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知活动中一定伴随着情感因素,情感在人的认知活动过程中始终起着启动和激活的作用。学科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情感是影响学科教学活动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学科活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语言表达,而且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动力系统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学生的情感更是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活动效果,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效果。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和情感活动过程是有机的整体,教师和学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效的情感交融,教学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要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
然而,从我们对高2007级的两个班、高2008级的一个班、初2008级的一个班、初2009级的一个班,共295名学生和高2007级的15名教师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中发现:
学生认为学习是自己事情的占被调查人数的65%,在课前能主动预习功课的占6.4%,学习中喜欢质疑问难的占15.2%,能主动学习的只占34.2%,对学习充满信心的占到30.1%,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占29.15%。还有44.4%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调查还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个人意志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学生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情、少情的现象。
从教师的角度看,10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从情感教育入手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而有60%的教师认为在当前的学科教学中基本没有运用情感因素,53.3%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困难来自于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激情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再有,从时代要求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看,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依赖群体而生存,生活才会更有意义,社会也才能向前发展。在群体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与他人交往的强烈的主观愿望和客观需求,要交流、交往,就必须投入情感,付出真情,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情感教育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将来生活的需要。积极的情感具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兴趣、感染学习对象、强化认识活动、形成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等功能。
综上所述,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就是根据我校学科教学中的上述现状,根据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规律,以及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提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各种积极的情感影响,旨在丰富师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情感机能发展,在认知活动中培养师生良好的情感品质。通过情感教育,以促使他们的动机、态度更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使之成为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情感丰富的主体。
我们希望借《文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探索出一种较为有效的并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二、研究视角
1.关键词界定
学科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主体,只关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然而,现实表明:学科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还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情知并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在教学中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就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是学生乐学的关键。这一教学观念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情感教学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内心体验。它是人类情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情绪、情感、情操三个层次。
情感教育是指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积极的影响,陶冶其情操,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感,良好的情感品质,以及控制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帮助学生消除各种情感情绪障碍,克服各种消极情感的活动。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使人的情感层面不断走向新的高度,是对人的情感发展作教育引导的综合性行为。
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采取的行动方式和方法。情感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的具体方法问题,而且是教育的理念问题,它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策略,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
2.研究目标
根据中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学校教育实践,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可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就是要培养学生关心自己的生命,乐于参加各种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各项活动,在学习、生活中不畏困难、挫折,敢于竞争、团结合作,不断自我超越的积极情感品质。
(2)培养乐观、进取的学习情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探索精神、责任感、成功感和自信心等情感品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激发、调整自己情绪情感状态,克服困难,达成学习目标的能力。
(3)培养人格和道德方面的情感。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不怕困难、挫折,乐于接受挑战、敢于创新和自我超越的情感品质。学会认识和理解别人和自己的情感,初步掌握激发自己积极情感和调整自我情感的能力,培养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培养审美情感。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使学生初步欣赏美、体验美,进而培养良好的美感品质和美的行为。
(5)培养劳动创造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对他人、家庭、社会的爱心,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热爱关心集体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生活自理、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情感。
(6)培养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对学生充满热爱的情感。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育才能成功。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只能产生于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的心灵。
(7)培养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能力和提高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水平,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处于最佳情绪状态。
3.研究内容
