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和谐师生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个性品质,崇高的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本课题中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本课题试图探索并实践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新型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点:“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很多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今天的学校教育形势和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面临的社会大背景更加复杂,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和谐融洽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我们有必要在新时期特定背景下探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研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的课题是基于以下原因而建构起来的:

首先,学校发展需要。我校学生生源结构复杂,以学习行为习惯差、学力能力低下的学生为主体。我们必须面对学生现状,运用心理教育原理,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自身发展需要。要造就名校名师,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一大批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心灵导师。

第三,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需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益,倡导通过改善师生关系、融洽课堂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快乐和享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性品质是成才的先决条件,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成人的重要前提,通过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氛围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进而改善提升教学效益的心理学因素,使课堂形成一副自然生态的教学愿景,成为拥有民主、平等、健康、和谐气氛的学习乐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之下,构建和谐教育,重树教育本真,发展品牌学校,塑造育人名师,为我们课题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最为充足的现实理由。

二、研究的视角

(一)课题界定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从学生心理出发,运用心理教育理论,采取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治性等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心理疏导、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等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有效调节学生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和谐师生关系是由和谐与师生关系两个词组合而成。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特殊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中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和谐师生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个性品质,崇高的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会展示出良好的品质,人际交往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也很和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加强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能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协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本课题中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本课题试图探索并实践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新型模式。

(二)研究目标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先进的心理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促使实验研究对象和老师之间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为我校转变问题学生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可具体运用的育人模式。具体目标如下:

1.探索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新型模式。

2.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健康课堂。

3.运用心理教育原理进行班级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增强学生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5.改变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促进其行为习惯的转化。

(三)研究内容

1.研究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2.研究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的特点。

3.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和策略。

三、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2009级、高2012级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教育实验法:教师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尝试改进教育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来促进师生关系。

2.调查法:借助于一系列的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活动,对师生间的矛盾冲突、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开展课题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3.案例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寻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4.比较研究法:根据课题的特点,立足于实践调查,对相关的案例、活动调查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总结。

5.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四、研究措施

解决目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涉及师生之间、教学之间诸多方面的问题,其策略研究也应从多方面开展,我们课题组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实践研究:

(一)调查目前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首先是调查目前师生关系的现状

不良师生关系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所以完全有必要认真分析师生关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抽样调查了高2009级100名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知,体现师生关系融洽的选项所占比例仅仅为26.4%,说明目前师生关系存在诸多倾向性的问题,现简要总结如下:

(1)师生关系对立化。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学生畏惧,情绪不愉快,师生关系疏远,紧张对立;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师生之间教和学所维系的基本关系受到破坏,容易发生矛盾冲突,从而形成紧张对立局面。

(2)学生依赖习惯化。学生习惯采取服从的态度。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稳,无冲突。但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只是跟着老师走,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虽然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教师管理自由化。教师对学生放松指导,让其放任自流。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师生间缺乏感情交流,感情淡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不能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造成“我教你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2.分析目前师生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新课改中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代社会空间的转型给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师道尊严的历史影响、知识买卖者的关系定位、多元价值并存的冲突与融合、新的社会发展带来的教学相长要求以及全新的虚拟空间对师生关系的挑战等;另外加之“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高考中考指挥棒对师生关系的扭曲;教师自身责任感缺失及职业倦怠等。具体有以下几点:

(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很多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挫伤了学生自尊心,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的形成。

(2)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数”而奔命。不合实际的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那些学生受到排挤,心理极度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制、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日益紧张、尖锐。

(3)少数教师缺乏责任心,以经济利益作为衡量一切的准绳。首先是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主体意识不强,终生教育观念淡漠,“以人为本”的思想尚未确立。其次是缺乏爱心,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使得“人本关爱”理念成为一句空口号。有的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工作不负责任;有的教师法制观念淡薄,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有的教师不注重自身的人格和形象,起不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有的教师缺乏教育心理知识,不注重师生间心理沟通。还有的教师长期奋斗在第一线,身心疲惫,有很强的职业倦怠感。

(4)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空前拓宽,从学校教育获取信息的比例降低。而大多数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还有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严重忽视,这也是师生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

