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情感因素及其对策的实践研究

影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情感因素及其对策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师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强弱;学习环境;班级学习心理氛围等。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意志、情感的研究,解决目前部分学生不思进取缺乏朝气的实际问题,

影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情感因素及其对策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随着教育个性化思潮、终生学习思潮深入发展,关注人的情感成为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教育艺术的双重诉求。教育的本源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工作成绩=能力×动机激发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以从教师情感、教育环境为有效切入点。

德才兼备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衡量尺标,成才需要先成人,成人需塑德,育德需要育心,育心需要用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需要用心灵触动心灵、用生命摇动生命。依据心理学知识、走进学生心灵,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育人,以使教育能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成功成才,这就是我们从事本课题研究的核心诉求。

(一)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构建的课堂教学目标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新课程改革对只教书不育人、课堂只教知识不注重情感价值观、教学唯我独尊强塞硬灌、教学评价只看分数不管操行等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敲响了警钟。为此,新课程改革强烈召唤我们育人必须育心,育人育心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诉求,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数量大增,高中学生入口成绩基本上在全县排名1700后,文科学生基本排名在2300~2500之间(双流每年升本科学生人数1700~1800之间),主体生源为学科成绩中等生。由于实行分层教学,学生分数属于尾段部分的绝大多数在文科,在高中教育依然分文理不可能改变的现实情况下,在教育的实用、功利观念依然强劲存在、高中文科教学必然承担尾段学生为主的重任的条件下,文科教学提高质量责任风险更大,任务更重。

根据我们对高2007、2008、2009级平行班共600人的问卷调查发现:高中学生学习的间接动机占优势,自我利益色彩重,找一份好的工作是主要动因;知识本身重要性及为了读大学呈逐年下降趋势,高校吸引力并非常人认为那么大,而父母要求、被动学习则呈上升之势;高中生学习结果功利色彩太重,社会责任感不强,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占绝对地位;学习价值认同逐年下降,学习主动性不强。生源不能得到改变、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明显下滑的现实使我们的教学急需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更令人揪心的是学生中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部分学生由走进高中时豪情万丈演变到高三认为升学无望,这种现象不仅冲击教学质量,也给教学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中学生中秉持“学不学没关系,能弄到钱是硬道理”观念的人数呈上升态势,把“学习当痛苦”的人越来越多。

(三)改变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满堂灌:课堂由教师独霸,口似悬河,从头讲到尾,下课铃响还拖堂,教师占用时间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自主探究、巩固、消化不足。其结果是教师累、教师苦、教师心急如焚,学生懒、学生慢、学生悠然自乐。核心症结是教师关注学生情感不够,学生未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强行练:教师头脑成天围着“题”在转,选题、组题、印题、做题、改题;发试卷抢时间“制高点”,成天查资料、备课、改试卷,睡觉成奢侈。结果是大量练习使学生学习陷入“越练越糟、越糟越练”的恶性循环和怪圈。

教学的痛与累呼唤我们:课堂上教师不能唱独角戏、不能累而无收获;追梦把教师的希望与憧憬化为学生自己的期望与“内急”、实现教与学同频共振、让自身轻松让学生成功;课堂变粗放为集约;让老师去点燃思维、点醒智慧、点化灵魂、点拨方法;让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快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和谐师生关系,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情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内在诉求。

再从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和行为方式的分析看,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出现了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现象,如下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现师生角色和行为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我们力求通过本课题研究,期望探索一条触摸教师职业幸福的路径:课堂上不唱独角戏、不能累而无收获;追梦把教师的希望与憧憬化为学生自己的期望与“内急”、实现教与学同频共振、让自身轻松让学生成功;课堂变粗放为集约;让老师去点燃思维、点醒智慧、点化灵魂、点拨方法;让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快乐。

表1

img33

二、研究视角

(一)关键词界定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内心体验。它是人类情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情绪、情感、情操三个层次。人的认知活动,都伴随着情感因素。人的情感状态制约着人的认知活动。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起着启动和激活的作用。