实施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情境创设策略。任何一门学科的情感教育都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和谐的良好气氛中进行。这种气氛一方面来自于师生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另一方面还可设计一些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的、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或者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与教育活动相关的问题情境、图像情境、生活情景等,将学生置身于现场之中,解除自己的情感防卫机制,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达到真情流露的效果。
(2)情知互动策略。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不全是通过教师讲解达到的,而是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知识的滋味,去品味其中的感情才实现的。一句话,要激活经验,让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交织起来,“以读求悟,读中见悟”,使学生真正与知识产生感情的共鸣,从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感悟知识的主体,营造情感氛围,提供感悟契机,架设一座沟通学生“主观存在”与教材“客观存在”的桥梁,让学生获得生命体验,把知识转化为一种情感,进入感悟境界,以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3)自我体验策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情境或者设计各种让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受到启发,受到感染,使学生体会到“我要这样做,我能够这样做,我应该这样做”,也可使学生与自己原先的一些情感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真实而丰富的个体体验,因为体验是强调人的内心感受,是学习者本人自己亲历的体验,是他人无法替代的。
(4)以情动情策略。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情绪的相互感染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情绪情感的感染力,使人在接受他的影响时毫不勉强,是心甘情愿的。情感教育就需要以情动情,以情育情,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情感。特别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遇到情感障碍时,就更需要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身火热的情感消除情感障碍,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由于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而更加充满自信,进而以更高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情感源”是多方面的,除了来自于教师,还可以来自于伙伴、家庭、社会。积极有效的情感教育,应该是从诸多方面创造积极的教育影响条件。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本校初中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部分学生和本校高中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部分学生及相关教师。
2.研究范围
初中部分语文、英语、历史、思想品德和高中部分语文、政治、历史学科。
在政治学科教学中,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实正直、同情宽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科学等,使学生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应有的积极情感,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强化社会责任,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祖国语言的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章主题思想,进行恰当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道德品质以及积极的情感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写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一定程度都是很好的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可以据此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深刻影响。
在英语学科教学中,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实施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以及改革开放、世界文明教育。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进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3.研究方法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情感学和教育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确定研究方法为:观察法、个案分析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
(1)观察法:重点观察研究对象的交往能力、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并及时做好记录工作。
(2)个案分析法:收集研究对象的典型个案,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3)调查法:根据情感的各项指标要求,设计调查卷,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趋势。
(4)经验总结法;采用边研究边总结的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5)行动研究法:将研究过程如实地记录下来,从中找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制订相应的措施,再继续投入研究,反复进行,直至完全解决问题。同时借鉴愉快教育、情境教学、协同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解放出来。充分挖掘教材,寻找知识实施点,并考虑哪个环节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去训练。情感训练应以知识为中介,构建情感素质内容、教学内容、训练方法的三维坐标。及时写出教后记,教后心得,提出改进方案,定期交流,定期做纵向、横向比较。
四、具体措施
1.确定研究方案,申请课题立项
查询、收集、整理课题相关资料,落实课题参研人员的实践研究任务;组织参研人员学习相关的理论,包括《心理教育》(陈安福著)《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著)《高中生心理学》(郑和钧、邓京华著)《教育心理学》(张大均著)《教育管理心理学》(陈安福著)《教学论》(李秉德著)《情感教学心理学》(卢家楣著)《情感德育论》(朱小曼著)等十多部有关情感教育的作品,并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所有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都参加了课题培训,听专家讲座20多次,召开课题组会议达30多次。建立和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理论学习制度、资料收集和保管制度、论文撰写和阶段性成果总结制度、研究人员的奖惩制度、经费来源和使用制度。
2.组织问卷调查,及时汇总分析
设计了两次有关情感教育的调查问卷,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有关情感教育的问卷调查,对前后两次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分别对两次教师、学生的调查进行了数据对比,写出了四篇调查报告。
3.开展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
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首先从学科教学设计上入手,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课程、内容和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进行设计。根据情感学理论,学习过程是个体对外来信息知觉、编码、储存、重组、激活、提取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与之相适应,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与教的模型。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情感目标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设计情感教育的情景、题材和事例,在学科教学中把情感教育贯穿于始终。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担任一次课题研究的公开课、观摩课或交流课。课题组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等多达60次数,每次公开课后,课题组都要组织对每一节课进行分析、总结,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课题组每位老师把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体会、体验、经验、认识、反思等形成书面材料,写出了20多篇经验性文章。这些文章有的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其他的获得省级、市级、县级一、二、三等奖。
4.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开展情感教育
高初中学生身心的最大变化,是他们自我意识的迅猛发展和青春期生理机能的逐步成熟,这使他们的情感日益丰富、深刻,高级情感初步形成,在他们心目中,自尊感、荣誉感、友谊感的地位越来越重。初中生开始树立自己的偶像,对异性的好奇和兴趣、自我意识的发展等方面,特别需要情感教育的引导。 因此,我们针对初中生的特征,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给予他们真正的关怀,扩大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信任而少压抑,多感染而少说教。使他们真正敞开情感的大门,学生们把老师看做自己的朋友或亲人,随时向老师们吐露自己的心声。
