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五:贾岛苦吟不辍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人们耳熟能详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是他作的《寻隐者不遇》诗。传说他作诗总是反复苦吟思索,非常讲究铸字炼句。
有一天,他骑驴访问隐居的友人李凝,正好友人外出未归,他便在门墙上题诗一首(即《题李凝幽居》),共八句,描绘李凝隐居地的幽静景色,叙述自己来访不遇,以后再来,一同隐居。
贾岛苦吟
从李凝隐居地往回走,贾岛一直觉得这首诗的三四句有个字似乎应该改一改。原诗是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想:究竟用“推”字好呢,还是改为“敲”字好呢?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思索,总是犹豫不决,不知不觉间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想把这个字定下来。这样一直走到长安城里,他还是做着手势不断苦吟。这时,当时任长安地方长官的韩愈出门办事,贾岛由于太专心了,一头撞进韩愈的仪仗队还不觉得。仪仗队的士兵见贾岛这么放肆,已经冲进了第三节还要向前闯,便不客气地把他揪下驴来,推到韩愈跟前。韩愈问贾岛,为什么无缘无故冲撞他的车骑?贾岛这时已回过神来,连忙说明是由于在驴背上做诗,神情恍惚的缘故,并非有意冲撞。韩愈是有名的文学家,对贾岛的问题也发生了兴趣,不但没责备他,反而立马想了很久,然后说:“用‘敲’字好!”于是,这两句就最后定下来,成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改为“敲”字,是用来反衬李凝隐居地在万籁俱寂中更见幽静,也就是响中寓静,这比在万籁俱寂中无声无息的推门要好。从此,韩愈和贾岛便成了诗友,共论诗道。而“推敲”二字也成了中文里面形容专心琢磨的常用词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