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师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强弱;学习环境;班级学习心理氛围等。学生是由主观体验、生理反应、表情行为组成的情感实体,包括情调、心境、激情、应急、热情等方面。

对策:指为完成某项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方式、方法。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根据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班级学生现有的心理素质、认知水平等因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调整,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反馈和对学生的学习准备计划、学习方法、归因倾向等方面的指导和教学管理方式的改变,从而促使学生在和谐、合作、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实现自我调节,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和提高学习效率。

(二)研究目标

力求通过探讨影响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此进一步探讨、研究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学习心理辅导的策略,探索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学习心理辅导的可操作性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效益和质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推动课程改革,帮助学生树立和形成科学的“三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意志、情感的研究,解决目前部分学生不思进取缺乏朝气的实际问题,探索一些育德育心的可行方法,为学校德育,也为政治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寻找出一条可行的“路线图”。总结课题实践中的典型个案,使参研人员获得成功教育的乐趣,为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寻找可行的突破口。

(三)研究假设

西南大学张大均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心理因素划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我们认为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燕国材提出的公式:A=f(I,N),A为学习成就,I为智力因素,N为非智力因素,f为函数。也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成绩=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既受到了来自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即认知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来自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即情意因素的影响)。我们知道,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但由于我们的能力水平及时间精力有限,加之,我们认为影响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认知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情意因素),因此,我们不打算就影响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智力因素(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情意因素)全面展开研究,我们主要研究影响中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非智力因素(情意因素)及其对策,特别是影响中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动机、热情、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因素。

学生具有可塑性,我们设定教师、教材、班级、学生为四个变量,其中教师的情感、对教材加工处理艺术、和谐积极的班级文化为自变量,学生情感发展为因变量(对老师“感情”、对学习教材内容热情、对班级有依恋归属感)。

F(教师关爱、教学激情、教学艺术,班级和谐)=Y(学生情感健康发展)

三、研究对象、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校高中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全体学生和高中政治课教师。

(二)理论基础

1.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 J. )认为,任何人的认知发展都要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阶段。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行统一的学科,要解决学生外在行为上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学生内心认知上的问题,只有将思想政治课教材上讲的道理内化到学生的情感之中,才可能真正起到政治课的德育作用。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系统的内化过程,是一个协作、合作的探究与创新的过程。主客体(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知识、学生与教材)的相互作用正是认知过程的本质所在,学习过程必须由学生自己积极参与,不是在教师的强迫之下被动地参与,教师是学生探究知识过程的合作者、指导者,而不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学生发展水平分为: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桥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在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潜在的最高发展水平的关键。

3.情感教学心理学。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是与个性及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的情感力量和认知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

4.中学生心理学。把握中学生心理特点特征,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提供方法与理论指导。

5.国家政策。本课题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精神为指导,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文件精神,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纲要》为研究政策导向。

(三)研究原则

1.实用性原则。注意实用性原则,一是要做到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二是要做到“研以致用”,不要偏离研究的根本目标;三是要注意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在这个原则下,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搞好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创新性原则。任何一种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并对原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再认识和赋予新意,使已有的研究成果得以发展,实现再创新。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心理及其指导方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质量。

3.开放性原则。当今世界是知识、技术更新快的信息时代,如果不广泛接触外界信息,就会失去研究的意义。只有坚持开放性原则,密切关注教育形势的发展,才能使课题的研究具有前沿性、指导性,在教育改革中得以普遍适用。

4.针对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借助于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理论,同时考虑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的特点、不同层次(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现有基础等诸多因素,联系课改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5.普遍联系原则。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的提高不是单学科的,与相关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充满矛盾的和谐统一体。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心理,要与其他学科有机联系,与实际生活、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等相联系。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根据课题的研究对象及目的,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学生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及其分析,为课题研究积累第一手可信材料。

