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习惯培养孩子正确对待表扬的好习惯

习惯培养孩子正确对待表扬的好习惯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亲对陈景润这种做法常常是提出表扬,让其他几个孩子学习。幸好陈景润的父母对他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只希望瘦弱的儿子能顺利长大成人,并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这不幸对陈景润这位有特殊气质的人来说,也许却成了一件幸事。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只有适合孩子的表扬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习惯18培养孩子正确对待表扬的好习惯

表扬是一门艺术,过多的表扬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动机,使他为了表扬采取行动。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激励,各自设立一些目标,当其中一个人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要给予祝贺和鼓励,全家形成一种向上的生活气氛。

陈景润出生时,陈家已有8个孩子,他的降生,并未给父母带来什么欣喜,而是添了几分忧愁,因为陈家实在是太贫困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陈景润的父母艰难地挣扎着,支撑着,已无暇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照和教育,至于孩子的前途,他们心中也只有模糊的认识。

陈景润从小就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他沉默寡言,好静善思。他这种独特的个性,并未引起父母和家人的注意,因为他只是9个兄弟姐妹中平凡的一个,不重要也不起眼,经常被人忽视,况且父母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关照他。

陈景润不爱运动,不爱说话,却爱读书。他爱书近于痴迷的程度。他上小学前就开始读书,对家里的一切书籍都十分感兴趣,包括父亲读的佛经和他大哥用过的小学课本。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没有书读,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本英文版的政治书籍,居然反复看了几十遍。陈景润从小读书就有很强的自律能力。小朋友在旁边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居然能专心地读书,旁若无人,如果吵着他了,他就换一个姿势,背对着他们继续静静地读书。父亲对陈景润这种做法常常是提出表扬,让其他几个孩子学习。

陈景润自小爱书成癖,看起来不符合儿童的天性。所幸的是,他的父亲和家庭无意中恰恰为他酷爱读书的这一爱好提供了天然的条件。陈景润的父亲读书不多,但他敬重读书人,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他节省每一个铜板,为每个孩子筹集学费,尽量让孩子能上学读书。他除了能做到这点外,根本就不懂,也没有时间去研究、思考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兴趣,更不可能为孩子的未来设计一个美好的蓝图了。他只明白一个道理:让孩子读书总会有好处。

上学后,陈景润并未显示出过人的天赋。他读初二时除了代数能得九十几分之外,其他科目都是八十几分,在班上处于中上游水平,加之他口拙,不善于表达,在学校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在人们的眼里,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幸好陈景润的父母对他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只希望瘦弱的儿子能顺利长大成人,并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陈景润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他个性的影响非常大。他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为人宽厚忍让,从来不与人斤斤计较,也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与人争凶斗狠,而是讲究和气,认为吃点亏没有什么关系。受母亲的影响,陈景润学会了宽厚忍让、戒急用忍的做人准则。这样的做人准则对陈景润这位痴心学者来说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正是由于陈景润的与世无争、疏于人情世故,才顺应了他潜心治学的需要,才使这位“科学苦行僧”能长期默默无闻地在数学王国里耕耘,并最终摘取了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的家教是平常的,平常得似乎看不出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恰恰在这看似平常中包含着不少耐人寻味的东西。

陈景润出生在兄弟姊妹众多的大家庭中,在家中是一位很不起眼的孩子,加之家中生活贫寒,父母不可能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也无暇对他进行特别的管教,同今天的不少独生子女相比,陈景润的出生是不幸的。但这不幸对陈景润这位有特殊气质的人来说,也许却成了一件幸事。他虽然生活上是贫困的,但精神世界却是宽松的,他享有充分自由的空间,他那特殊的气质,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得到了天然的滋长,这对他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特殊的适合他个性发展的家庭环境,也许陈景润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摘取数学皇冠的人就不是他了。

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比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父母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2.表扬要及时。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这样。

3.表扬要有针对性。有些父母和教师常对孩子许愿:“你做了这件事我就表扬你。”“你考试达到90分我就奖励你。”这容易使孩子为表扬奖励才做某件事,哪怕这件事是他应该做的,没有表扬奖励他就不做,这将有悖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初衷。

4.表扬要注意个性。对性格内向、个性懦弱、能力较差的孩子就要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反之,对虚荣心理强、态度傲慢的孩子则要有节制地运用表扬,否则将会助长他们的不良性格,影响他们的进步。

5.表扬要适度。过分的表扬易使孩子骄傲自满,过少的表扬也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鼓励和爱抚。有一个小男孩不管有没有病都向妈妈要药吃,原来这位妈妈平时不常常表扬孩子,只有当孩子有病吃药时才说上一句“能干”,致使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只有吃了药才算能干,因此他经常以吃药来换取表扬,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这不能不说是这个父母在育儿中的一个失误。

6.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孩子常“好心”办“坏事”。比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父母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十分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表扬最好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儿童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

7.表扬的方式。只有适合孩子的表扬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表扬、鼓励的方式有很多,如:购买图书、玩具、衣服、糖果、饮料等物质奖励;点头、微笑、搂抱、竖大拇指等动作、表情奖励;恰如其分的语言表扬;做游戏、逛公园、讲故事等活动性奖励。所有这些父母都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运用。

首先不同年龄的孩子对表扬反应不同,年龄小的孩子,父母的搂抱、亲吻、抚慰等动作,讲故事、做游戏等简单的活动,漂亮玩具、好吃东西等物质奖励会收到好的效果。而对年龄大的孩子这一套很可能行不通,这时你采用竖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微笑等动作,恰当的语言,喜爱的图书等方式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哪种方式最恰当且最适合你的孩子,就靠你去用心选择了。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在父母适当的表扬声中学会自信、进取、探索和自我激励。

8.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二者可以结合运用。值得提醒的是,物质奖励一定伴随着言语的指导。不要过分强调物质这一外在的动力,应注意儿童内在动机的培养。在进行物质奖励前后要具体说明为什么,让孩子明白奖励的原因。有些孩子本来可以干好,也应该干好的事情,父母不应用奖励来刺激,否则会适得其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当孩子表现得十分好,或长时间坚持好习惯时,可送给他一个喜欢的小礼物,让他惊喜一番。但这种物质奖励不能滥用,年龄越大的孩子越应采用以精神奖励为主的方法。

9.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就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