是做了这件忘了那件,这样就不会经常做事不周密,思路不严谨。延展到学习上就使孩子思路缜密,不容易出错。
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每天上课、做作业、睡觉,各项活动都是学校规定好的,无所谓运筹不运筹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面对相同的时间,善于运用的人,会有更多的收获。指导孩子运筹时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指导孩子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要把时间和心境、生理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同样的时间,由于心理状态不同,学习效果也不一样。心境平和的时候,学习效率高;情绪波动时,学习效率低。另外,在一天的周期内,人体的生理机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相应地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我们如果按这种规律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就可以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如早晨用于背诵外语,下午学习轻松一点的科目,晚上用来攻克难题,都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每个人的生物节律不同,要把握自己的生物节律,充分加以利用。
其次,要指导孩子充分利用间隙时间。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是非常繁忙的,成天有背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习题,许多孩子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挤时间的秘诀就是尽量把时间单位缩小到最小,充分利用间隙时间学习。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如果每天能利用的零星时间有半个小时,那一年就可有一百八十多个小时。如果每小时能读上10页,那一年就可以读完1800页书。何况我们每天浪费的零星时间远远不止半小时。
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个时间统计表,每天把做各项事情的时间一一加以记录。孩子就会惊异地发现,有许多时间不知不觉消耗在无所事事之中,既没有学习,也没有娱乐,甚至没有休息。这些间隙时间成为空白点,十分的可惜。怎样利用间隙时间呢?方法多种多样。如在口袋中放一些英语单词卡片,没事的时候、等人的时候就拿出来读一读;与同学一起回家或者上学的路上可以边走路边讨论问题;等人等车的时间,回忆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点点滴滴利用起来就能干大事。
其实一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会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还会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比如一位家长这样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我的女儿每次上学前都要在家里各个角落磨磨蹭蹭好久,怎么都出不了门,你问她在干嘛,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而且如果不提醒她时间,她可以在家里磨蹭到迟到,出来了反而怪家长不提醒她快要迟到了。几次三番之后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就有了经验,规定孩子收拾学习用品换衣服只能10分钟,而且不给闹钟,让孩子自己估计时间!这样她的脑子里就有了时间观念,到了大约10分钟时间,孩子就会赶紧出来。
另一种方法是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1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1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1)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规定1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目。让孩子感受到1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没写一个字,写不出一个小题。
(2)1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出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1分钟写名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自己的名字。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随着写的组数越来越多,孩子的书写速度变快,更能感到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1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两到三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