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挫折感从何而来
1 由身体素质带来的挫折感
☆行为示例 斌斌从小体弱多病,和同龄的小伙伴相比,他的个子偏小,力气也不大。为了不让他受人欺负,爸爸把斌斌送去了跆拳道学校,心想这项运动足可以让儿子强壮起来了。但去学习的第一天回来,斌斌就哭闹着说再也不去了,因为其他小朋友都比他强壮,而且有一部分小朋友之前曾经学习过,这样一来,斌斌一点优势都没有。当老师说让他们互相拍击一下以示友好的时候,他的小伙伴竟然一下就把他推倒了。可怜的斌斌觉得那里是个很“可怕”的地方,就说什么也不肯再去了。
☆宝宝的想法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就经常欺负我,可我打不过他们,所以也不敢吭声,就因为这样,我都不想去幼儿园了。这次爸爸带我去的这个学校,比我们幼儿园可怕一千倍,我们幼儿园里的老师都说不让随便打人,可这里就是教人打人的,我打不过他们,我好怕……
☆你的误区 想让宝宝锻炼身体素质的想法是好的,但一定要首先考虑宝宝的适应程度。换作是你,身处在那样的环境里,应该也会觉得害怕吧,何况年纪还很小的孩子。
☆解决办法 宝宝越小,身体抵抗力越弱,越容易遭受挫折感。尤其那些长期体弱多病的宝宝,他们总是被疾病困扰着,许多游戏和快乐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参与,眼看着同伴叽叽喳喳、生龙活虎的样子,宝宝心里那个急啊!给宝宝一个强健的体魄是保证宝宝避免身体素质带来的挫折感的唯一途径。但是,现在就送去学跆拳道这样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对孩子而言是不太现实的。爸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跟宝宝运动、玩耍的方式,循序渐进地锻炼宝宝的身体素质,帮助他先塑造起一个能与别人“抗衡”的小身板儿,再让他去学习这类强度较大、并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危险。
2 由父母带来的挫折感
☆行为示例 小茹比同龄的孩子显得懂事得多,下雨了站在小区的大门口给爸爸送伞,妈妈回家会给她拿拖鞋,如果这时候得到了表扬,她就会做得更起劲儿。有一天,家里来了一大帮叔叔阿姨,他们都是爸爸的同事,小茹决定要好好表现一下。她又是端茶又是拿水果,那份乖巧的样子果然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赏,小茹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也许是乐极生悲,心花怒放的小茹没看见前面的地板上有块水迹,于是脚一滑,杯子飞了出去……妈妈听到杯子摔碎的声音后连忙跑过来,看见女儿并没有摔倒,而自己从国外带来的孤品玻璃杯却摔碎了,自然是一顿训斥。小茹辛辛苦苦的表现却换来了一顿批评,她哭得越发伤心了。
☆宝宝的想法 我不是故意把妈妈的玻璃杯打碎的,而且,妈妈觉得玻璃杯比我还重要吗?如果我摔倒了,妈妈会心疼我还是杯子呢?
☆你的误区 为了安全起见,父母常常会限制宝宝活动的自由,为了训练宝宝乖巧听话,父母可能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宝宝做错了事情,父母的批评过于严厉,让宝宝难以接受;当着众人的面否定宝宝,伤了他的自尊心;对宝宝的期望值过高,使他压力很大;宝宝做事不成功,总是责备他,让他沮丧不已;不顾忌宝宝的情绪,当着宝宝的面一味表扬其他宝宝,使宝宝受到冷落;父母自己心情不好,对宝宝莫名其妙地发火……父母所有这些行为都会带给宝宝挫折感。
☆解决办法 不仅你需要面子,孩子在外人面前也是有自尊心的,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是称职的家长都应该做到的。对于像小茹这样“懂事”的孩子,她的自尊心一定特别强,在好心办了错事之后,她肯定已经很自责难过了,这时候父母如果还过多地批评,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她的时候,一定会给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会让她觉得格外委屈,哪怕是你觉得很严重的问题,也尽量要在只有你和宝宝两个人的时候给他讲道理,而且有时候,一个宽容的拥抱会比一场激烈的训斥效果要好得多,您不妨试试看。
3 由同伴带来的挫折感