(2)个案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典型个案分析,探索学生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心理方面的规律,以点看线,以线看面,研究影响学生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心理的要素和形成良好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心态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3)文献研究:收集有关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和研究信息,总结吸收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保证课题研究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行动研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检测课题研究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影响,收集反馈信息,进一步促进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成员讨论、交流,及时交换研究心得,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

(5)对比研究法: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可信基础。

(6)经验总结法: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及时召开座谈会,总结阶段工作,交流经验,分享成果。特别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四、研究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谈到:影响学生学科学习的情感源有教材、教师、班级、学生本身四个方面,因为我们是一线教师,故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解决高中学生学习政治课的不良心理上,着力从教材研究、班级管理实践、学生自主互动学习、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构建高效、开放、全健康的各种类型课的教学模式等实践策略的研究上,以“学案”教学实验、构建和谐班级文化实验为研究实验。具体表现在:

(1)调查影响我校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机、动力、兴趣、情感、意志等情感因素,同时进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调查高中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缺乏热情和动力的原因、分析产生这些状况的原因。

(3)积累一些“差”转“优”、“中”变“优”的典型个案,探索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积极性的有效方法,编写出版政治学科学案教辅资料,形成“校本教材”特色。

(4)追踪调查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好的学生,探讨良好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要素及形成规律,探索一些育德+育心的可行方法,为学校德育也为政治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寻找出一条可行的“路线图”。

(5)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热情、兴趣,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积极性的途径和方法。

(6)进行研究含实验总结,归纳提炼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操作途径,撰写相关论文,注重研究成果辐射推广。

五、研究措施

(一)探究影响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情感源

通过专家指导、理论学习、数据分析、课题实验,我们初步明确:影响学生学习情感源主要有教材、班级、教师、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如图1及表2所示:

img34

图1

表2

img35

(续表)

img36

(二)开展“情知互动”高效课堂的实践

1.“学案”教学实验的主要内容

(1)探究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与老师一同进入求知、探究状态体验生成的方法。

(2)探究以问题为课堂教学纽带的“问题设计”方法,实现目标由问题来触动、过程由问题来激活、质量由问题来解决,让学生“心动”“脑动”“手动”“口动”,点燃思维。

(3)探索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用方法。

(4)探究构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活动课不同课型高效、开放、健康的教学模式,总结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总结提炼情境创设→问题解决→巩固练习的三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信度与实效,提高育人效果。

(5)开展“师师导师制”“师生导师制”“生生导师制”实践活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素质提高探究总结一条可行性方法与路子。

(6)进行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借鉴、模仿的教学方法。

(7)以学案教学实验成功经验为基础,为落实课程改革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方法研究奠定基石,推进新课程改革扎实进行。

(8)以学案教学实验为载体,探索和谐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生共赢”的实用方法与手段,编写出版政治学科学案教辅资料,开发“校本教材”资源,撰写相关论文提高学科教学声誉。

2.构建班级育心文化研究实验的主要内容

实验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主线,提高教师工作水平,增强班级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探索“育德、育心”的可操作路径,为学生有效学习与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优化学生情感。

(1)改变单纯教师“管”的班级管理方式,探索依靠“公约”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法,实现由“主管”到“主理”的转变。

(2)探索通过开展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

(3)探索以人文教育为特色的班级管理方法,推进人文教育。

(4)收集班级育心文化的可用素材(含名言警句、优秀文章、典型故事、经典案例)、分析班级管理的典型个案,撰写德育方面的文章,探索德育活动与时俱进的策略。

(三)提炼高效“有情”课堂的操作步骤与基本流程

经过几年实验,我们经过提炼“学案教学实验”经验,把有情、高效课堂总结为三步八要素的操作方法。

第一步,确定教学标高:根据考纲与教学的内容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尤其是知识层面的教学标高。

第二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景、预设教学问题:根据年度时政热点与四川本土的材料,按照高考38题或39题的命题模式设计2~3个教学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在出示问题后组织学生思考5分钟左右,选择中等程度学生1~2名回答。