(二)畅通交流渠道,增进师生感情

我们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了解教师的师德、师爱、教学等情况,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课题组,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不定期举行“师生沟通会”,师生互提意见、建议和要求。开展“给老师写封信”“老师给学生回信”活动,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开辟“学生心语”“教师心语”板报专栏,加深师生情感交流。每个班教室后面设立“学生心语”专栏 ,让那些需要爱和关怀但又不善表达的学生、让那些受了委屈但又不善于当面解释的学生也逐渐愿意敞开心扉,向老师诉说心里话,让教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真实的想法,并及时予以积极回应。开展师生情系列活动,精心设计一系列主题班团德育活动,比如充分利用学校已经成熟的各种大型活动(如文化艺术节、科技周、英语周、毕业生节),师生同台献艺,融洽师生关系。

(三)拓宽沟通途径,家校共同促进

课题组在实践研究中,从组织建设到创新沟通交流渠道,给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成长空间。如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在年级设立心理协会,开展“5·25”心理关爱系列活动等。与此同时,我们拓展了新时期“家访”的有效途径,主动深入学生家庭,在学生家长和教师互动中融洽师生关系。如:坚持传统的亲临家庭的家访模式,同时运用QQ家访、校讯通家访、家校活动互访,还定期不定期分类召开家长会等。

(四)教学中运用行为塑造、肢体语言奖励、有效纪律管理模式建设和谐师生关系

1.行为塑造模式

这是建立在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师生交往模式,所以也称“新斯金纳模式”。这项技术经过我们课题组教师在实践中的改良,认为是改进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最有效的工具之一。这种模式应用在以下两种方式:①教师观察到学生完成所欲达成的行为,如果教师赞赏学生,学生倾向于重复该行为;②教师观察到学生做出不欲达成的行为时,忽视该行为或不予处罚该学生,然后称赞一位做得对的学生,做错行为的学生就不会重复该行为。

行为塑造模式对于增进学生学习十分有用,同时也能促进个人的良好行为,它使得教师在温暖、积极的情况下工作,并强调积极性、减少消极性;它可以帮助学生以渐近的方式来塑造行为,对每一步骤给予一点奖赏可激发学生兴趣并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案例】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来自课题组熊梅老师的个案

我所任教的高三21班一直以来都是老师眼中的差班,我刚接手时也这样认为,好多次我都想放弃。很多学生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为所欲为,为此我经常在班上训学生,批评他们的时间很多,但是收效甚微。我冥思苦想,不得其法。

后来,我们课题组学习了斯金纳的行为塑造模式理论,我突然感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心里明白应该怎么做了。进入高三后他们搬迁了教室,我趁此机会每天上课都表扬他们自从“搬家”后学习状况、学习热情、学习效果都有了很大进步,他们一个个眼里闪烁出异样的光芒。月底的考试,他们终于爆发了,考到了同层次的第一名。当我把这个喜讯告诉他们时,全班都沸腾了。

总结:行为塑造模式告诉我们,尽量多肯定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对待学生的问题,最好指出其他同学做得好的地方,让这位同学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2.肢体语言奖励模式

这是琼斯提出的一种育人模式。我们课题组教师学习后把它总结为三类技巧:利用肢体语言、利用奖励制度引发动机、借助提供有效帮助以引起学生注意。

我们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常规就是90%有效的肢体语言”,其次奖励制度是一套可以获得某些有用东西的方法,但教师所提供的奖励必须是真正能使学生为了获得它,而能够长时间努力学习,并表现良好的行为。而且只有当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合理地获取教师提供的奖励时,奖励才能引起学生极高的动机。另外教师要学会有效的帮助学生的方法,使用最短的时间(比如不超过20秒)提供个人帮助。

【案例】静悄悄的改变——来自课题组熊梅老师的教育故事

我是一个对学生较为苛责的老师,对待学生的标准与成人一样。因此经常会在课堂上因为学生的一点违纪现象而大动肝火。一天,某女生在课堂上不停地和同桌耳语,我用眼神已经示意她好几次了,但是收效甚微,她似乎更加肆无忌惮了,我问她“你在干什么?”她也不甘示弱,大声说:“我在说我过生日,你到底来不来嘛?”我感受到了她话中的火药味很浓,课堂气氛顿时特别紧张,大家都在看我今天怎么收场。唉,这节课的效果当然可想而知了,这是失败的教育!

