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惩罚成为“喂养”坏行为的食粮
只要父母在抓错,就不可避免地联系到惩罚。谈到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体罚,事实上剥夺特权(如晚上不能看卡通等),让宝宝感受到来自外界的令他不舒服的压力等后果,也是处罚的方式。关于体罚,有些专家认为,适量的体罚是可行的,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好,而父母的表达能力可能也不是非常成熟时,体罚可能就是最直接而有效的处罚方式。
但更多的专家认为处罚的途径很多,不一定需要通过体罚这种可能给宝宝带来不利影响的方式,尤其是对具有攻击性的宝宝更应避免,因为打本身就是一种攻击性行为的示范,会让宝宝模仿到或误认“打”本身就是处理事情的一个技巧。对于这类宝宝,最有效的方法不是体罚,而是温和而坚定地制止他的行为。比如他出手打人,父母就抓住他的手腕,并告诉他:“乖宝宝不打人!”
处罚宝宝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带着情绪处罚宝宝
带着情绪处罚宝宝不仅达不到处罚的目的,还可能造成意外伤害,一定要避免。
2惩罚真正的目的是纠正或减少宝宝的不良行为
在实施惩罚时,事先一定要给宝宝一个简单的解释。告诉他究竟是为什么受到惩罚,只有这样宝宝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否则处罚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3 避免让环境因素影响处罚原则
每当出门在外有亲戚朋友在场,宝宝做错事时,很多父母可能就不能正确地坚持立场了。加上亲戚朋友如果跟父母态度不一致,出于礼貌,父母的立场就可能动摇了。一旦父母的立场动摇,就会带给宝宝一些错误的信息,让他觉得只要有人在场,他就不会受到父母惩罚,因此他就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胡闹,这就是导致很多宝宝“人来疯”的原因。无论在什么场合,父母都要掌握一个原则,一旦提出某个要求一定要态度坚决地坚持,否则就不要提要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总在聪明地试探父母规则的临界点,如果父母某一次没有坚持原则,他就会一再得寸进尺。所以只要原则确立,就不要因为任何原因轻易妥协。即使面对两三岁的宝宝,也要耐心跟他们一起约定一些宝宝可以接受、父母做得到的原则。尽量不要在情绪激动时给宝宝说一些不着边际或者根本就实现不了的话。比如:“你不乖,妈妈就3天不给你吃饭。”“你只要叫阿姨,妈妈明天就给你买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这些父母做不到、根本就没打算去做或者没有认真思考的事情,会给宝宝一个错误的印象:反正你说了也做不到,所以我做什么都没有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