5.通过教学内容开展情感体验
各学科教学内容,都具有情感教育意义,我们深挖教材中所蕴涵的情感教育功能,从数理化的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鼓励学生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追求;在语文、英语、人文学科、艺体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6.通过教学情景激发积极情感
在学科教学中,老师们通过教学内容在师生头脑里的再现,通过教师自身情感的移入,通过生动教学语言的渲染,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展现,创设扣动人心弦、净化人心灵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产生了良好的情感感染力,学生在其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有利于解决情感冲突。
7.采用形式多样的情感教育方式
情感教育涉及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因而具体的教育方式也应多种多样。我们具体采取了:
①在学科教学中以理育情。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改变学生的需要来影响他们的情感。教师向学生讲解人类情感的意义,知道什么情感是好的,什么情感是不好的,让他们掌握如何了解自身情感的弱点,如何理解他人的情感,如何促进人间情感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知识。
②在学科教学中以境育情。即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的情境,提供良性的环境刺激来对学生施加影响。
③在学科教学中以美育情。通过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活动来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并交流美的感受,在接受美的情感时,把丑恶的东西从自己情感的领域中排挤出去。
④在学科教学中以情育情。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相互感染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情感。
⑤在学科教学中以行育情。即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落实到学生的行为活动中。
8.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现代教学则是以学生知识的获得、智能的发展为标准。在实践研究中,必须改变教学效益观和评价方式,强调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评价教学,综合地评价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长,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五、研究成果与效果
经过四年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和实施情感教育,探索学科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效。
(一)取得的研究成果
1.深化了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性认识
(1)能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感。学生学习效能感的提高与他们的学习动机、注意品质、记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成就感等直接相关。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业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2)能提高学生学习策略。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在学校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良好学习策略的形成及迁移直接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态度和情绪。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3)能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交往能力。学生的情感包含了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在中学这个特殊的生理年龄阶段,同伴间、师生间的交流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4)能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题、困难,他们也正是在解决这些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得到了成长。良好的意志品质正是解决学习困难的前提,解决学习困难的过程又是培养他们意志的过程。
2.初步探索出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方法
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学习策略、交往能力和意志品质为目标,探索总结出了以“寓”“引”“创”为特点的学科教学实施方法。
(1)在学科教学设计上,突出一个“寓”字。“寓”就是寓情感教育的目标于学科教学。学校提出了六个原则:贯彻平等原则,处理好师生关系;贯彻动机原则,处理好学生内在动力与学习内容之间关系;贯彻成功原则,处理好学生成长与自我定位之间的关系;贯彻创造原则,处理好学习内容获得与思维发展的关系;贯彻期望原则,处理学生现实水平与潜能发展之间的关系;贯彻成长原则,处理好学习过程与内在成长之间的关系。
(2)在学科教学实践上,突出一个“引”字。“引”就是引导学生自主领会情感教育内容。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实施内容,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在自主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
(3)在学科教学各环节,突出一个“创”字。“创”就是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结合各个教学环节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经历不同的情境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情感教育实施内容,提高情感水平。“寓”“引”“创”特色实施法,有效地将情感教育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统一起来,充分挖掘了学科课程本身蕴涵的丰富情感教育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水平和学习、生活质量。
3.初步探索出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行动路径
通过课题组全体人员四年的时间研究,基本探索出了一条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实践证明这策略和路径不仅可行、有效,而且技术操作性强,充分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三方面情感因素的交互融合。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教学活动开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通过问题情景、视频情景、音频情景、语言描述生活情景等,创设轻松、和谐、愉快、平等、自由的良好氛围,让师生都能解除心理防御机制,放松紧张情绪,以真情流露的自然状态投入教学活动。
第二阶段:情知互动。师生自然投入教学活动后,要遵循知情合一、知情平衡规律,既有认知活动,又有情感活动。认知是在充分、丰富、饱满的情感状态下进行,情感的激发、丰富又是在认知的过程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既有知识的,也有情感的,要充分发掘探究教学内容的知情因素。让知识的探求欲激发情感,让情感的迸发与丰富促进求知。进而充分实现教学内容的“知”与师生的“情”互动,充分实现教学内容本身包含的“知”与“情”的互动,当然“后者”的互动要靠师生的情感去促成。
第三阶段:自我体验。情知互动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迅速投入或进入学生个体的自主体验阶段,对前一阶段的“情”“知”做到涵咏式的咀嚼与感受,充分地、自由地徜徉在“知”与“情”的美的体验中,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与人生的美好,科学的奥妙与神奇,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活动中主人的快乐,当然此时教师也应有快乐的体验。
第四阶段:以情动情。在学生个体自主体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师生的情感发生交流和碰撞,通过相互之间(尤其是包括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诉说与情绪感染,实现情感与内心的相互感动,在相互感动的基础上,升华为情感的交融和燃烧,让情感的互动趋向高潮,在高潮中丰富、巩固认知成果,进一步实现智能和素养的提升。实现教学活动的完美落幕。
4.收获了大量的实践研究物化成果
