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独立的小宝宝
其实,孩子们有一种天生的主动性,很小的时候就有干一些事情的欲望,可是生活中太多的父母却都放不开手,担心孩子做不好、会伤害自己,结果他们的不放心压制了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变得性格懒散,处处依赖父母。
父母们应该知道,孩子从一降生到这个世上起,就充满了强烈的参与欲望,希望能加入到这个社会中,同别人一样能够做许多事,这是孩子寻求自立的重要过程。这种欲望便是学习的动力,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
我们应不断地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应当在他们一出生时就开始这样做。生育一个孩子是十月怀胎的事,而培养一个孩子将会用一生的精力。我们相信自己的孩子会茁壮成长,我们应当用这种态度去解决和处理孩子成长时期的每一个问题。孩子需要鼓励,需要父母尽全力帮助他们发展和保持这种勇气。
☆行为示例 子乾和同龄的孩子一样,生活被父母料理得很好,所以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动手,衣服穿反,手也不会自己洗,到3岁了吃饭还要人喂,而且掉得满地都是。亲戚们都说妈妈太娇惯他了,可放手让他一个人做事,的确是不行的呀!
☆宝宝的想法 妈妈从来没说过要我自己动手呀,她只会说:“你看你,什么都不会做。”如果她说:“乖宝宝,你自己试试,好吗?”我想我会试一试的。
☆你的误区 这里存在着一个先验观念的问题。父母总认为,自己指责孩子什么事做不好,或者在什么方面有不足,其实就是要求孩子在这方面加强努力。但孩子们是这样理解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的思维发展能力还没有达到能猜出“弦外之音”的地步,父母若想让孩子做什么,怎么做,最好直接明白地告诉孩子,不要让孩子不明所以。比如,子乾的妈妈若想让子乾培养动手能力,完全可以安排一些任务让他做,“子乾,帮妈妈把垃圾倒掉好吗?妈妈觉得很累,如果你能帮妈妈就太好了!谢谢你!”“乖宝宝,今天自己试着穿衣服好不好呀?如果你还不太会穿的话,跟着妈妈的动作学,我想,我聪明的儿子一定可以穿得漂漂亮亮的。”这样的说话方式就是孩子可以理解的。如果只是埋怨“你瞧你怎么这么懒,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做。”或者“衣服都穿不好,你都这么大了,要自己学着穿衣服知道吗?”这样指令不明确的语言,在鼓励孩子产生积极行为时应尽量少用。
☆解决办法 有一天,妈妈发现3岁的子乾正试着把妈妈掉在地板上的长裙塞到整理箱里,于是她开心地把子乾抱了起来,并决定让子乾做自己的助手。“宝宝,地上有一张纸,帮妈妈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去。”“宝宝,妈妈现在很忙,你自己学习把玩具整理好,好不好?”子乾当作游戏一样地乱收了一通,可这是个好的开始,以后他不再特别拒绝干活了。
子乾上完小学后,妈妈分配给子乾的任务就多了许多,也不再是简单的工作了。“子乾,你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去超市买两桶油吧!” 子乾中学毕业后,到北京上大学去了,妈妈在电话里问他:“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吗?妈妈可以帮你做什么呢?” 子乾在电话中回答:“除了想妈妈之外,没什么不习惯的,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内心真是无比幸福。
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说孩子独立能力太差。比如“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言外之意,孩子不仅不如当年的父母,长到这么大还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处处需要父母照顾的孩子!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缺乏这样的一些孩子。有的孩子上了高中,甚至考入了大学,仍然缺乏应有的独立能力,报纸甚至报道过一个大学生因为无法独立生活而退学的事。同样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行为果敢,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而有的孩子则遇事犹豫不决呢?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关。
教育学家指出,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随着孩子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增强,开始出现独立意识的萌芽,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尝试和参与成人的活动,这时候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在日常小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自信心,这样在以后遇到更大的挑战的时候,才不至于不知所措。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教给孩子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务,通过劳动使其懂得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渐形成义务感、责任心,并且在独立完成家长交给的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有一位妈妈,在带3岁女儿乘车的时候,一定要把买票的钱交给女儿,让女儿帮她买票。这位妈妈的做法相当不错,买票只是很简单的事,但却会提高自己做事的信心,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当然,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既需要父母的慈爱之心,也缺少不了严格的独立生活能力训练。对孩子的培养要从小做起,当然一开始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但生活的自理能力确是非要独立不可的,这是为孩子制定成长目标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长打算、短安排。孩子被送到幼儿园,半托或全托,孩子可能会哭闹不休、倍感委屈,无论怎样,父母都要忍下来,目的就是让孩子接受锻炼。其次,父母要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训练。一两岁的孩子,就可以让他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图书;到三四岁时,要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系鞋带等;孩子上学后,父母要教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教孩子怎样上闹钟,怎样准备早餐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另外,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从事一些为家庭和班集体服务的劳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训练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要多鼓励孩子,绝不要因为出了点问题而中断训练。家长应积极支持孩子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不要怕孩子干得慢、效果差,也不要因为怕麻烦而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为了达到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目的,应该让孩子经受一定的挫折考验。总之,孩子的独立能力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和训练。
希望孩子在自主活动中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父母应当狠下心来,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只有富于自立性格的孩子才能成长为可自己寻找幸福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