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走班的校本研训模式实践与探索
上虞市盖北镇小 林建锋 吕 坚
内容摘要: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新课程引发了一系列理念创新,必须要求学校教研机制发生转型,由传统课程规范的复制者改变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走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的动态发展。通过全面的实践与探索,我校的教师走班活动已经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且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试从教师走班的背景、内涵、运行模式、价值作简单论述,使其能更好地推广使用。
关键词:教师走班 背景 界定 运行模式 价值
走班上课,这样的教师“跑课”形式一般在各类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中才能看到,如今,在上虞市盖北镇小已成惯例,而且学校老师乐意接受,愿意实践,它能将名优、骨干教师资源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得以最大化,触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动研究,可逐步形成教师的梯队发展,从而全面提升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同时,教师走班活动可有效培养给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得到磨砺与提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这是相当务实和具有超前理念的,同时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也为素质教育开启了一扇“窗”。
一、教师走班制的背景
(一)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亟待从“根”上发生变革。从课程实施层面看,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很难适应作为课程改革之“根”的教师专业高层次发展。
不同教师由于文化积淀的差异,所学专业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长,如何利用教师已有的不同专业层次作进一步的提升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同时,新课程亟须一种灵活的、弹性的教学、学习组织形式,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走班制”就是这样一种符合当前课改精神的新型的教学形式。
(二)新型校本研训模式的需要
近年来,众多学校已将教科研工作重心落实到“练内功”上,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校本培训力度,但其主要形式尚局限于专家讲座。专家讲座型培训所具有的理念前沿性、方法有效性等是其独有的特点,但面对复杂的教师培训,也折射出不少问题。首先,专家讲座的内容具有学科、领域的局限性,面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可谓难调“众口”;其次,专家培训往往是讲授式的培训,形式单一。而参与培训的教师心中迫切期望参与探讨、参与研究,但这不符合专家培训的基本模式;最后,在专家培训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作为被培训者都是听听激动,想想心动,但由于缺乏研究的主动性,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后续发力停滞,以至于最后回去一动不动。
(三)打造研究型教师群体的需要
面对新课程我们的教师都意识到,只有在自我的追问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才能形成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翻看各校课题、课堂教学研究等档案资料,我们不难发现,搞科研的群体单一,普通一线教师似乎只姓教学而不姓科研,这主要是他们一直忙碌于解决零碎、孤立的单个问题,而忘了以统整、研究的意识进行科研,需要学校、教科室顺势引导,巧手点拨。“教师走班制”就是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更好的理解,真正发挥教师的个人特色,更好地激活课堂,使课堂教学获得最佳效益的一种组织形式。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在广泛征求专家及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走班制。
二、教师走班制的界定
教师走班是指在主题驱动下,以一位执教教师为主体,把同一教学内容,在一定区域学校内的同一年级中进行循环教学,在同学科教师的同伴互助下,提高执教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该区域教师的一种校本研训模式。教师走班与一般的走班制相比,前者以教师为主体,适用于研训活动,后者以学生为主体,适用于教学活动,教师走班和传统教研活动有本质区别:不仅仅是为活动而活动,抱有完成任务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在同伴互助下,教师个体逐步提高,再影响到全体发展的一种集教研与培训于一体的活动。
三、教师走班制的运行模式
(一)“教师走班制”包括两层含义
我校的教师走班制活动实行名师走班与普通教师走班两个层面进行推进。名师走班是指凡历届已评为镇级以上(不含镇级)的课改之星、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均属此列。名师走班一般安排在教科节时间。普通教师走班指除上述外的各学科各年龄段教师。普通教师走班安排在整个学期的各个周次。
(二)教师走班的流程及管理
四、“教师走班制”教学的价值
(一)促进学校的动态发展
学校称:走班易操作省管理,是个很好的教师成长平台。
“教师走班制”的推进,是了一个动态的全面教学组织形式,其本身特有的本土化与常态化能有效简化以往繁琐的教学常规流程管理,使每位走班教师始终处于动态管理的自发执行者。
1.易学校了解教师发展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学校教师QQ工作群的正常运行,保障了走班信息的畅通。我校教师走班活动几乎人人参与,囊括老、中、青,涵盖各学科教师,一周走班信息与每天具体走班内容借助教师QQ工作群的上挂,使教师走班信息及时掌握在学校管理层手中,便于学校各科室及时、全面了解教师发展现状,为谋求教师发展瞄准了靶心。
2.易操作省管理
良好的走班效果,来源于合理有效的动态流程管理。学校只需在期初时下发各学科参考走班周次,统筹协调教师走班申请资料,避免走班教师在时间上过度集中,最后下发各周走班安排表及各类表格,走班活动就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这一过程中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单元为单位选择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安排走班内容;二是关注知识点的前后贯通。
日常管理更是省时高效,学校承诺教师走班结束后上交资料并符合要求,即可作为镇级公开课,如此一来,教师走班由被动为主动,人人成为动态管理的执行者,教科室只需审核资料及开具开课证明即可。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说:走班上课虽有压力,但能迸发教学灵感!