课题组老师写出了许多有关情感教育的文章,有的获得县级以上一、二、三等奖,有的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优秀文章有:方义康的《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问题探讨》获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积极改革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方法》获成都市教科所二等奖,《如何做好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获成都市教科所三等奖。周亚南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科学学报》2007第5期上。李春秀的文章《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的个性培养》发表在《当代教育》2007年5期,《让爱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获成都市一等奖,《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政治课教学中的三个突破》获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并在《成都大学学报》2007年5期上发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初探》获成都市二等奖,《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2007年获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奖,2008年获成都市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邵河文的论文《浅谈课改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获四川省省级二等奖,《驾轻舟,跃龙门》获成都市教育课科学协会二等奖,《用发展的眼观看孩子》获成都市教育课科学协会三等奖,《英语教学Do RiMe——英语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获四川省心理学会二等奖,《我有哈利波特的魔棒——微笑教育》获成都市教育课科学协会二等奖,《老师,请用好你的权力》获四川省教育科学协会二等奖。贺青松《后进生更需要关爱》获成都市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高考诗歌鉴赏的审题技巧》获成都市2009年中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二)取得的研究效果
1.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通过“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通过绿化校园植树活动和环保宣传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园的情感,通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培养了学生文明、谦虚、乐观、宽容的良好品质。通过“看神七升天,树成才之志”主题活动,体现了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在“魅力双流”“城乡环境整治日”等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对他人、家庭、社会的爱心,尊重他人、助人为乐,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生活自理、创造性劳动、劳动服务的积极情感。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探索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责任感和成功感、自信心更足了。而且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调整自己情绪,学会了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成学习目标也得到了强化。在2009年1月,学生在华阳中学《菁华》杂志上的许多文章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培养学生人格和道德方面的情感。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不怕困难、挫折,乐于接受挑战、敢于创新和自我超越的情感品质。学会认识和理解别人和自己的情感,初步掌握了激发自身积极情感和调整自我情感的能力,培养和发展良好人际情感关系,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在2008年9月,课题组偕同学校团委组织的“感恩师情、感恩父母的”的征文中,学生良好的品质、感谢老师、感激父母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4.教师的改革意识、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得到明显增强。随着教师的教育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课题组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也相应提高。在课题组研究开始之前,课题组老师科研课题研究的意识较为薄弱,不少教师教了十多二十年书,没有写过一篇教育研究论文,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循环往复地进行着教书工作。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和课程改革的实施,课题组的老师越来越感到,参加科研课题研究,是实现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变的根本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年多的实践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达100多项,其中46项获得奖励,并形成了一批校本教材。
六、问题讨论及后续研究方向
(一)本课题实践研究特点
“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主要着眼于实施情感教育策略的研究,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情感教育的模式。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情感学关于情感发展的理论指导下,借鉴国内外有关情感发展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针对我国目前社会上“重分数、轻情感”的现状和应试教育中严重忽视学生情感发展教育的弊端,以“情感”为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线,与“认知”主线相结合,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学生,在教学中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引导学生愉悦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他人、爱自己的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形成对自我、对他人良好的学习心态及良好的学习行为方式,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能力协调发展,使学生情感素养和整体素质得到真正提高,使之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使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铸造华阳中学学科教育特色的品牌。
随着课题的进行,我们发现情感教育不仅指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积极的影响,陶冶其情操,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情感品质,以及控制自己情绪情感能力,帮助学生消除各种情感情绪障碍,克服各种不良的消极的情感活动。同时它更是教师情感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的情感教育要以师爱为核心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教师要把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贯穿于教学始终。
(二)课题后续研究方向
1.要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感到自然,而不能让学生感到生拉硬扯。
2.在学科教学内容和实施情感教育目标之间要找到最佳结合点,注意教学内容中适合情感教育的那一方面,以增强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情感状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3.要有意识地选取教材内容、有步骤地进行情感教育,而不是“随机取材”,以避免情感教育因缺乏系统性而造成某一方面被过多强调,另一方面则可能被忽视。
4.应不断增强各学科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角色意识。情感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成败的关键是学科执教老师主体的情感教育意识和实施情感教育的修养和技艺,尤其是学科教师自身必须有的心态。
5.各学科任课教师应该加强情感学理论学习。教师是学校情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情感认知水平决定其教育的行为。情感不健全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方式上容易急躁、焦虑、缺乏责任感,容易在学科上造成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所以要给予学生情感,为师者必先有丰富的情感。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不断学习和掌握情感教育知识,并丰富自己的情感。
6.应该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各科教材都具有较丰富的内涵和寓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教育内容,从教学内容特点出发,积极实施情感教育。
7.学科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时候,要防止走过去“德育实施”走过的一些弯路。着眼点不要仅仅盯住教材内容中与情感教育有某些联系的东西,要善于挖掘、丰富与发展,更不能重蹈“穿靴戴帽”的覆辙。
参考文献
1.陈安福. 心理教育[M]. 成都:四川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陈安福. 学校管理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朱小蔓. 情感德育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卢家楣. 情感教学情感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黄煜峰. 初中生情感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课题负责:方义康
主研人员:方义康 周亚南 贺青松 李春秀 邵河文
执 笔:邵河文 方义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