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古典音乐,对于我这样没有专门修习过乐理也不懂任何乐器的人来说,欣赏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前些时有幸带闹闹去聆听了一场针对儿童的启蒙教学音乐会,感受颇多,为文以记之,愿与朋友们分享。
圣诞节前,闹爸因为一次担任翻译的机缘,认识了法国国家电台负责音乐节目录制与全球播放的负责人。这位女士有过在中国工作的经历,她全家都对中国怀有特殊的好感,她那与闹闹年龄相仿的儿子能用流利的汉语发表演讲。几天后这位女士守信给闹爸寄来电台的音乐会详细节目单,并且给我们定了这场启蒙教学音乐会的三张贵宾票,我们得以享受了一回特殊优待。提起这些,无意于炫耀所谓的“贵宾”身份,而是要感谢普通法国人对我们这样的普通留学生的善良与关切,他们身上绽放出来的朴素美德,常常给异乡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2009年元月24日,周六,音乐会11点开始,我们十点钟就到了法兰西电台音乐厅门口。没想到蓝色护栏那里早就排队等候着一些家长和孩子了。我问了排在最前面的一位老者,他说就得这么早来才有好位置。入场后我发现他一家就坐在我们身后,最靠近预留席位的位置,而不是我想象中的最前排,看来这是个音乐会的常客,熟知音乐厅的哪个部位音响效果最好。
这次的启蒙教学音乐会,主讲人是巴黎高等音乐学院的教授,1960年生、正值盛年的钢琴家、作曲家季杰尔(Jean-Fran9ois Zygel)。十五岁入读巴黎高等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季杰尔,其音乐生涯光彩闪耀,曾经担任法兰西电台爱乐乐团的钢琴师。近几年来,他更是活跃在法国电视台和法兰西电台协办的面向公众的教学音乐节目里,为孩子们和音乐爱好者讲授音乐会的入门知识及乐队要旨,以其磁性悦耳的声音,浅显易懂的解析方式,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高超的即兴弹奏水平,以及谦虚和蔼的迷人笑容,赢得了专业与非专业人士的高度赞赏和喜爱。
和往常一样,配合此次教学示范的是法兰西电台爱乐乐团,因演奏曲目所需,这回出场的都是弦乐演员。法兰西电台爱乐乐团的指挥是韩国的郑明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郑京和之弟),乐团同时也是联合国儿童保护组织的亲善形象大使。当天的场上指挥仍是季杰尔。首席小提琴独奏演员Svetlin Roussev的名字我是第一次听闻,他年方三十二,看上去温和沉静,保加利亚人,5岁随母习琴,十五岁入读巴黎高等音乐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曾荣膺多个国际大奖,占据着包括伦敦爱乐乐团在内的多个国际知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独奏席位。
季杰尔这次所选的示范曲目是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二十四岁时(1937年)题献给恩师弗兰克·布里奇(Franck Bridge)的《弗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弦乐曲)《Variations sur un Thème de Franck Bridge》。在季杰尔娓娓动听的解说中,我们了解到,布里顿被认为是英国“二战”后、甚至是17世纪末期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而这部令他在国际乐坛初步成名的作品是他仅仅花了10天工夫完成的。据说,布里顿十一岁时聆听到布里奇亲自指挥的交响诗篇《大海》后,被深深震撼,从此决定投身音乐,十五岁时成为布里奇唯一的作曲专业学生,缔结了美好的师生情谊。
一个钟头的时间里,季杰尔不仅介绍了弦乐团队的组成与功能,并且用一些公众普遍熟悉的名曲,分别指挥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团队逐个示范不同的效果。接着,他将这部作品的十个变奏逐个解说,指挥乐队分解演奏,再合成,令听众感觉到组合演奏的无穷魅力。季杰尔对伴奏的重要性也做了很好的示范。比如,他让小提琴协奏同一个曲调,自己则即兴在钢琴上用三四种不同的方式伴奏,视听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他的解说,并非生硬的技术讲解,每一个变奏,他都会用大家熟悉的名曲,或者孩子们很熟悉的儿歌,让乐队演奏,或者自己直接以钢琴示范,幽默风趣而浅显易懂,甚至连国歌也可以被幽默。孩子们不时朗声大笑,掌声雷动。季杰尔还很善解人意,因为听音乐会何时鼓掌是门学问,大人也不一定很了解,孩子们可能更茫然,所以他在该鼓掌的时候,总是予观众以适时的手势提醒,这样,观众不窘,乐队的演奏也不至于被错误打断。季杰尔和乐队的配合十分默契,他们之间偶尔乍现的调皮也令满场响起会心而欢快的笑声。有一阵子中提琴和大提琴在他的指挥下变身成吉他弹奏,也让大人孩子大开眼界,掌声经久不息。教授的讲解,还常常间有生活的感悟与哲思的灵感。他说:“人们普遍喜欢过节,因为忧伤需要用节日的喜庆气氛来驱赶。可是你去观察,每一次过节,并非所有人都开心,总是有些人高兴,有些人强颜欢笑,他人越喜庆有些人的内心越忧伤,所以,一个乐曲通常也不会是单一的声音,你们仔细听这一部分,有欢笑,也有呜咽。”他的这段话,伴着美好的乐音,不由分说击中了我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易感的心灵。
此次音乐会是面向普通家庭的,门票仅售大人8欧元,儿童5欧元,比常规音乐会的门票便宜很多。大人需陪同小孩才能获准入场,原则上来说小孩必须满7岁才能进入,但是仍然看到很多家庭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这一方面显示出法国普通家庭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同时也说明公共机构和大众的宽容,因为一般都是多子女家庭,没人可代为托管,只好悉数携来,除非小家伙在里边哇哇大哭,一些小声咿呀是被容忍的,因为在特殊的音乐厅里,观众席位的细微声音并不会影响到节目的录音效果(此类节目都将会在音乐电台稍后播出)。
最后,音乐会在观众们持久的掌声中结束。季杰尔还补充了乐曲作者的一个小故事:布里顿小时候很想要一个收音机,可是父亲认为这个东西太简单省力了,一按就能出声,会让儿子变得懒惰,所以一直没有给他买。而作曲家的这部作品,在30年代,正是首先靠了电台的传播,普通听众才有机会接触到。电台,一直是音乐传播不可或缺的途径。
这场教学音乐会,也让我充分认可了网上网下爱乐民众对季杰尔的热评:听了他的讲解,会让人油然腾升起去“听”和“学”的强烈愿望。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高妙、最需天赋的,技艺高超的创作者廖若星辰,体验者无数,感知的方式是自由的,其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异。而法国公共机构这种贴近大众、重视儿童、廉价而绝不廉质的文化传播理念与教育方式,是可供我们逐步借鉴的。阳春白雪,可以这种方式贴近平民,是我第一次接触,感触很深。
(2009-01-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