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型大学在我国的发展
“研究型大学”作为一个概念在我国的提出是最近15年左右的事情,在此之前,我们对大学的分类一直沿用苏联的方式,即把大学分为综合性大学、单科学院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经全盘学习苏联的高等教育,但是很奇怪的是,苏联的高等学校十分重视科学研究,而我们在学习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时对于高等学校是否应该从事和重视科学研究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引起关注。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时间内,高等学校并没有把科学研究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我国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有几项政策值得关注,可以视为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政策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将这些政策作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几个阶段来看待:
1961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讨论和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指示》,该指示指出:“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已经中央原则批准。这个条例草案在教育部直属的26所高等学校,要在全体师生员工中进行讨论,各校要把意见汇集起来送给教育部;同时,在这些学校中应该试行这个条例草案,以便积累经验。”在强调从1958年起3年以来高等教育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中就有“科学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但是该指示紧接着又指出了当时高等学校“工作中同时也发生了不少缺点。主要的缺点是:……劳动过多,科学研究过多,社会活动过多,对课程的不适当的大合大改……使有些高等学校一部分课程的教学质量降低了,特别是一部分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降低了”。“中央认为,目前在高等学校工作中应该着重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社会活动的时间应该安排得当,以利教学。”这说明中共中央当时并不赞成在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学工作上,保证教学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961年9月)》第五章“科学研究工作”中对高等学校如何从事科学研究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但其基调仍然是以教学为主,科学研究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显然,在这个条例中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规定中,教学和科研并不是平等的,前者为主,后者为辅。所以,尽管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的工作中被提出来了,但实际上高等学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科学研究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大多数学校也并没有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如果从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的高等学校还没有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意识,也许那个时候也没有人知道“研究型大学”的概念。
此后,国家便进入各种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之中,高等学校在“文革”期间曾经一度停止招生,建设研究型大学便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后,政治上拨乱反正,在高等教育上,国家开始了诸如恢复招生、开展教学等正常工作,科学研究又再次被提了出来。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在有6 000人参加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这个大会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以朱九思为代表的华中工学院提出了“科学研究要走在教学的前面”的主张并很快成为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号召。从此,高等学校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科学研究工作,科学研究不再扮演教学辅助的角色,而是逐步成为与教学对等的高等学校的日常工作。虽然当时并没有人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概念,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应该从这个时期算起。
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国家又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鼓励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学科建设,进入20世纪90年代,“研究型大学”的概念被引进国内,部分大学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上目标更加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在第31条中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法定的权利,也是成为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有几项措施是值得一提的(尽管学界对国家采取的这些措施还有分歧),这些措施包括“211工程”、“985工程”、“111工程”、“高等学校联盟”、“珠峰计划”,等等。这些计划的目的是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但实际上也是在建设我国自己的研究型大学。
目前,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指导和高等学校目标明确的推动下,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热潮愈来愈高,也涌现出一大批研究型大学。还有不少学校正在向研究型大学过渡,希望早日建成为研究型大学。不过,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高等学校的类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一哄而起都要建设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淀,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现在国内还有不少大学在建设研究型大学上带有明显的盲目性,这种倾向值得关注和警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