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华秋实,投桃报李

春华秋实,投桃报李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教育》创刊三十周年了!如今,自治区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卓著,这其中《宁夏教育》功不可没,方能有今日投桃报李之成果。这年11月,《试谈修辞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刊发于《宁夏教育》。《宁夏教育》创刊之后的十多年,正是我国各类教育经历拨乱反正之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应该说,他们都是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宁夏教育》的受益者。

春华秋实,投桃报李——《宁夏教育》创刊三十周年有感

《宁夏教育》创刊三十周年了!她已进入了而立之年。三十年来,她肩负着宣传、促进、推动宁夏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神圣使命,不断进取、发展,不断超越、创新。今天,她已跨入了“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和“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期刊”的行列,真可谓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宁夏教育》是一片沃土,几代人坚守耕耘着这片沃土。这片沃土又培育造就了宁夏的几代教师。翻开1994年第9期《宁夏教育》,当时恰逢第十个教师节,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的150名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和授予特级教师称号的49人的名字跃入我的眼帘。这一大串熟悉又陌生的姓名告诉我,这些宁夏基础教育的优秀人才大多已经退休,也有少数仍在一线。这仅仅是宁夏教师队伍的一个缩影,是宁夏中小学教师很少的一部分。这些人的成长有哪一个没有受到《宁夏教育》的引领和帮助,又有哪一个没有受到《宁夏教育》的熏陶和感染?如今,自治区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卓著,这其中《宁夏教育》功不可没,方能有今日投桃报李之成果。

一、值得回忆的三十年

季羡林先生曾说:“回忆能净化人的心灵。”我以为,回忆还能让人看清自己。20纪80年代初,我执教于平罗中学。在《宁夏教育》创刊的第二年冬天,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寄去了第一篇教学论文。次年春天,《当“教练”不当“演员”》的论文刊登在刊物1982年的第三期上。当时,我的心情犹如春雨滋润了的小苗,兴奋、激动,洋溢着自信和表达的欲望。1983年的1月和11月,《宁夏教育》刊登了我的两篇教学论文《语文课开讲语琐谈》《指导学生用评点法阅读文言文》。此后,关注教学、总结经验便成了我的一种心灵寄托。我成为了《宁夏教育》的热心读者、忠诚的作者,同时《宁夏教育》又是我心目中的良师益友。我想,在当时全区教研力量严重不足,教师培训一片空白的形势下,《宁夏教育》给了我真诚的激励和诸多教益,犹如夜行者手中有了一支火炬,可以看清前行的方向,指引你一路奋进,不断前行。

20纪90年代初,我已成为一名教研人员。听课中发现教师教学修辞,一律是修辞格的辨认和概念记忆。1991年2月,我将听课的感悟草成文章,寄给了刊物编辑部,试图呼吁语文教师走出修辞教学的误区,改变现状,为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做点务实的工作。不料,到4月,退稿信来了,编辑谈了退稿原因,提出了修改意见。看后,我不以为然,稿子搁置了下来!不久,去自治区教研室办事,和编辑杨淀勋先生不期而遇。他将我拉到办公室详细谈了稿子的修改建议,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按照杨先生的意见,我深入细致地修改了稿子,然后寄出。这年11月,《试谈修辞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刊发于《宁夏教育》。12月,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全文收录。杨先生又将这一喜讯告知我。此时,我真正感悟到:什么是严谨治学、孜孜以求。

如果说和一个刊物交朋友是一件幸运的事,那么和一个相知相守的专业刊物交朋友,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随着时间的打磨,你的记忆中会储存许多珍贵的人生财富,让你看清了自己,洞悉了人生之路!

二、服务引领的三十年

《宁夏教育》创刊之后的十多年,正是我国各类教育经历拨乱反正之后,迅速发展的时期。1983年教师节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催开了教育园地的百花争艳。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宁夏教育》不辱使命,热忱服务教学改革,主动引领教师成长,伴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一大批优秀教师在各地涌现,成为宁夏中小学教育的生力军。

依教改的深入程度区分,这三十年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教材教法改革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二是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推进阶段,从90年代末启动在全区实施,进而与新课程改革并行;三是21世纪初启动的新课程改革,目前正逐步深入。这三个阶段围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呈现出实践探索、验证评价、提高深化的递进态势。在这一改革进程中,《宁夏教育》着力服务教学改革,关注教师的成长,宣传教改思想,总结教改经验,推广教改成果,奖掖教改新秀,为宁夏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为各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平台。

教材教法改革阶段是一个思想活跃、百舸争流的时期。邱学华倡导的“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国家语委推广的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黎世法的“中学数学最优化教学法”,顾泠阮的“青浦经验”的推介,乃至“中小学各学科的目标教学实验”和教育部组织的“义务教育教材实验”等,《宁夏教育》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介绍和经验总结,为一线教师借鉴成功经验,改进教学提供了观念引领和实践参照。经历了教改的洗礼,“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深入人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一时间成为广大教师奉行的教学法则。与此同时,大批优秀教师和教改新秀脱颖而出,在而后的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实施和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骨干作用,成为宁夏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领军人物。上述情况在石嘴山市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显得更加突出。当我把记忆的镜头定格在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上时,立即能分辨出这些优秀教师中有50后的,大部分是60后的,也有70年后或少数80后的。应该说,他们都是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宁夏教育》的受益者。《宁夏教育》用理论铸造了他们的思想,用经验成就了他们的课堂,用智慧浸润了他们的心灵。《宁夏教育》为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发展点亮航灯,拨开迷雾,一路引领前行。

三、奋进收获的三十年

艺术大师卓别林说过,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我以为,时间也是一个公正的评论家,它会对每一份刊物作出客观的评价来。三十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在宁夏的教育发展历史上却有着特殊的分量。《宁夏教育》走过的三十年,宁夏的基础教育经历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办学、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等过程。她立足宁夏,面向全国,服务民族教育,从关注女童教育到关心留守儿童成长,从引领教师发展,到指导学校管理,从宣传义务教育到促进教育公平,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她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刊物风格,以昂扬的精神,严谨的作风,鲜明的特色赢得广大教师的信任,获得同行的认可,最终跻身于“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行列。

三十年,是经历奋斗、拼搏的三十年,也是成熟、收获的年龄。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如果说《宁夏教育》经历了三十年中国教育改革浪潮的洗礼,那么,宁夏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就是浪潮中载歌载舞的浪花。弄潮儿离不开浪花,浪花和弄潮儿相伴相随;弄潮儿追逐浪花,步步跃进,浪花冲洗弄潮儿,日益成熟。

三十年是总结收获的三十年,春华秋实,累累硕果!

三十年是建功立业的三十年,投桃报李,硕果累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