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人生不只有“输”和“赢”
中国父母往往给孩子成功的预期目标定得太高,大多数孩子难以达到,于是他们就感到沮丧、有挫败感。这种苦果是父母自己种下的,一个个不快乐的家庭也是这么制造出来的。
中国人越来越急于追求成功。“成功”这个词,成为大众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到书店看看,《成功秘诀》、《成功三十六计》之类的书满目皆是。人人都梦想和追求成功,这是社会有活力的表现。但问题是中国人追求的成功是什么?在传媒引导的价值趋向里,似乎只有做大官、当大老板、挣大钱、成为人上人才叫成功,只有这些人,才叫成功人士。可是这类人在任何社会都只占极少的比例,绝不会超过10%,难道剩下的90%都成了失败者?这种逻辑正确吗?
其实,把成功的范围搞得如此狭窄,使社会的主要群体都产生失败感,这个社会一定是充满危机的。大多数人不快乐、不满足,社会心态就很难平和,也就很难构建和谐社会。欧美父母的成功观,比我们要宽泛得多。他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地学习、生活,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将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从中得到乐趣。孩子将来想做户外劳动者和想去竞选总统,那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社会能有这样的成功观,社会心态就会很平和。
许多人还爱用“输”、“赢”二字,好像人生不是“赢”,就是“输”。这其实又是一大误区。“输”、“赢”之间还有万千层次,丰富多彩的人生岂是“输”、“赢”二字可以界定的?强调“输”、“赢”容易形成社会的恶斗心态和赌博心态,如果我们能够崇尚比较现实的成功观,不把所有孩子都引向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达到的、狭窄的独木桥,而是让孩子知道,能发挥兴趣专长就是事业,快乐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幸福很多。
☆行为示例 “不是有个哈佛女孩刘亦婷吗,我们的儿子将来就是哈佛男孩!”丁丁的爸爸妈妈都是教授,这句话是他们最爱说的话。很小的时候,丁丁根本听不太懂这句话的意思,只是看到爸爸妈妈每次讲到这句话的时候都很开心、很兴奋,于是他就也开心地附和:“丁丁要当哈佛男孩!”可当他一天天长大,才发现这个目标有多遥远。爸爸妈妈每天都逼他学很多东西,数学、英语、逻辑思维、演讲与口才……他们哪里是在培养孩子呀,明明就是要培养外交官嘛!丁丁有些不堪忍受了,偶尔偷懒的行为,却被细心的爸爸妈妈批评不止。“你这么贪玩,以后怎么上哈佛啊?”“上哈佛可是你自己讲的,不要忘记你的理想呀!”现在,丁丁听到哈佛两个字就觉得恐惧,连哈巴狗、打哈欠等词语,他都不愿意听。
☆宝宝的想法 为什么我一定要上哈佛大学呢?我并没有承诺一定能上,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么逼我呢?其他小朋友都可以出去玩,难道要我这样忍受十几年吗?
☆你的误区 中国父母给孩子成功的预期目标定得太高,大多数孩子又不可能达到这个成功的目标,于是就沮丧、挫败。这种苦果是父母自己种下的,一个个不快乐的家庭也是这么制造出来的。
☆解决办法 父母本身是那么优秀的全才吗?如果不是,请不要不分情面地这样要求孩子;即便您是,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约束孩子,这对他不公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观念没错,但孩子没必要在任何领域都青出于蓝,况且,如果他愿意选择橙、红、绿,难道就不可以吗?让孩子快乐地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发地努力,才会培养出一个有理想、有勇气的有用之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