后来,我们课题组讨论学习了琼斯的“肢体语言奖励模式”理论,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后来的语文课上,如果哪位学生再次出现这种“不和谐”,我一定会走过去,轻轻地、悄悄地拍着他的肩,问:“需要我帮助吗?刚才的内容有困难吗?”我发现这样一来,学生反而不好意思捣蛋了。

总结:肢体语言奖励模式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效地运用肢体语言辅助自己。教师在使用奖励制度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千万不要让奖励成为某些学生的“专利权”,否则学生会认为老师偏心。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应在极短的时间以愿意提供帮助的形式提醒他们,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善意的教育时,自然会非常和谐地配合你的教育。

3.有效纪律管理模式

这是教育家肯特尔夫妇提出的纪律管理模式。我们课题组老师发现果断的常规训练对我们在教室秩序的控制、管理上帮助很大,它可提供平衡、有力的方式与学生相处。教师不再用打骂代替教育,而是用一种积极的力量来取代它,包括给予清楚的期望、坚持正常的行为、执行明确的要求,但在执行时,态度是坚决而温暖的,且支持学生的情感和学习需要。

过去存在许多错误的观念。如认为:①好的教师自然有能力独自处理常规问题;②铁人纪律将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创伤;③学校活动能适合学生的需要时,就没有常规问题;④有些根深蒂固的行为问题,已超过教师的能力所能解决的范围。这些错误的观念,使我们课题组教师无法控制错误的行为,害怕会造成伦理或心理上的伤害,而不太愿意去面对不良行为的学生。我们学习后知道要坚持以下的正确观念:为了心理的安全,在常规训练之中可发挥学生最好的特质和能力;常规训练是维持一个高效率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这种果断纪律模式的运用,使得教室纪律得以在老师有效监控之下。有着纯正教室纪律的班级,其师生关系往往是和谐而稳定的。

【案例】学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班级5人上了本科线——陈冲老师班主任管理侧记

高2009级9班,一个典型的学习习惯较差、学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班级,即经过高中三年数次考试调整分班后的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在全年级800名后(全年级应届生1000余人),按理说是没有人能够考上本科线的,但是该班在高考中却有5人上了本科线,其中2人还是二本线。取得这样优异成绩,主要原因来自于班主任陈冲老师的纪律管理模式。陈老师灵活运用学校办学理念,适度张扬学生个性,留给学生一定自由空间,但是给学生定了一条铁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得破坏课堂纪律,不得在课堂上与老师发生冲突。陈老师反复告诉学生,甭管该项规定科学不科学合理不合理,只要在我班就必须无条件遵守执行。学生渐渐从最初的抵触反感到最后认同接受,直至变成了自觉的个人行动,一股自觉遵守班级纪律的正气在班上形成了。所以,在其他班级为课堂纪律尤其是自习纪律伤透脑筋的时候,该班的学习秩序已经被学校树为榜样了。虽然三年大浪淘沙似的调整分班没有给该班留下一棵“苗子”,但良好的课堂纪律学习秩序仍然使该班取得了超乎寻常的优异成绩。

总结:有效纪律管理模式告诉我们,要敢于管理,大胆管理自己的课堂,只有有效的管理才会产生有效的教育,有了有效的教育才会产生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以上的行为塑造模式、肢体语言奖励模式、有效纪律管理模式的实践运用之中,我们知道:每一位教师都是“调情师”,一定要真正了解学生,知心才能交心,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教师能够有效运用上述三种模式,学生就能得到好的发展,学生只有发展了,才会从心底里真正认可老师,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五)班务工作中使用交付责任、目标导向模式建设和改进师生关系

1.交付责任模式

这原是威廉·格雷瑟提出的一种师生行为模式。我们认为学生的责任是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要拒绝接受学生进行某些不良行为的借口,经常将学生注意力导向到能够被接受的行为上。

我们课题组强调了教师必须做的几点:①不断地强调学生的责任;②建立班规以促进班级与个人的成功;③学生有偏差的不良行为时,不接受学生的任何借口;④对不良行为,教师要找出适当的替代行为;⑤保证让学生选择了正确的行为之后,就会自然地伴随合理的结果;⑥在班会上经常讨论班规和班上的问题。

