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会自理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宝宝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宝宝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到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食、衣、住、行等历程。对宝宝来说,这是踏出家庭保护网的第一步。宝宝总有一天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宝宝的体力、智力、良好的个性形成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宝宝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前提,对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宝宝长大以后,由于缺乏实际生活的经验,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往往不善于适应周围的环境,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遇到生活中的新情况容易采取退缩和依赖的态度,缺少探索的精神和积极性。
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首先是让宝宝掌握自我服务的本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各系统功能的成熟,他能逐渐学会自理各种生活,同时随着语言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宝宝也会表现出愿意独立自主地自我服务的倾向,这是幼儿时期的共同特性,家长要因势利导,从小培养宝宝生活方面的独立性,防止他过于依赖家长。
1岁多的宝宝已逐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这时他将经历人生第一个独立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宝宝渴望自我服务并从中体会快乐。独立的需要和不断增强的能力使他希望脱离成人的控制,自己决定和做一些事。随着使用工具、语言交际、想象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宝宝不再对成人惟命是从,他喜欢通过自己做事,来增强对自我、对世界的控制感。不过由于能力的限制,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用勺动作,宝宝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这时家长应给宝宝充分的练习机会,鼓励和等待都是必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3岁,宝宝会做的自我服务型劳动越来越多。自己吃饭已不是困难的事了,一些更难的活动,如自己穿衣、叠被、穿鞋等,成为他挑战的目标。而且3岁宝宝已经有了初步的决策能力,他开始挑剔父母提供的饭菜、衣物和玩具等。此时,给他选择和安排的机会,不仅可以帮助宝宝学会自我决策,还能促进他的兴趣和风格逐步形成。
1 树立自我服务意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不光是一句口号,爸爸妈妈除了要让宝宝体会到自我服务的快乐,愿意坚持外,更要让他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是帮爸爸妈妈做。如果宝宝自己收拾了房间,即使做得不那么完美也不妨夸奖他:“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了”,尽量少说:“真棒,能帮妈妈做家务了”。
2 提供机会
只有让宝宝更多地参与到个人事务的处理过程中,才能发展他的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让宝宝自己去决策,如进餐、选衣服、分配看电视和玩玩具的时间、收拾房间等。在做的过程中,宝宝会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爸爸妈妈只要在幕后把关即可。
3 营造宽松的氛围
成长需要时间,宝宝可能拿着筷子却夹不起菜;可能想穿衣服却找不到衣袖的入口;可能想亲近某个伙伴,却被拒绝……家长不要要求宝宝第一次就做得好,给他一点时间。在他失败的时候,等着他、鼓励他;在他苦恼的时候安慰他,帮助他;在他进步的时候,表扬他,激励他。
4 教给宝宝必要的方法
很多事情并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如穿裤子就需要先看裤子的前后,坐下来,把腿伸进裤腿里;想玩别人的玩具,就需要和别人协商;玩游戏就得知道这个游戏的规则……因此,要宝宝学会自理,就应该教导宝宝必要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