☆行为示例 加加和小朋友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加加赢了,他就高兴得大呼小叫,雄心勃勃地和小朋友继续酣战。但是只要输了,加加就开始耍赖:“这次不算,重来。”其他的小朋友自然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加加一起玩。看见大家都跑开,各玩各的,加加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加跑到妈妈身边,忍不住大哭起来:“他们都不跟我玩。”妈妈心疼地搂着加加,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妈妈明知道加加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但她还是不可抑制地在母爱的驱使下顺应了加加的要求:妈妈说服旁边的静静,让静静和加加一起继续玩他的猜拳游戏。加加又回到了一开始的状态,在高兴与不高兴之间迅速转换着情绪。
☆宝宝的想法 我喜欢玩猜拳游戏,但我也喜欢赢,之前跟妈妈玩的时候,我总是赢的,那时候我也耍赖,她都不说什么,还主动让着我呢。
☆你的误区 同伴掌握某种技能而自己没有掌握;想与同伴交往却遭到拒绝;与同伴发生争执而处于下风;同伴之间拉帮结伙而自己被排斥;被攻击性较强的同伴欺负;同伴无意的行为对宝宝造成侵犯……这些是造成宝宝挫折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为怕宝宝受到挫折而主动为他创造不自然的“顺境”,不仅对他的成长不利,甚至会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在你的干涉下,他将永远学不会面对困难。
☆解决办法 宝宝总要面对与同龄人的相处,这其中,当然包括竞争。家长不应该一味地回避竞争结果,或者人为创造总是胜利的成长环境,这种掩耳盗铃的培养方式将剥夺孩子面对挫折的机会,也会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问题。就以上例中的加加妈妈来说,可以在家和宝宝多练习猜拳游戏,以便让加加对游戏的玩法更熟练,从而提高赢取的机率;当然,还可以鼓励加加去和小朋友玩其他类型的游戏,最初可以挑选他比较擅长的游戏种类,然后慢慢扩展游戏的范围,让他多多尝试不同种类的游戏,不仅可以使整体的能力有所提高,还可以帮助他正确对待游戏中的输赢,让他在胜负之间更加游刃有余。
4 由老师带来的挫折感
☆行为示例 豆豆在幼儿园里是他们班的小画家,虽说还不能画什么像什么,但在一般情况下,豆豆都是画得最好的那个。一次美术课上,老师叫他们画“我的爸爸”。豆豆想着自己的爸爸总是为脱发苦恼,就画了一个“长发飘逸”的爸爸,他心里美滋滋的:这样的话,爸爸就不会觉得自己的头发少了。“这就是你的爸爸?男不男,女不女的,你画的这是什么啊?”美术老师毫不客气地评价让豆豆很难过,更难堪的是,小朋友们听到老师的话,都跑过来笑话他,那时候呀,豆豆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从那以后,豆豆就不爱画画了,无论谁劝也不顶用。
☆宝宝的想法 老师为什么那么说我呢?那是我希望中的爸爸,他们为什么笑话我?是我画的不好看吗?可能我画画本来就不好看,我真失败呀!
☆你的误区 老师关注个别宝宝的特殊需要,而自己没有得到这种特殊待遇;老师不公正的批评和责备;老师表扬其他宝宝而自己没有得到肯定;老师对宝宝的态度忽冷忽热;想与老师交流,老师却心不在焉或不耐烦……这些老师的不公正态度都会对宝宝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宝宝都是拿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千万别以为你的一句玩笑话没什么大不了的,对宝宝来说,你的任何一个评价,甚至是一个表情和动作,都对他们非常有意义,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特别注意与孩子的相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伤害到宝宝。
☆解决办法 不要主观地看待孩子的一切。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根本就是不同的,我们没有权利用自己的理解去评价孩子的行为。所以,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应该首先了解孩子的意图或动机,比如可以询问宝宝:“别人的爸爸都是短头发,为什么你的爸爸是长头发呢?”首先了解孩子们的想法,永远是你采取任何评价或行动的第一步。
当然,以上只是宝宝可能遇到的挫折的一些实例,我们也不可能枚举宝宝遇到的所有困难和挫折。但上面叙述的这些就足以看出,宝宝的生活并不像成人想象的那样平平坦坦、一帆风顺,也有许多坑坑洼洼、大小波澜在考验和锤炼着宝宝面临困境时的健康品质,诸如自信、乐观、意志、忍耐以及自我调节或者改变困境的能力。父母要带领宝宝顺利地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只有这样,宝宝的乐观品质才会慢慢培养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