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好的另类原因
一些家长朋友非常苦恼:孩子怎么也学不好!无奈之下,家长只好带孩子去测智商,结果却发现宝贝的智商完全正常,有的甚至还偏高一点。这是怎么回事?
(顺便提一句,请不要盲目给孩子测智商。测智商只对疑似超常、弱智或心理有问题的儿童才适用,一般人不用测。成人间玩玩这种测验可以,万不可用它给幼童妄下结论,否则会伤害孩子自尊,抑制孩子潜能发展。)
辨别先于决断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统称为学习困难。孩子成绩差,有些家长会一股脑把错全归结到孩子身上,这就过于简单化了。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提供几个方面,希望给大家一些参考。
你对孩子的校园生活感兴趣么(光盯住分数是不够的)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它对孩子学习产生的影响值得重视。除了教学质量、硬件设施、管理等一般因素之外,家长需要关注的与孩子个人密切相关的因素还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所谓“亲其人,信其道”,对某位任课老师的喜恶常决定孩子对该门课程的态度。尽管这不太好,但确实也是出于人之常情。在孩子们中间这也许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事实。
其次是孩子与同学的关系。人如果是鱼,人际环境就是水;鱼离不开水,水的质量深刻地影响着鱼的生活。孩子和成人一样,需要良好的人际环境,需要友情的滋润。他的交往状况会直接影响他的心理和情绪状况,从而对学习产生间接却强大的作用。
再次是学校的整体文化风格,或者也可以说是学习生活氛围。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受学校文化的自然熏陶,而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它就会渗入人的血脉,成为指引人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潜在力量,所以,对于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我们须有意识地保持一定的敏感性。
很多父母朋友不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他们和孩子沟通的话题多局限于学习的结果——分数。放学回到家后,孩子有时候会讲一大堆学校里的故事,父母对这些却常常不屑一顾,直奔考试主题。父母用这种方式与孩子沟通,看似效率很高,实际上却错过了了解孩子学校生活的大好机会。而且,如果父母的反应总是如此,孩子渐渐也会失去跟父母聊天的热情。
建议家长朋友把孩子对你讲学校里的故事视为他对你的信任——他是在邀请你分享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学习环境呢!孩子叙述事情的过程也是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如果他的叙述,思路不清,父母可以顺势引导,帮其改善。如果父母有心,教育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融为生活的一部分,以至于孩子甚至不会发觉你是在教育他。我想,这也许是好的教育的一种境界吧。
自问家庭环境
对家庭环境的反思也是我们常忽视的。心理学发现,当一个人失败的时候,作为旁观者,我们会倾向于认为这是他自己造成的;但是,如果我们恰好是当事人,却又常把失败原因归结于环境。
虽然具体的人还是会有所差别,但以上却是多数人的一般心理特点。作为父母,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找孩子本人的毛病。
其实,孩子的可塑性很强,父母对他各方面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对孩子学习可能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有: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采用的教育方式、父母本人的示范作用、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文化氛围等。其中,最为基础的是亲子关系质量。亲子关系好,父母和孩子沟通起来就容易些;沟通顺畅,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就可能更全面深入;了解准确,父母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问题抓到位,父母对孩子的帮助才会有效。
了解孩子自身原因(“不用功”只是可能原因之一)
当然,孩子自身的因素也不能小看。这些因素远没有“不用功”那么简单,它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后天性的,一类是先天性的。
后天性因素主要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等,它们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非常大;平常所说的“不用功”,应该可以算在“学习态度”一块。先天性的因素则大多涉及孩子大脑的某些状况。
以上归纳了几个需要考虑的方面,这些仅仅可以作为家长朋友思考时的某种参考框架。至于某个孩子成绩差具体是出于何种原因,还要等家长与孩子及其他相关人员沟通后再作判断。
识别心理性的学习障碍
我们对孩子的心理状况还不是很关注。其实,学习过程除了与智力因素相关之外,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深刻影响。有时候,后者的影响甚至比前者更为明显。
据电大在线(www.open.xsrtvu.com)中提供的课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第四章介绍,会对孩子学习造成不良影响的心理状态有:焦虑、依赖、封闭、自卑、安于现状、对抗和嫉妒等。
过于焦虑,孩子容易忧虑紧张,焦躁不安;过于依赖,孩子容易习惯求助,不独立思考;过于封闭,孩子容易孤独退缩,回避与他人交流;过于自卑,孩子容易悲观沮丧,自暴自弃;过于安于现状,孩子容易懒惰泄气,随波逐流;过于抗拒,孩子容易与他人对立;过于嫉妒,孩子容易损人伤己。
这里着重介绍两类较为普遍的学习心理现象:厌学与考试焦虑。
厌学——“学校,想忘掉!”
孩子有厌学情绪怎么办?