教师营造良好环境和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能力时所负的特殊责任是:①人性化:多关心学生,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②重视现在的行为:过去的就不算了;③强调价值判断: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评断其价值;④考虑替代的行为方式:协助学生选择更好的行为方式,并且给学生时间去证实自己是否能做到;⑤贯彻始终:追根究底,不断地检查,随时注意并给予增强;⑥不接受借口:不要允许学生找借口,相反地,要帮助学生重新计划他们的行为;⑦不处罚:让学生为自己负责,惩罚会抹杀学生的责任感。学生必须自己矫正并且重新计划自己的行为;⑧绝不放弃:投入比学生所希望还要久的时间。要得到显著的成果可能需一或两个月的时间。

【案例】人生责任自己承担——来自黄劲霞老师的冲刺高考措施

班主任工作一直被认为是烦琐的,事无巨细,而高三的班主任就更是如此。除了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各种表现外,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情绪、心理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从而在2009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建立团结和谐的班集体,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人生责任要自己承担;②建设班级备考文化;③抓细节,讲规范,重落实;④坚持开好“五会”;⑤重视理综学习,强调整体发展;⑥经常与学生个别交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⑦注重学法指导,讲求学习效率;⑧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竞争机制;⑨开展各种活动,缓解学习压力。我相信我们的辛勤耕耘一定会换来理想的成绩。

总结:交付责任模式就是要让教师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白自己的责任、义务、权利。但其中贯穿始终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并明白教师对学生的这份爱。黄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方案可以说基本上达到了这个要求。

2.目标导向模式

这原是德瑞克斯提出的一种模式。我们课题组老师总结如下:①常规不是处罚,而是教导学生能自我约束;②民主的教师提供稳定的辅导与领导,并允许学生在制订规则时有发言权、决定权;③每位学生都有归属的需求,他们需要身份地位的认可,所以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显示这种需要;④不良行为与四种错误的行为目标有关:获得注意、寻求权力、报复与表现无能;⑤教师应该尽量肯定学生的努力,但要避免对他们的工作或人格特质给予称赞;⑥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不当行为总是会引来令人不愉快的结果。

因此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首先要确认学生的错误目标是哪一种。教师可以记录下自己对不良行为所产生的反应,这些反应可指出学生有哪些类型的期待。另一种确认错误目标的方法是观察学生对于纠正其行为的反应。

教师确认错误目标后,就要当面对学生解释错误目标,并且讨论其中的错误逻辑。教师借助友善且不带胁迫的方式,使学生检视其行为后面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开始采取行动,纠正学生的动机,且引发学生新的建设性行为。

【案例】情法结合、宽严适度——阳俊伟老师谈转变问题学生的感悟

对于班上的学困生要有一颗博大的宽容之心,对他们的要求要做到宽严适度,不能搞一刀切。对于这样的学生必须要多一分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些接纳。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能把他们和班上的优生用一个标准去要求。要根据他们的实际,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适当地放宽尺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希望。

责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法结合。对于这类学困生,如果单纯地只用校纪班规去要求他们,那么久而久之只能增强其逆反心理。因此,对他们要严要求,讲道理,投感情,交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逐步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才会逐渐地去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性,才会逐一地去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总结:目标导向模式告诉我们,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是因为他们有了错误的目标,而且因为得不到认可而采取的一种“获得注意”行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因此老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看准了学生犯错误背后的实质性目的,并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诉求,从而引导其向好的方面转变。

所以,我们在班务工作中要灵活运用这些心理教育原理,让班级有目标、有文化、有灵魂、有核心。“坏”学生是因为他的愿望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其与团队和老师作对。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抓住其本质对其进行恰当的教育和引导。

(六)学校生活中运用和谐沟通模式建设和改进师生关系

这是吉诺特力主的一种师生交往模式。课题组老师讨论学习后认为,在教室中,教师是具有决定权的权威角色;他们创造及维持教室的环境,他们能教化学生,但也可能误人子弟,这就要看他们是不是有能力去建立增进良好学习效果的情绪气氛。教师有责任提供一个对学习有帮助的环境,这个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室中的社会情绪气氛。学生若常处于骚动的气氛中,就不能学习。为了避免这种情形,我们提倡师生间使用“和谐的沟通”。

