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教师仪表有玄机
教育心理学非常强调孩子注意力的集中,也非常在意教师的服饰仪表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所以教育心理学上对教师的服饰有特别的要求。如果因为教师自身形象的问题导致孩子注意力的分散,就意味着教学的失败。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起码常识。
教师是知识和教养的化身,穿着得当、款式合适的服装会使人显得年轻、精神,并能起到掩饰和烘托的作用。使自己内在的学识修养和外在的衣饰打扮和谐地统一起来,于朴实大方中见高雅的情趣,于整洁得体中见丰富的涵养,给孩子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的仪容总体要求:发型朴实但是不土气,着装文雅得体。一定要避免两种极端现象,即过于华美或过于随便。
过于华美,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衣服上而不是学习上,无形中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在穿着打扮上太随便、太前卫、太性感,或者过分奇异艳丽的服装,会使孩子上课兴奋、激动,安不下心,孩子会被五颜六色弄得眼花缭乱,注意力分散,学习不专心,视力疲劳。总之,老师要避免自己的衣服引起孩子的过分注意。如果是换了新衣服,孩子大概会感到新奇的话,老师在上课前就应该提前到教室,让孩子先适应一下,以免孩子上了课还在观察衣服。
又如,教师衣冠不整齐,不卫生,纽扣脱落或错扣等,也会引起孩子的厌恶和分散孩子听课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衣着显得邋遢懈怠,无精打采,疲惫不堪,也会给孩子一种沉闷、压抑和不愉快的感觉,就会影响孩子听课的情绪,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从心理学上来看,沉闷的气氛,压抑的情绪是可以慢慢传染的。所以,老师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受到自己不良情绪和外观的影响。
因此,得体的服装打扮、发型修饰,端庄高雅的仪容不但可以对人体的形体、容貌、仪态、风度起衬托作用,而且也有助于教学的成功。它会使孩子觉得教师容光焕发,富有学识教养,听起课来自然能提高情绪、振奋精神。
所以,教师的服装绝不仅仅是个人爱好问题,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模仿。
另外,教师的教态对营造课堂的自然与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以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的姿态健步走上讲台。切不可在孩子面前显得有气无力,或显得心情不愉快。否则,一看到一个无精打采的老师,有气无力地在课堂上讲课,整个课堂就会笼罩在一种压抑无力的气氛中,孩子的情绪也会跟着受影响。开始讲课时,教师的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使孩子在一个宽松、舒适的气氛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显得端庄大方,举止从容,精神饱满,雍容自然。
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语言声调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印象,唤起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前面说过,新奇的刺激最能唤起注意力,因此,声调的变化会时时让孩子处于这种刺激中,从而有效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此,老师讲课就要特别地注意。特别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教师的语言应该放慢,语言应该加重,应该有高低、有停顿。达到师生双边互动自然、和谐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们教育的对象都是些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教师的语言一定要从他们的心理特征出发,不但要善于说理,而且要富于表情,要以语言的趣味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师的仪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效地运用这些手段到教学中去,一定会改善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