克服厌学并非易事。压力过大、在学习中得不到乐趣、没有成就感以及与老师或同学关系不好等都可能是重要原因。对于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孩子,家长可带其去看心理医生。对稍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家长朋友还是得从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体验成就感、与老师沟通以争取理解和支持、鼓励孩子与同学建立友谊等方面着手引导。
考试焦虑——“考试,叫我如何不怕它。”
就像成人面临年终考核时一样,孩子在考试前也可能会焦虑不安。这种焦虑,多出于对后果的恐惧。应该说,在人的一生中,这种“大敌当前”的情景并不少见。所以,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此种状况,父母朋友不妨冷静处之,把它当做一个教育机会,借此训练孩子保持良好心态、理智应对“危机”的能力。
虽然很多孩子都会产生焦虑,但各人焦虑的程度却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低年级的孩子在考试前夕会尿床,有些孩子会无缘无故地头痛、恶心、失眠、拉肚子等,有些孩子只是稍有不适,有些孩子能把焦虑化为复习的动力……
很多情况下,我们在对后果进行处理前可以先看看原因。建议家长朋友心平气和地陪孩子说说话,了解他真正担心的是什么。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平时成绩、对某次特定考试的准备状况、对自己的期望等都不同,加上不同父母对考试结果的态度、对孩子的期望等也不同,各个孩子所担心的事可能就不一样。父母朋友如果能够通过沟通来了解孩子心里的那个结,并帮他解开,再辅以一些放松的小技术,孩子心中的负担就可能减轻很多。当然,症状比较重的孩子还是得及早就医。
孩子可能担心的事情有:考不好父母会打骂自己,考不好会辜负父母厚爱,考不好会丢面子(成绩优秀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这种顾虑),以及备考时间不够等。
如果孩子是因为害怕父母打骂自己而焦虑不安,父母就得先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是因为怕辜负父母的期望,那要先祝贺父母朋友,因为孩子的确很懂事,父母需做的只是推心置腹地和孩子聊一聊,鼓励他放下包袱,轻松前进;如果孩子是因为时间不够才紧张,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时间表,教孩子合理设定对自己的学习期望,使之学会在压力下尽己所能地踏实做事。此外,对各种放松小技术,父母朋友也可稍作了解,如按个性选择适合的运动(一般来说群体性户外运动更能让人放下个人忧愁)、听音乐、调理呼吸等。
另外,在面临孩子高考等大型考试的时候,父母本身也可能会产生种种焦虑。此时,一个较为有力的支持是与其他类似处境的朋友相互鼓励。现在网上已有高三家长博客圈等家长交流平台,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尝试一下。能够在无助的时候努力获得帮助也是一种生存能力。家长朋友在平时也可训练孩子的这种求助意识与求助能力。
限于篇幅,这里对厌学及考试焦虑的介绍很有限,未必能涵盖家长朋友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我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大家对这类现象的注意。朋友们若碰到文中涉及的种种情况,可以顺着这里提到的线索自己多搜集整理一些材料,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如果孩子情况严重而家长自己又无力解决,请及时带孩子就医。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在考虑是否去看心理医生时,请尝试克服相关顾虑。这对家长朋友自身来说也是益寿的生活态度。
识别生理性的学习障碍
对于生理性学习障碍,很多家长朋友还没有具备相关意识,因此可能会曲解孩子的表现,耽误对孩子的必要治疗。
这里所说的生理性学习障碍主要是指特殊性学习困难,即智力正常的孩子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学习成绩与其智力所能达到的水平相比明显落后。据放心医苑网站( www.fx120.net)在2005年4月20日转载的一篇名为《儿童学习问题与学习不能(症)》一文介绍,这种病症是学龄儿童的一种常见问题,发病率达5%~10%,以小学二三年级发病率最高。
这里主要介绍其中一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据The Growing Child:An Applied Approach一书介绍,从世界各地的研究看,3%~7%的儿童可以被诊断为具有某种形式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其中约1.5%只是多动障碍,1%只是注意障碍,其余二者兼具。男孩发病率大概是女孩的3~5倍。
那到底什么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呢?相关学者认为,患有注意力缺损的孩子缺乏抑制行为的能力,他们不能制止自己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而且一旦作了某些行为,他们就不能停下来。
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这些孩子都非常“运动”。他们一会揪别人头发,一会自己扭来扭去,一会摆弄桌子、椅子……听到窗外一点点响动他们立刻兴奋起来,老师的话却不能连续听两分钟。他们动不动就发脾气,稍不顺心就嚎啕大哭,满地打滚,简直就像一群小悟空。似乎只有不停的身体运动才能让他们的心有所安宁。
这样的孩子其实蛮可怜。虽然他们总是让老师、父母伤透了脑筋,可他们自己也吃了不少苦。父母如果不了解内情,很可能就会责怪孩子太淘气。性子急躁一点的家长朋友就可能打骂孩子。事实上,虽然确有非常调皮的孩子,但有些孩子却是被冤枉的。他们是“身不由己”。
怎样判断宝贝是不是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
由王耕、叶忠根、林崇德编写,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小学生心理学》第五章《小学生的注意》给出了注意缺陷和多动症各自的一种诊断标准,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一看。文章还提醒读者,“在诊断儿童是否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时,要注意这些症状必须在儿童七岁前就已经出现,必须在至少两种情境下都出现过,如学校和家庭,其行为必须对发展适当的社会、学业或职业方面的能力造成干扰。”另外,我想提醒的是,这些评断标准只能作为参考,如要确诊,家长朋友还得请专业医师进行评估。
莫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造成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长朋友须理性判断,莫一味责罚孩子。
最后还想提醒一点,了解那些心理性学习障碍和生理性学习障碍知识以后,家长朋友仅仅需要具备相应意识,并对此有所关注即可。请勿走向动不动就怀疑孩子得“病”的极端,当着孩子的面把“多动”之类的评价挂在嘴边尤其忌讳。
推荐阅读:
林薇编:《学习的烦恼——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与训练》,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定价12元。该书是有关学习障碍的科普性读物。
刘翔平主编:《分心不是我的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定价19.8元。
杨眉编:《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定价14元。
家长朋友还可以在百度等搜索引擎里查找“学习困难”、“学习问题”等关键词,会找到不少信息。
想了解更多关于注意力缺陷障碍知识的朋友可以参考以下网络资源:中国注意力缺陷障碍组织是一个公益组织,目前还只存在于虚拟网络中,所提供的信息和帮助均来自志愿者,网址是http://www.add.org.cn。中国注意力多动症障碍治疗网是商业网站,网址是http://www.xlysw.com.cn,家长朋友可以在上面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