【案例】改善师生关系,叛逆的补习生考上了四川大学——来自课题组杨荣老师的教育个案

网虫王波(化名),2007年以62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大学生物工程基地班。该生高二时就读于我校高2006级理科实验班14班,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居年级260多位,上网成瘾,经常在夜深人静时翻墙越壁出校上网,曾在深夜两点钟被学校政教处领导、班主任老师发现在网吧里,然后当夜由学校送回家反省。我得知此事后恶狠狠地训斥了他一番,甚至在他脸上较为有力地“抚摸”了一下。从此,该生对老师的教育特别反感,甚至还常常与老师对着干,拒绝老师的教育引导,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在整个高二期间,该生因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精神状态萎靡不振,曾因多次上网、迟到缺席、顶撞老师而受到学校警告处分;平时仅仅靠小聪明应付学习,并且起伏很大,极不稳定。所以,到高三分班时被调整到低一个层次的班级,当年高考连三本都没有上。我主动到该生家中家访,和他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沟通,希望他理解老师当时的苦心,并劝他振作起来,通过补习考大学。在补习期间,该生变化非常大,整个一个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经受了高考的失败,加之暑假期间被家长勒令到建筑工地打工,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终于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下决心要继续学习,通过考上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思想问题解决后,他爆发出了巨大的拼搏激情,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其次,经受失败后认真反省了自己多年来与老师对抗的恶果,所以在补习期间,主动与老师和谐相处,赢得了老师的信赖,最后终于在2007年以62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大学生物工程基地班。

总结:教师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一定要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千万不能攻击和打标记,课题组老师将这些学习到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教育中,体验到了成功和轻松的教育。

(七)人际交往中运用多元互动的导师制度建设改进师生关系

在普通中学建立导师制度,可以弥补班主任管理之不足,全方位关心爱护学生,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不仅面临着许多成长的烦恼,而且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因此格外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实现其个性的良好发展。然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集体教学,却拙于照顾个别差异,即班主任集教学与管理于一身,精力上难以兼顾每个学生,造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所以,实行中学导师制则能够弥补班主任管理的不足。导师制使得每位任课教师都成为导师,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这便实现了所有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指导和帮助,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它有助于增加师生交往,改善师生关系,使导师可以长期地观察、研究学生。因此,它不仅符合中学生多元智力发展和主体性发展的需要,也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和促进教育领域的公平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在所有班级均实行了导师制。每学期,班主任将全班学生安排到每一个任课老师头上,任课老师按学校要求对这些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管理,不仅关心其学习,还关心其成长进步,更关心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案例】小秘密说给导师听,导师帮我解难题——来自课题组杨荣老师的教育个案

露露,高2009级某班一个身材苗条、容貌姣好的少女,天生开朗活泼,无忧无虑,整天嘻嘻哈哈的,似乎永远长不大,人际关系非常融洽。然而,该生最近变得沉默寡言了,学月考试掉到了年级300多位(原来是前100的优生),班主任老师找她谈过多次心均无好转,家长也不明就里。这时,她的导师主动与她进行了沟通交流,才明白了在她身上发生的事情。她的导师杨老师是位年近五旬的中年教师,颇具童心,与学生关系非常密切,被学生尊为“知心大叔”。这位知心大叔通过与该生反复沟通交流,得知该生网恋了,与一个年近30岁的网友建立了所谓的恋爱关系,见了面,并收了对方给予的生日礼物和所谓的爱心资助。后来,这位网友提出了令该生难堪的要求,导致该生整天处于惶恐和焦虑之中,不敢告诉严厉的班主任老师,更不敢告诉严厉的家长,担心家长打骂她。杨老师了解详情后,对她进行了耐心仔细的疏导交流,并答应替她保守秘密,前提是她与网友断绝往来,她答应了,并在杨老师的帮助下退还了礼物。笑声重新回荡在教室,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来的露露又回来了。至于那个秘密嘛,至今只有露露和杨老师两人知道。

总结:学生不是应该把所有的秘密乃至所犯错误都告诉班主任和家长的,保守秘密也是学生的权利,当我们的导师已经把那个令学生难堪的问题化解后,给学生留下秘密也是对学生人格和尊严的保护。

五、研究成果与效果

(一)转变教师教育理念的深度认识

在实施课改之前,大家都认为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在教学中有绝对的主导权,但参加课题研究后,我们懂得只有改变教育理念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只有作为一个“平等的首席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包含十分丰富的社会、伦理、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具体说来老师经过课题实验后具备了以下理念:

1.教学中师生要构建合作关系

在教学中建构合作型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新教学理念下的合作型师生关系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在师生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进行交往时而形成的,以民主平等、对话交流、协商共享、师生包容、教师引导为特征的关系体系。

在教学中建构合作型师生关系时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第一,相互尊重信任原则,贯彻此原则时,必须注意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灵,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信任学生,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第二,理解性原则,师生之间增强理解意识,自我理解,善解人意;通过对话,实现彼此理解。第三,自主性原则,教师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然后才是学生,为每个学生创造尽可能适合的环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和发展。第四,共进性原则,教学中发扬民主,师生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我们明白了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的一些基本条件:首先是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这是教学中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我们明白,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发展和完善人的本质。教师是人,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在与学生交往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学生是正在发展的、具有独特认识的正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成长中的人。

其次是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教师威信是教学中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威信反映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影响力及学生对教师的佩服和信任程度,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教师要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等一点一滴地培育威信,没有威信的教师难以形成合作式的师生关系。

2.班务工作中要构建民主关系

我们倡导在所有实验年级班级建设和谐年级、和谐班级、和谐师生关系。在年级和班级设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建设学生权益保护委员会,班务工作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班主任对学生充分放权,只担当起民主的倡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实施建设和谐师生关系后全年级发生了可喜变化,学生从心底里尊重老师,感谢老师。每逢教师节,全校学生社团主动发起,给老师举办教师节师生联欢晚会,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师生感情达到和谐共鸣。每逢中秋等重大节日,师生共同参加联欢活动,高度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和谐。

3.生活中师生要构建理解关系

为了改善学校生活状态,促进教育教学的更好发展,课题组着手建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主动构建的,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与对话交流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理解型师生关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学校生活的过程。因为它能够深刻挖掘师生关系的潜在教育价值,极力改善师生学校生活状态,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引领师生追寻崭新的生命意义。这些理论源泉提供了一种新理解观,告诉我们避免师生交往异化,凸显师生生活自主性,注重师生精神交往,反对单纯的“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论,增进师生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促成师生良性互动等诸多道理。

(二)初步探索出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架设起良好的师生沟通的桥梁

1.初步探索出师生情感交流的有效策略

课题组老师学会了成功教育与赏识教育的灵活运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只有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的激励机制才能得到学生充分的认可,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平时在与学生相处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要学会多表扬、多鼓励并给予其较高的期望值,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我们老师要相信所有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流露出对学生信任、期待的态度,使学生产生“我能行”的想法,激发其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我们要坚持成功教育,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观察了解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并予以肯定,这既能调整学生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自信心。 有了这些认识之后,师生关系发生了非常积极的变化,学生对老师的认同达到空前的高度,许多班主动评选“最值得信任老师奖”“最佳风采教师奖”,学生的这些举动使我们的老师深受感动。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只有从心底里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心理认同,才能接受并改正。依据心理学原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遵循“真诚”的信条。因此,教师要用真诚换得与学生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他们产生心理认同,从而迷途知返、改过自新。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

【案例】浪子回头,考上大学后的曾帆发给黄劲霞老师的短信:

“老师,您好吗?无论我身在何方都不会忘记您——我最敬爱的老师!是您为我拨正了人生的航向,是您让我又看到了灿烂的天空,是您让我对明天又充满了希望!谢谢您!我的恩师!祝您新年快乐!”

黄劲霞老师在一次报告中分析到:曾帆的成功告诉我们,走进学生心灵,真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是班主任思想工作的制胜法宝。

此外,我们课题组老师还善用旁敲侧击法,既不伤害学生自尊,又起到有效地批评教育效果。我们知道,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运用合适的方法,既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的效果。

2.初步探索出师生沟通的有效路径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相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架设沟通的渠道是形成师生真挚的情感关系的又一方式。

沟通促进发展,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多渠道的沟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生理解教师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我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有:谈话沟通,此举在运用中要学会倾听学生心声尊重学生思想,捕捉学生心灵之中微妙的瞬间,方能收到实效;师生进行书面沟通,可以利用作文、周记、“我的心里话”等进行沟通;多媒体沟通,新形势下的教师,更应懂得如何有效利用媒体来进行师生沟通;短信、电话、邮件,更便捷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QQ、MSN这样的网络聊天工具的产生,也在瞬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案例】为了爱您,我们必须加油!——易庆平老师的学生在QQ上写给她的心里话敬爱的老易:

握着手中的笔,却不知如何下手,抬头望望讲台上的你,坚强两字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过去,心脏容器里贮藏着如“墨汁般”的黏稠溶液,发“臭”了,如死水一般,平静而无奈;现在,你却用坚强将那发“臭”了的溶液印染回它的本色,那耀眼的闪耀着光芒的鲜红液体,肆无忌惮地在我的体内飞泻,碰撞出激烈而灿烂的火花,点燃我灵魂深处的奋发!早已“死去”的心脏容器奇迹般的努力搏动,震撼天地,虽然没有山崩地裂,没有惊天动地,但它的强劲有力,却将一个早已苟活的灵魂彻底震醒。

苟活的灵魂,终于觉醒,奇迹般的觉醒,但灵魂不再是苟活的,也不再是奇迹,而应该是理所当然。奋进,是灵魂的动力,胜利是灵魂势在必得的目的,荣誉是灵魂胜利后为灵魂家族赢得的战利品。这一切本应是属于灵魂们的,灵魂们必须为了能够让它失而复得而努力奋进,所以,当它成为现实时,也不再是奇迹,而是灵魂们奋进的结果。所以,加油吧!灵魂们,勇士们,我们要为自己而战,为21班的荣誉而战!更因为,老易,您就是我们21班的灵魂,为了爱您,我们必须加油!

您的学生 沈静

(三)教师自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

1.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教师也在和学生共同的实践探究中提升着自身的专业素质。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在教育教学方面都有过去我们不曾有的收获,明白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掌握到了许多教学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广大教师主动参加各种各样的专业培训,如在2010年成都市中学班主任心理咨询辅导员C级证书的培训中,我校有200多人参训(其中就包括本课题组组长杨荣,组员易庆平、杜尚兵、黄劲霞),全部合格并取得证书。学校全体教师均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主办的栋梁工程和青蓝工程班,收效十分显著。

2.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

我校每年都要从大专院校引进十多位青年教师来校任教,这些青年教师知识功底扎实,教学观念前卫,精力旺盛,但是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教科室在课题开始即充分考虑这一校情,将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如青年教师张艺潇在宋玉平老师的指导下,在2007年10月学校举行的“青蓝工程”教师赛课中,荣获一等奖;青年教师李涛,在陈志勇和杨荣老师指导下,成为我校高三的一名优秀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陈冲老师在高三教学管理中成效卓著,所带的平行班超额完成目标,有五人上本科线,这在华阳中学是破天荒的事,该老师被评为学校“青蓝工程”特别奖,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取得了课题实验和“青蓝工程”的双赢。

3.课题组主研与参研人员均得以锻炼提高和迅速成熟

全体参研教师因工作业绩突出而受到省市县校的表彰。课题组长杨荣老师参加全县学科教学大比武夺得第一名,因高考成绩优异受到成都市教育局表彰;班主任易庆平、黄劲霞成长为省级优秀班主任;班主任魏运琦因高考成绩优异受到成都市教育局表彰;杜尚兵、王代全因高考成绩优异受到县教育局表彰;杜尚兵还迅速成长为县青年优秀教师;陈志勇、熊梅老师成长为学校中层干部;熊梅还成长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获得成都市十万教师大比武高中语文一等奖;李涛、张艺潇、陈碧华成长为学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师;林曼丽作为学校副校长,为课题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阳俊伟担任学校语文教研室主任,起到了教学领军人的作用。

(四)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通过师生交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班级管理、社会实践、个别教育、课堂内外的活动等各个方面,多维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改善了师生关系,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到了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能与教师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

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性强等,随之使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促进了学生更好地成长,同时也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开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好的心理品质。我校大量毕业生考上高等学校后在众多佼佼者中迅速脱颖而出,成长为学生社团的主要干部和中坚分子。与此同时,每年的教师节等节日,校学生社团主动提议全校学生为全体老师祝福节日,召开班会,师生同乐,让老师们深受感动。

