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其教学模式的构建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其教学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人教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出15个单元课程资源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补充和替换,并开发了三种教学模式。调查中,我们发现以滨江中学为代表的城关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爱好明显高于以马屿中学为代表的农村学校;清楚了解了农村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情况,以及与城市之间巨大的差别。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其教学模式的构建

瑞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葛亦虹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人教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出15个单元(瑞安地域)课程资源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补充和替换,并开发了三种教学模式。

一、人教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并依据单元特点进行设置,内容丰富(包括人文科技、自然、社会、自我)活动形式多样,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实践机会,从而改变过去单纯依赖于教师传授知识的弊端。

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推进,人教版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教学中,在活动内容与形式上都出现了与实际的学习环境不适应的地方。

试着选取城市、城郊、农村三所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滨江中学、汀田中学、马屿中学)对教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我们发现以滨江中学为代表的城关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爱好明显高于以马屿中学为代表的农村学校;清楚了解了农村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情况,以及与城市之间巨大的差别。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除了一些学校的教学的硬件差距使得部分综合性活动没办法开展之外,很大程度上是人教版语文综合性活动课程资源与活动设置上与我们当地的人文文化不相适应。

通过人教版语文综合性活动课程“综合性学习(共6册课本36个单元)”内容的梳理和统计,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点特征:①偏学科,轻地方;②偏北方,轻南方;③偏城市,轻农村。

而这三个特点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活动开展不佳、教师操作有难度的主要原因。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地方性(瑞安地域)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人教版教材的综合性学习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在实际教学中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开发瑞安地域特色的地方性课程资源来补充、替换人教版综合性学习内容,这样既解决了老师课堂上操作困难的局面,也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一举两得。

我们把瑞安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分类、筛选后,分为四部分:“自然”、“历史”“社会”、“人文”,并具体对应补充、替换到人教版七年级至九年级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36个单元中的15个单元中去。如表1所示。

表1

img2

纵观所开发的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与人教版的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体现瑞安地域特色

开发的15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立足于瑞安,有着明显的地方色彩;是对人教版课程资源的最好补充。如《天瑞地安——话瑞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鼓词》、《话说——瑞安马屿的瓯柑》、《中国进士第一村——瑞安曹村》等,这些综合性学习内容,充分挖掘了瑞安地域的人文地理的特点,既关注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又关注当地历史文化。如温州鼓词,是浙江省内起源最早、形式最完整、表现力最强的曲艺形式,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用瑞安标准方言说唱的,作为瑞安人、瑞安人的后代很有必要了解这些。又如瑞安曹村作为中国进士第一村,是瑞安人的骄傲,曹村自南宋到明朝两百多年共出了82名进士,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属罕见。开发这些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地方课程,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有积极的意义。“最民族的也是最世界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开发地方课程的意义所在。

(二)形式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开发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很形式上充分考虑到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充分注重活动设计和构思。我们采取课堂和活动的结合、户内和户外的结合、集体和个人的结合,以课堂为主,兼以采访、互动、多媒体展示、现场录像、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习、锻炼成长。如在《探寻古瑞安》这一单元中,我们采取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去采访乡里乡亲,和老人们攀谈;在《飞云江畔崛起的“星城”——汽车零配件城的瑞安》《走马看“镜”——到马屿看眼镜》这两个单元中,我们采取走进去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入工厂、作坊去了解走遍天下的瑞安眼镜的制作过程和闻名全国的汽车配件生产流程;在《《瑞安的石建筑文化》这一单元中,我们则拍摄、制作了瑞安有名的古代石建筑,在教室里播放。丰富多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形式,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综合性内容的热情,也增强了作为瑞安人的自信和骄傲。

(三)教学紧扣语文学科的特性

在开发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十分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如在《瑞安古诗词精选——叶耀国编写》这单元中,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诗的特点来审视瑞安的古诗词、结合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了解瑞安文化,如结合明朝张阁老颂塘河“楼船正忆南湖上,百里香风夜未回”;叶适“竹下晴垂钓,松间雨试茶”等等名人颂扬瑞安的诗句,来了解瑞安的文化底蕴,来了解瑞安这座浙江历史文化名城。在《数风流人物还看瑞安》这一单元中,我们设计了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进行表演、交流;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又能使他们形成一定文化积淀,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向上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活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活动、观察、体验为主要实施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倡导学生亲历亲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活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流程如图2所示。

img3

图2 “活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流程

【教学案例】 《圣井石殿文化》

圣井山位于瑞安市大南乡境内,地处东海之滨,飞云江畔,海拔748.6米,登临远眺,五县山河和东海烟波尽收眼底。

一、圣井简介

二、圣井知多少

三、观察与实践

四、献计献策

(二)“欣赏—评析”式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以主题为核心,要求教师要收集大量文字资料与影像资料,并进行筛选,然后组织学生欣赏、模仿,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轻松体会感悟地方文化的魅力。同时使他们在讨论中,下意识地传承地方文化遗产。“欣赏—评析”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img4