哲学意义上的“发展”是一个矢量,在教学改革中“发展”是一个变量,在“教师走班制”的实践中,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发生了悄然的进步。
1.使原本沉睡的优课资源得以苏醒
传统意义上的“走班”大多都是教师为了有一节成功的教学展示课,而到其他班级“试上”,这多少带有“牺牲”尝试班级学生的嫌疑。而我校“走班教研”的研究基点不是教案,而是学案,以生为本备好每一节课,才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
“走班教研”给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要研究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每一次教学,都是对教材的又一次把握和理解,随着不同学生的现实反应会越教越扎实。
教龄已有几年的教师,通过几年的积淀,有几节课已十分拿得出手,可谓优质课了。当我们的老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的内容,对他们是一种尊重,也可以引发老师无穷的创造力,如此精心准备的优课资源,原本只能在自己班级里发挥功效,而走班以后,在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进行教学(而传统的行政班则保持不变),以一个年级三个班级计算,这位教师的优课至少可以辐射到三个班级,学校越大,功效越大。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启了一扇“窗”,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搭建了实施的平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走出了一条新路。
2.使研究的压力在一片亲和中得以缓解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烦琐的,当我们在忙碌中应和着现代教学的快节奏时,我们的老师显得很疲惫,已无更多的心力去研究教材,钻研教材,甚至更惧怕上公开课。然而我校“教师走班制“的提出,正是基于内容自选、听课教师自选、上课日程小幅度自选等诸多人文、亲和性因素,进一步缓解了教师紧张的压力,
使我们的教师挤出了钻研教材的时间,精心备课的时间,厚实学科知识的时间,有了更多反思课堂教学的时间。在走班制的实践中,教师们不断学习、不断剖析、不断提高着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使自己的课堂真正体现了新课堂的魅力。
3.使挑战与促动无处不在
我借他班,他来听课;他借我班,我来听课。谁更胜一筹,这里有挑战,也有促动,有挑战才会成长,有促动才会发展。
(1)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学科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
(2)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的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说:这样的课很活泼,我们希望老师多来走班!
1.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效改善
众所周知,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属于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态度等属于非智力因素。通过走班活动,学生反映走班的老师能给他们更多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整个学习过程轻松快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推进教师走班活动的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在走班活动开始之际就讨论出台了《盖北镇小学教师走班学生评议表》,该《学生评议表》从学生对走班教师、走班内容、课堂收获、学习负担与心情这五项指标引导学生对走班教师进行评议,既了解教师走班情况,同时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情况。通过前期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满意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学生愿意接受走班这一新事物,教师普遍感受到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动机、形成了较好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融洽了师生关系。如上过两堂走班课的四年级学生任侣这样评价说,在林老师的科学课上,老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岩石,让我们在课堂上自己比较,自己研究,加深印象,现在我看到岩石,都会不自觉地探究一番呢!学生陈烨皓说起走班课,不免兴奋起来,“互动内容多了,有时还会做做游戏,上课很有趣!”他仿佛还沉浸在那时的课堂上。
2.学习方式有效改善
实践证明,在推进教师走班活动的过程中,随着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式从接受型向自主合作探究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新型学习方式。由于走班的老师、内容、感觉、收获都是新的,减少了学生对书本对教师的依赖性,使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持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在走班过程中的有效改善,使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有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综上所述,实行“教师走班制”更有利于人性化管理,体现“因人定教、因人施教”;适时、不断地调整“走班制”的实施方法,各层次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坚持不懈地实行走班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晓月.选“套餐”走到底:晋元高级中学试行“走班制”两年间.上海教育,2002(1)
2.吴永军.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再度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2(4)
3.李妍,王洪录.“一主三分”式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探析.开放教育研究,2003(6)
4.宋立坤.普通高中实施选修走班制的实践与思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