第三步,确定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确定教学的标高进入知识点教学,采取忆一忆、填一填、读一读、想一想、听一听、看一看或品一品、议一议、做一做等环节组织教学,知识点部分教师着重讲解知识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易混易错点、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看一看、品一品用近几年的高考题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反映情况进行解题指导与方法点拨,最后用5~10分钟进行反馈练习、强化巩固。

八要素:忆一忆、填一填、读一读、想一想、听一听、看一看或品一品、议一议、做一做。

高效“有情”课堂教学的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img37

(四)释放政治课学习情感因素的对策

1.欣赏: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言“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欣赏”,一句赞赏可能让人在阴霾里看到灿烂的阳光,为犹豫的步伐注入自信的力量,让孤独的心灵得到关爱的温暖,我们反对做“一句师”,我们倡导欣赏朋友、欣赏学生、欣赏老师。

2.爱心:有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心”是成功的金钥匙。我们高举“人本关爱”的大旗,以提升学生生命价值为教师的天职,关注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分享学生成功的方方面面,同学生同苦同乐,表扬、激励、宽容,为学生发展奉献时间、精力、心智。

3.育心: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以加强心育为主题组织了一系列主题班会:如新心梦(新学年开班)、只因心在梦不落(确立新目标)、走出心墙(克服不良心理)、一片心香(培育好心境)、阳光心灵(和谐)、勿让心情发霉(经验交流)、心在飞(前进动力)、积极心理暗示、心飞扬(激情高三)等。

4.激励:通过每周寄语、考前寄语、批改作业鼓励评价、谈心鼓励等方法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评选“学生之星”“创建文明班级”“评选星级寝室”等活动创优争先。例如在学生高考前夕,我在教室黑板上写下“寒窗苦读孕底蕴、欢欢喜喜,大考独占鳌头;学海拼搏铸霸气、潇潇洒洒,高考尽显风流”。通过目标激励让学生自定发展目标,发挥目标管理的功能。

5.文字润泽:我们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优美的古诗词、优美的散文、名言警句等,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感悟教学美。

六、研究成果与效果

(一)认识成果

1.深化了学习有情、以情施教的认识:人的心理过程是情知结合、整体作用的过程,学习是一个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互相作用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处于乐学状态时,学生才学得最好。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情施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知识、情感、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和谐师生关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有效途径。

以情施教必须着眼最近发展区。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发展,高效的教学是不断地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在发展区。美国学者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使教师传递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应当是:学习的课程超越了学生旧有经验的要素,按照旧有知识与技能、习惯性思维与活动方式已不能解决难点问题,不能克服障碍,这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想想、查查、试试、做做”能够加以解决,这种联系才是适当的。因此复习高效课堂应该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基础但必须是走向超越,“跳一跳、够得着”。

2.深化了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教师每天都在不确定的教学环境(相对稳定的物化环境、不断变化的心理环境)中通过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内容“法定知识”与学生接纳“不确定性”的矛盾,以研究学生(生活背景、知识水平、思维特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年龄特点等)、加工转化教材(筛选、组织、分配、创造)、确定教学媒体、总结自己经验、学习他人经验为要素,确定每节课预期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基本流程,采取一定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经过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生成,让有生命的学生接纳直至内化“法定知识”,进一步转识成智、培养个人知识,达到“法定知识”学生个人化,再升华为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基石与动力的价值追求,这就是教学。

3.初步探索出情感学习的主要特征

①以问题为纽带。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坦言“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思想的诞生”,我国教育先贤孔子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知识传授而是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问题为纽带,它解决的问题依然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但它更侧重对理解运用能力和综合迁移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纽带就是目标需要问题来触动、过程需要问题来激活、质量需要问题来解决。以问题为纽带的重心是让学生“脑动”,点燃思维。

这里的“问题”不是就知识论知识,不是复述再现教材知识的问题,不是教师说前半句学生答后半句的提问,更不是“对不对”“是不是”的“句尾”累赘。问题应该以知识产生对象和运用情景为内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知识的适用对象和该知识解决问题的要求,有较高的思维价值、思维含量和启发性,能够成为引发学生分析思考的兴趣,体现学习主题的内在要求。

