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信宝贝“宠”出来
☆行为示例 豆豆向来都很依恋妈妈,到哪儿都跟在妈妈屁股后面,像个小尾巴似的。妈妈在身边,豆豆就很开心,很活泼。每次发现妈妈没有注意自己,豆豆就会很急切地大喊:“妈妈,看豆豆。”于是,妈妈温和地笑着看向豆豆。豆豆看到妈妈关注的目光投射过来,也满足地笑了,随后又蹦着跳着去拽树叶,扯小草,搬石头……眼看豆豆3岁了,马上就该上幼儿园了,妈妈心里还真是有些愁云惨雾。这个出名粘人的小家伙究竟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然而,出乎妈妈意料的是,豆豆第一天到幼儿园就玩得忘乎所以,甚至根本忘了妈妈的存在。接下来,很多天过去了,豆豆一直都在幼儿园很开心,也很安心。当别的小朋友哭哭啼啼的时候,豆豆总是好奇地看着他们,一脸的困惑。他小小的心里怎么也不明白他们究竟为什么要哭。幼儿园不是挺好玩的吗?再说,妈妈晚上不是还会来接自己吗?很多与豆豆同班的小朋友的妈妈总是羡慕地说:“瞧豆豆那孩子真乖,真独立,真好带,不像我们家的孩子,简直被宠坏了,总是闹。都上幼儿园两三个月了,每天早上离家都会哭闹。”直到这时,豆豆妈妈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宠着豆豆,给予了豆豆足够的安全感,所以豆豆才会如此独立。
☆宝宝的想法 妈妈从来不骗我,所以我也要很听话,我爱我的妈妈!
☆你的误区 研究表明,越爱宝宝的父母,宝宝也就越不依赖父母。爱使人独立,独立使精神发展,同时,爱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有了爱才有独立性,有了爱才导致独立性。因此,得到足够母爱的宝宝在进入新环境时往往表现得更加平静,能更快地适应环境。
☆解决办法 那些长到足够大还特别粘人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或者其他公共场所之后往往显得比较闹腾,这并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父母的娇宠所致。相反,恰恰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爱,他们才会以这种过分闹腾、过分粘人的方式来唤醒大人的注意。既然宝宝需要被关注,那么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就可以啦!
宝宝的独立性不可以刻意培养
宝宝的独立性,不是能够刻意“培养”出来的,而取决于他自己是否准备好了,是否愿意接受独立的现实,是否得到足够的宠爱,并因此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比如让宝宝上厕所,如果他没有准备好,即便妈妈把着他,他也会反抗,并且像故意跟妈妈作对似地频频尿裤子。作为妈妈,总是希望宝宝早点学会上厕所,早点学会自己独立睡眠,最好一觉睡到大天亮。其实,这些都是违背宝宝成长规律的做法,不仅无济于事,甚至还有可能招致两败俱伤。如果父母能耐心地尊重宝宝成长的自然规律,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慢慢地,到了某个特定的时间,他就会出乎意料地变得独立起来。很多时候,宝宝的问题,并非什么真正的问题。只要我们耐心地等一等,尽力满足他不同时期的需求,让他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和时间表来发展,那么许多所谓的“问题”都会烟消云散。
宝宝需要什么样的宠爱
宠爱不是溺爱。从宝宝出生那天起,他就需要父母足够的宠爱,即便他看起来什么也不懂,但是父母每一个微笑,每一次爱抚,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情绪都会给他带来令人惊诧的影响。那么宝宝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宠爱呢?
1 母乳喂养带来的安全感与舒适感
在妈妈的怀抱里,婴儿能找到回归母亲子宫里的那种安全感,找到所眷恋的生命之初的那种优美的旋律。观察婴儿的表情,不难发现,经常得到母爱的婴儿眼神灵活、爱笑、表情丰富,性情活泼,而那些人工喂养的婴儿,那些很少被妈妈抱在怀里嬉闹的婴儿,往往表情木然冷漠,胆小怕羞,交往意识弱,甚至害怕交往。
2 温柔地拥抱与亲吻
经常得到妈妈拥抱和亲吻的宝宝,精神和情绪总是饱满的,喜欢与人交流,也很容易接受别人传递的信息。父母的怀抱,是宝宝宁静的休息之地。被父母拥在怀里,宝宝的身心就会感觉比较舒展。相反,那些很少得到父母拥抱和亲吻的宝宝因为缺乏与父母之间的这种交流,所以很少感受父母的气息,他的身心也很容易被恐惧和紧张封锁起来,这样的宝宝很少欢笑,慢慢甚至会自我封闭。
3 温柔的目光与微笑
笑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语言,笑是人类拥有的特殊智慧,而打开这扇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就攥在每一位妈妈的手里。妈妈对宝宝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比如:欣赏的目光、温和的微笑,这些传达给宝宝的不仅是母爱,更多的是一种代表人类精神和情感的无声语言。从妈妈那里得到过这种语言爱抚的宝宝,能迅速读懂别人的眼神和动作,善解人意,喜欢与人进行交流,对外界环境和信息有着高度的敏感性,情商和情感发育也更加健康。
4 自己的需求得到敏感的回应
一般宝宝1~2岁的时候特别需要获得妈妈的注意力,无论做什么,他都期望得到妈妈的关注,如果妈妈在这个时候能愉快地接受宝宝的需求并立刻敏感地给予回应,宝宝就会对妈妈建立起至高无上的信任感、依赖感与安全感。因此,当1~2岁的宝宝对着妈妈喊:“妈妈,看我”的时候,妈妈最好立刻注意他。这样,他就能很快以一种安宁的心态学会独立。如此,宝宝的问题,就不再成其为问题。只要我们耐心等一等,敏感地满足他不同时期的需求。让他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和时间表来发展,许多所谓的“问题”就会烟消云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