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读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
对于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而言,他们仍具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表现,这一时期是小学生过渡到初中生的关键时期,通常情况下,新生的适应期一般需要一个学期。
(一)主要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这个阶段虽然只有一个学期,却是形成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认识这个阶段学生的成长特征,才能有助于学生顺利地向初中生活过渡。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主要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同时,开始尝试自主行为
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仍然具有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在学习、日常生活、对事情的选择上都明显表现出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当老师和家长帮他们做出决定后,他们又不能完全执行,开始悄悄地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面临的问题。
2.在展示自己的同时表现谨慎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约近95%的新生对新环境产生恐慌,使他们做事小心谨慎,有意识地收敛自己的行为。同时他们期望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在同学中有威信。基于此,他们会担心小学曾有过的不良表现会被现在的老师和同学知道,因此,在日常行为活动中表现得非常谨慎。
3.由于独立思考能力很弱,学习活动仍以模仿为主
进入初中后,由于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仍保持小学水平,缺乏灵活的思维能力,对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指令、一个要求的理解常常不准确或不到位,虽然进入了初中,但是模仿式学习仍然是主要的学习方法。
4.自我意识的萌发
对于大部分新生来说,有一个明显不同于小学阶段的心理,就是认为自己长大了,如果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特别是班主任的委任,会认为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他们喜欢老师给自己安排任务,觉得又新鲜、又好玩,这不仅在自尊心上得到满足,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他们因此在同学或家长面前炫耀自己的能力,但很少考虑任务完成的质量如何,只在这个过程中确认自己被老师、同学、家长重视的程度。他们最担心老师对自己另眼相看,希望得到重视,希望为老师做更多的事,希望得到同学羡慕的眼光。因此,在这个时期,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应该以表扬、鼓励、帮助、指导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二)明确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虽然新生的适应阶段只有一个学期,但是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却是非常重要的。习惯可以塑造和培养人,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不良的习惯害人一生。所以,在这个阶段中,家长、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为青少年顺利地接受初中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1.学会倾听才能顺利地接受教育
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变得自主,渐渐地出现了不愿听家长、老师话的表现。其实,学会听老师、家长的话,会受益一生。因为在注重老师、家长对自己评价的过程中,会不断纠正自己成长中的偏差;在希望得到老师较高的评价中,会主动地给自己提出较高要求;在观察老师言行举止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会适应新环境。一个会倾听别人讲话的学生,才有可能顺利地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对一个学生而言,不论何时何地,学会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2.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受到习惯的影响。由于这个时期是学生自主行为形成的初期,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因此,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在控制自己行为的同时应尽量学会展示自己的优势,对小学阶段出现的毛病要尽力克服、收敛,尽力学会服从老师、家长的管理。这种“尽力”,一方面体现了个人进步的愿望,另一方面在服从的过程中获得健康的成长。
3.提高模仿学习的准确度
模仿学习是各种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初中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只有提高了模仿的准确度,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不断增多,在模仿的过程中,注意的焦点增多,同时还有部分创新性的学习。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在每个学习环节中注意提高模仿式学习的准确度是非常重要的。要耐心接受适应阶段中各种变化的考验,细致地体会这个阶段的学习方法,逐渐提高自学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