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复习教学其难点在问题设计,设计问题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度、参与度、解决问题对知识的生成度与目标的达成度;问题设计立意要深、切口要小、指向要清,问题要依据学情有梯度。

②以学生为主体。日本学者佐腾正夫在《教学论原理》一书中指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智力的积极性,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发展知识、技能具有决定性意义。”以学生为主体,关键在学生“动”,“动”不仅表现为“口动”“手动”主要在于“脑动”,开启学生心智,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悱悱然”→“跃跃然”→“馨然”→“恬然”,使课堂教学不断传递学生的“笑声”“赞美声”“惊讶声”,是衡量教学成败的关键“尺标”。教师应该是高妙的“布棋手”,巧妙设置情景让学生思维进入思考的天空,恰如其分地点拨“茫点”剥开迷雾,教师要敢于放“风筝”,大胆地将时间还给学生,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口、手、脑”联动,在方法指导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生已用知识储备,让学生自己感悟做学习“主人”的幸福,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③以方法为核心。常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常说“会道者一缕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斤铁棒打苍蝇”。方法比知识重要,复习课根据高中政治学科实际主要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概括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系统法。在解题过程中基本题型的解答方法应该继续强化。特别说明的是当前指导学生“自主生成”是值得探究的重要方法,不论什么方法都要坚持。

④以知识为基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政治学科能力的载体,是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依据。复习课教学首先要对知识点的基本内涵搞清楚(包括含义、地位、特点或特征、主体等);二要与相邻、相近、相关的概念对比,弄清易混易错点;三要进行知识重组,依据知识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由“知识点”到“知识树”再到知识立体网络;四要弄清知识的适用范围,解读与探究知识点的命题切入点。

(二)技术成果

经过三年研究,我们基本探索出了政治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即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用爱心、激情开启学生心灵,用欣赏、激励让课堂有情,围绕三维目标,把握高效课堂三段基本流程,立足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学习主人。

基本探究出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围绕促进学生发展总目标,搭建系列化、规范化、人文化、生活化主题班会活动平台,立足培养学生“爱自己”“做现在的事”两个突破口,建立“自主管理公约”、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导师制三大保障机制,运用节假日、传统优秀文化、榜样示范、多元激励四大教育资源与手段,不断强化学生成功体验,生成热情学习的持久动力,使学生青春快乐、学习有趣有为。

初步形成学习情感的表征维度。①学生的动,“动”不仅表现为“口动”“手动”主要在于“脑动”;②学生状态,学生能否“悱悱然”→“跃跃然”→“馨然”→“恬然”;③学生的音,课堂上学生是否获得“笑声”“赞美声”“惊讶声”。

(三)物化成果

在课题研究中参研青年教师撰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学科教师主动撰写教研论文,2007年下学期至2009年共发表文章4 篇,有25篇论文分获国家、省、市、县论文评比等级奖。出版教学参考资料4本(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如2007年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开始进行“学案”教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总结提炼出《“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感悟》一文获成都市2007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在此研究进程中,我们开始侧重于学生情感方面的研究,总结提炼出《摸准脉、激活脑、调动手、悟出法、赢得笑》一文获成都市2008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教师的生源性委屈及教育对策》一文获成都市2008年中学德育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三年学案教学改革实验总结报告》获成都市2008年教育改革与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2009年我们侧重于解决前期研究出现的问题,总结提炼出《高中政治课高效课堂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文获成都市2009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让教研踏歌而行,触摸教师职业幸福》获成都市2009年教育改革与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

(四)实践效果

1.和谐教研组建设取得成效

(1)华阳中学是严格实施“教师双向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而充满激情挑战的学校,教师流失而引起教师工作责任感不强在过去一段时间比较严重,政治学科教师“走走来来”的现象比较突出,2004~2005年先后有四人离开,特别令人关注的是2007级之前年轻教师全部是在高一、高二轮流转,严重挫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实施课题以来,我们力图实现“课题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研究目的,首次连续两届实现年轻教师在“导师”带领下完成“高一到高三”的教学循环,控制住了教师流失的局面,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良性竞争的关系初步建立,奠定了和谐教研组建设的基础。