图3 “欣赏—评析”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图

【教学案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鼓词》

一、查一查,比一比

温州鼓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流行于浙南地区最大的一个曲艺形式,是浙江省内起源最早、形式最完整、表现力也较强,而且至今仍在流传的一个民间曲艺曲种。温州鼓词因以瑞安方言为标准音说唱,以瑞安最为“正宗”,最能反映温州鼓词作为民间艺术和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魅力,故也称瑞安鼓词。她是温州四大地方曲艺(温州乱弹、温州昆曲、温州道情、温州鼓词)中目前已被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

温州鼓词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小说,其内容大都跟中国戏剧内容相似,可以分神话、历史、武侠、世情、公案等类,以表现朝廷的忠奸斗争、社会的颂善惩恶、家庭的悲欢离合和爱情故事为主,有大小传统曲目四百多本,如《高机与吴三春》、《王十朋中状元》、《封神榜》等,都通过唱和念、鼓琴拍点等激发人们的听觉思维去联想想象,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传播温州人特有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展示着温州特有的人文信息。

温州鼓词演唱时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扁鼓、三粒板、牛筋琴、小抱月等。使用牛筋琴伴奏是温州鼓词艺术表现特有的现象和手段。有唱有说,以唱为主,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演唱时,艺人在敲奏四至六件乐器的同时,还兼扮不同角色,会模仿各种声音,集说唱表演、音乐表演等于一身,别具特色。

二、听一听,学一学(以下三种活动可供选择)

1.平时,大多数同学喜爱各种流行的歌曲、影视文化,很少接触到戏曲,更少接触到用瑞安方言唱的曲。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尝一尝,现在大家行动起来,去公园、村里的小舞台等处来听听温州鼓词,看看听懂听不懂,喜欢不喜欢。然后同学之间交流,写一篇日记或周记。

2.我们同学从小就被用普通话教育,读书学习、沟通交流、观赏阅读都是用普通话,有很多同学不会说瑞安的方言,有的同学甚至听不懂瑞安话。希望借听温州鼓词的机会,大家把瑞安方言学一学、再巩固巩固。同学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以会讲瑞安话而荣,“越是传统的越是民族的”。

3.看着乡里的“唱词人”说着瑞安话,唱着瑞安的曲,你的心里是否痒痒的。好,请你也大显身手。上街买一些鼓词CD,好好听听,大家把家中当作表演舞台,在家中粉墨登场吧!

三、议一议,写一写

1.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衰落,温州鼓词也不例外。演出场所迅速缩小,观众和艺人减少,年龄层次老化。陆游笔下的“夕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江南农村演唱鼓词的盛况已不再来。

有专家提出要想鼓词走出当今的困境:首先要解决听众对象问题;彻底改变陈旧的演唱形式;词本要整改;要有高级编导、音乐家,文学家参与改革;要有一批年轻俊秀,高文化、高音乐的新鲜血液注入鼓词队伍;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牵头搭桥。对专家的意见你是怎么看的?

2.经过以上活动,相信你对温州鼓词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你就以下话题,写一篇作文。

(三)“调查—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调查、走访、多途径查资料等为主要的实施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了解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试着探讨解决的方法。“调查—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如图4所示。

img5

图4 “调查—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图

【教学案例】 《温瑞塘河——母亲河》

一、你从远古走来

温瑞塘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南起瑞安东门白岩桥北至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全长33.85千米,“八十里荷塘”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她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被瑞安人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塘河两岸有旖旎的风光,有动人的故事,有诗意的诗词曲赋。

请了解她的历史,搜集她流淌在血液里的动人故事;带上相机或画板,用你细腻敏锐的目光去展现她的胜状。

二、今昔对比

民谣“五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雨污混战,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记下了哺育过千百万温州儿女的母亲河温瑞塘河曾经经历过的风雨沧桑。

1.听父辈讲述他们印象中的塘河及与塘河有关的故事。

2.成立小组,调查你学校坐在的塘河区域水质,请教科学、社会老师,试着分析原因。

3.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公告要件要包括图画或照片、广告词、设计思路说明。也可以深入社区做一次演讲,提高众人环保意识。

三、你向未来奔去

从1998年开始,市政府把治理温瑞塘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提出“大力治水疏河,再现江南水乡风采”,实现“河水变清、河道变宽、河岸变美、河床变深”。2000年5月,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治理温瑞塘河的决议》,决定对塘河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温州人民还我“江南水乡”的美好愿望。发挥你的想象力,畅想一下塘河未来的蓝图。

1.写一篇以“塘河岁月”为话题的作文。

2.写一则周记,总结一下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

我们开发了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对现有的人教版综合性学习的课程作了很好的补充。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构建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在活动中兴致很高,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还极大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家乡人文文化的魅力,点燃了他们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激情。

参考文献

1.陈怀朗.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2.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史绍典.新课程金牌案例·语文(7—9年级综合性学习).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