(五)学生学业成绩大幅提升

本课题主要依托高2009级和2012级进行。高2009级是学校各年级中入口成绩相对较差的一个年级,与学校其他年级相比,优生比例居全县末位,在全县前四所重点高中里面,前2000位优生仅260人,但是在高考时交出了一份非常优异的答案,因而受到市县教育局的多次表彰。在参考人数较上一年级减少200人的情况下,全年级本科硬上线943人,居成都市25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第一位;本科上线率达53.9%,高出全省23个百分点,居成都市25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第一位;在学校首次完成了教育局下达的应届重本上线任务,应届重本上线率居全县省级示范性高中第一位;文理科应届剑桥班、文理科补习剑桥班共四个班实现满堂红,本科上线率达100%;文科上线人数居全县第一位,文理科上线总人数居全县第二位,超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棠湖中学。

综上所述,在我们实验的年级班级,秩序好、学风浓、班风纯,师生关系和谐,从未发生过因师生关系紧张而导致的恶性事件。我们课题组与各年级协作配合,共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多次受到学校的高度关注和表扬。

(六)物化成果丰富多彩

近三年的课题研究,证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效果是十分显著,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课题组撰写研究和调查报告10份,研究成果15份,教学案例10份,教学论文50篇,反思和随笔12篇,师生问卷调查两次800余份,老师获奖40多人次,学校获奖6次。

目前取得的物化技术成果是:

1.将全省骨干教师、省市优秀班主任易庆平老师的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汇编成《为了明天的太阳——易庆平老师班主任工作案例》一书,作为全体参研人员及全校班主任学习的校本教材。

2.在高2009级展开课题的实践研究,将课题方案精神融入年级管理之中,形成了《人本·和谐·辉煌——高2009级工作方案》一书,作为学校各年级管理的操作模块在全校推广运用。

3.将高2009级整个高三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成果汇编成册,编订为高三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系列材料《收获高三》上下两册,作为今后历届高三备考的参考材料。

4.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科研积极性,以学校政教处牵头,收集整理各类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编辑成校本教材《以人为本,铸造师魂》。

5.大力配合学校“十心教育”与“四情教育”德育主题,以学校教务处、政教处牵头,编辑《十心教育》系列校本教材。

此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通过以建设和谐师生关系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和谐师生关系愉快的心理过程,激发学习及协调关系的兴趣,强化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进一步转变了教师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教学方法观以及师生合作观,成就了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撰写经验型论文和科研论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的教学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3.通过本课题研究,有效解决了师生关系间存在的一些感情分歧和矛盾冲突,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

4.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5.在课题实验中,老师们通过家访和问卷调查以及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了学校,了解了师生关系,能主动正确处理老师和学生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孩子上也有了转变。

6.原来平行班的学困生情况得到好转,由于改变了师生关系,学生和老师成了朋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六、问题讨论及后续研究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已经完成了预定目标,但我们在研究课程中还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解决。我们认为此课题还应该更多地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研究:

1.在课题研究中,大家对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缺乏清晰认识。大家都认为我们这个课题涵盖范围太大,不便展开具体研究,所以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课题范围。事实上,我们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做得比较实在而具体,但是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却存在诸多空白,需要在今后加以特别改进。

2.部分教师对问题学生的认识存在偏差,特别是对待典型问题学生的处理看法不一,做法也不一致,个别教师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得本课题的研究在现实面前显得有些苍白。

3.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认同老师,主动亲师重道,参研人员感到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另外我们在研究中深感困惑的地方:

教师方面,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很快,而大部分基层教师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致使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而且不落实,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理论的认识显得零乱肤浅,很多东西没有很好消化,常出现依要求做形式的问题。

学生方面,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为现在的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多元化知识信息平台,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他们在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要求个性化发展就是一难题,这些要求的确与现有教学条件之间存在差异,严重影响着和谐师生关系的深入建设。

上述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后重视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我们要在推广现已取得的成果和深入一步的实践研究中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安福.中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安福.学校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安福.课堂教学管理心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4.傅 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朱小曼.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5

6.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7.申荷水,高岚.理解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8.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

9.何艳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10.班主任杂志[J].北京:班主任杂志社,2007. 1~2010. 11

课题负责:杨 荣

主研人员:杨 荣 熊 梅 陈碧华 龚徐冬

     杜尚兵 黄劲霞 王代全

执  笔:杨 荣 熊 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