(2)师师“导师”制运行成效显著:我们在学科内部建立了“以老带新”的“导师”制度,同时在高三建立了“以经验丰富的带首次上高三的” 的“导师”制度,既和谐了教师关系,同时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起到了保证作用。

政治教研组在2008年被双流县人民政府华阳街道办事处评为“先进教研组”。

2.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

(1)教学观念革新取得进展:一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得到强化,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得到较好落实;组织活动得到一定的加强,“满堂灌”的现象得到遏制。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等得到较好落实,研究学情得到重视,指导学法得到加强,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基本形成。三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落实。

(2)教师责任感、积极性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自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研究组成员做到了教学零事故;二是主动上公开课的人数大大增加;三是参加学校科研课改月献课、赛课及县级赛课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3)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2007~2010年高考、年段统考中,华阳中学高中政治学科成绩均列双流县前1、2名。

(4)年轻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大大提高,年轻教师“成熟”步伐加快:突出表现在学校的各类评优选先政治组年轻教师人数有增加。在2007年双流县首届青年教师“新秀杯”赛课活动中,参研教师唐杨、焦雪玉获得一、二等奖。

3.“学案”教学实验在一定范围的影响

(1)在双流县高三政治学科教学中产生较大影响:自2007年县高三督导“学案”教学得到县教研室领导充分肯定后,张贵平老师在双流县高三教研会议上多次作专题发言,并印发《财政与财政政策学案》示范稿,学案教学在双流政治课堂得到推广。

(2)在成都市高三政治学科教学中产生较大影响:“学案”教学经过实践成绩显著,受成都市教科所安排,2007年3月28日张贵平老师在成都市高2007级政治高考备考教研会上以题为《精细实活抓质量、激情燃烧谱华章》作专题发言,其发言材料分布在成都市教科所网站,在成都市高三政治学科教学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3)在成都市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自2007年3月28日成都市高三教研会后,先后有都江堰市政治教研员带队的政治教师17人、仁寿一中与清水中学高三政治教师一行8人、邛崃市部分政治教师一行6人、成都市华西中学高三教研组、成都市安仁中学、四川师范大学附中、南江县教育观摩团等来学校观摩学习交流。

在学案导学实验过程中,我们曾向中国教育学会组织来校进行学科教学指导的中国教育学会专家、北京市专家进行了汇报与课堂演示,受到了专家的指点与充分肯定。

4.学生的发展及师生关系的极大改善

(1)实验班学生成绩直线上升(如表3所示)

表3

img38

(2)师生关系走向和谐

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师生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我们每年都在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总体上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一直在90%~98%。这里征得学生本人同意摘录高2010级23班梁鸿(现为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在毕业离校之际给张贵平老师的一封信:张老爹:

不知道该用什么称呼您呢?觉得这样叫您更亲切吧!也不辜负您平时叫我鸿儿,但首先说明叫您张老爹并不是说您老哦!相比我的父亲,您似乎显得要年轻哈。

记得您高三给我们上的第一节政治课,对于您的课印象很深,尤其是您的笑容,因为您的笑容给人亲切,还有您的课,觉得很有激情,虽然我的政治学科成绩不好,但坚信在您的教导下还是可以上得去的,所以就爱往您哪儿跑哦!而每次您都耐心地给我讲,一直到我完成高中学业。

还记得那次我找您问问题,您给我讲了许多其他的事,当时感受到的是您的爱心,还有您的和蔼,更能够感受您的伟大,默默中帮助他人,有时似乎忘了您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您说:“一切困难,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不管生活中会遇到多少困难,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永远铭记。

高三的时光似乎过得真快,让我们师生之间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交流与沟通,但一年时光已足够让我值得去珍惜那种种回忆,回忆里有您的教导,还有我们学子们的努力,共同编织成一年的学习生活。我不知道该用何语言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也许是我的幸运!

