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差异 打造高效课堂
义乌市佛堂镇田心小学 吴立新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水平,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分层实施,并设计多层次的练习,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发展。同时,采用分层评价方式,来激励评价激励学生,以打造高效半小时课堂。
关键词:差异水平 差异教学 差异评价
我们经常可以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听得不耐烦了,而另外有一些学生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埋怨老师还讲得不够细致;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但老师往往训他纪律差;有的学生很认真勤奋,但学习成绩就是不见较大的起色……“一刀切”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研究表明,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水平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尤其是在自主学习的要求上,老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何适应学生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在以下三个环节做足工夫。
一、课前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水平
差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三个特点之上: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要展开差异教学,首先得在备课的时候做足工夫。
(一)了解不同学生的准备水平
了解学生的实际,是进行差异教学的基础。教师带着自己的问题及其所涉及的问题框架,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过程观察、作品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有关问题的真实、系统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加以分析处理得出结论。从而把握学生学前对该内容的了解程度、所存在的困难等信息,从而给教学目标的确定、环节的设置、教法的使用都起到了必要的指导性作用。
(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即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不同的学生对数学课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求新求变策略、以“奇”取胜策略、非问题竞争激励策略、情感影响策略、亲自参与策略、榜样导引的策略、创设情境策略、学以致用策略、成功激励策略、砥砺志趣策略。
(三)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个性特征。美国学者西恩怀特利(Sean Whiteley)把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语言型、肢体型、逻辑型、社交型、独立型七大类。视觉型偏爱使用图片、图像和空间认知。听觉型偏爱使用声音和音乐。肢体型偏爱使用身体、双手和触觉。语言型偏爱使用单词,在语言和写作上。逻辑:偏爱使用逻辑、推理和系统。社交型偏爱群体学习或与他人一起学习。独立型偏爱独自工作和自学。只有适合其风格的学习或教学方式才最为有效。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就要关注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协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并力图在课堂教学中提供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设计体现差异性
(一)制定分层目标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目标如下表所示。
差异学习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能引导教师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并依据学生的差异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因而都能从不同层次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强化了积极、主动学习的心向,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要素得到合理、和谐的组织与运用。
(二)在教学方式上分层
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存在知识经验与认知结构的差异,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实现最优发展?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这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知识背景所存在的客观差异,探寻适合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地组织学习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的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
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依据学生知识经验的差异,我提供了以下探究学习材料:
(1)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若干(底和高都是整厘米数的)。
(2)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做好记录。
(4)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有的学生需要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方格法);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了一个长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割补的方法则多种多样……
(三)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分层练习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基础练习题: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规律等知识巩固,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练习,作业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综合变式题: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变式练习与综合训练,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灵活应用。
(3)拓展提高题:作业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展思路。
三、评价方式体现差异性
在差异教学课堂里,学生经常按照不同的速度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也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来进行。那么我们不该使用传统的成绩汇报方式和评分系统,究竟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如何来展示每个学生的进步呢?
(一)利用好原有的分数记录本
在传统的成绩汇报单的等级评分里,我们不妨给它变通一下。在成绩汇报单上,我们可以在优秀、良好、及格等等级上附带数字上标,如1表示超出班级水平,2表示符合班级水平,3表示低于班级水平。这样,一个获得优秀3的学生虽然学习非常努力,而且进步很大,但是其成绩还未达到班级水平。运用这种方式自然比传统的成绩汇报单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二)利用学生档案袋作为记录工具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它通过汇集一段时间内学生的作品和各种表现来评价学生。档案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过程,观察、记录、评估、收集,而且老师不能“站”在讲台前而是“坐”在学生身边。在学生的成绩档案袋中,我们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记录的表格、成绩试卷、竞赛情况、师生谈话记录等,这些材料都是反映学生进步的有效工具。
(三)采用非正式的评分方法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后续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欲望,教师可采用非正式的评分方法。教师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记录簿快速记下学生的平时表现,或在记分册上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同的学习难点和重点等,来取代数学活动时的正式评分,这些信息可以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依据,使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以及发挥学生的优势能力。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水平,实施分层教学,改变评价方式,我们从中会体会到如下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课堂面貌焕然一新。较好地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制组.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报,200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