也许老爹您还不是很了解鸿儿的吧!不知道您心中的鸿儿是怎样?但应该还是个乖学生吧!因为家庭的种种原因,就变成了我现在这样的哦!跟您说个秘密,我最爱看的就是我爸的笑哦,但说实话,我爸似乎却很少笑,也许是因为生活所影响吧!也许是爱笑的时候我没机会看到。

不说那么多了,还是说说学校吧,哎,学校还真快乐,同学、老师在一起,快乐由此泛起,心中还很舍不得呢,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总要分别。所以啊,留下老爹的联系方式,哪天想老爹了,可要找老爹的哦。

其实最想说的还是感谢上天,让我来到华阳中学,更感谢上苍,让我遇到老爹您哦!真的,其实从您的身上不光学到知识,更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也让我多了一个老爹了,多幸福啊!作为您的学生,请允许我说一声:张老师,谢谢。

最后,老爹工作辛苦,也要注意身体哦!

祝,老爹天天开心、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您的学生:鸿儿

2010年6月8日

(3)研究取得的社会效益

2006年《四川教育》7、8期对张贵平的班级管理与教学方法作了介绍。

2009年《中国教育报》4月13日第4版、4月15日第4版对张贵平的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方法作了介绍。

2009年《四川教育》第5期第10页对张贵平老师教育学生的个案进行介绍。

2009年《成都商报》5月16、17日对张贵平的班级管理与教学方法作了介绍。

七、问题讨论和后续研究方向

1.“学案导学实验”对教师而言有利方面:一是减轻尾段学生尤其是学习习惯差的学生的管理难度,因为学案教学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同时教学许多环节是学生自己作为;二是特别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三是迫使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与学生,进行大容量多方面的教学准备。但创设教学情景、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知识重点、易混点知识关联点、知识体系建构、巩固练习题目等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辛劳动,显然“学案导学实验”对教师而言有“增负”之实。

2.开展“教学情景创设”“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是学案教学的难点所在,对教师基本功是极大的考验。怎样寻找到一条快捷而实用的方法我们一直没有实质性突破。

3.如何调控学生参与的度在教学操作层面有难度。俗话说:“编筐编篓、难在收口;描龙绘凤,贵在点睛。”“学案导学实验”在问题提出后,学生必然进行思考与讨论,同桌间、小组内讨论有时候不好进行时间控制,时间少了一是讨论不深入,二是学生意欲未尽;时间多了一是部分学生“闲聊”,二是教学流程必然出现前松后紧,反馈可能不到位。

4.“问题由学生提出”对层次低的班无法操作:“学案导学实验”的理想境界是教师进行“教学情景创设”后学生自己“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但实际上层次低的班的学生根本提不出适宜的问题。

总之,课题研究实施几年来,我们试图寻找一条素质教育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集约型”道路,力求探索出“高效、开放、民主、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教学本是永无止境的艺术、教学本是无定法的历程,所以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进一步探究,但我们深信:心动就要行动,用心谋教就一定会有回报!插上了情感“隐形翅膀”,定能让教育的天空更加蔚蓝!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钟启泉.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安福. 中学生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傅宏.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俞文钊. 管理心理学[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7.勒玉乐. 反思教学[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8.李晓文,王莹. 教学策略[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施良方. 学习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0.吴志宏. 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1.时饴译. 教学行为指南[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2.荆建华等译. 教学模式[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3.李森. 教学动力论[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4.张春兴. 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15.白学军等译. 心理学的邀请[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6.毕淑芝,王义高. 当今世界教育思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7.查有梁. 教育建模[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18.陈安福. 学校管理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9.孟万金. 优质高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0.意·亚米契斯. 爱的教育[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21.郑和钧,邓京. 华高中生心理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课题负责:张贵平 涂春华

主研人员:张贵平 涂春华 王玉兰 唐 扬 赵 蕾

     焦雪玉 高玉琼 慎晓松

执  笔:张贵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