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不会玩可能是种病

孩子不会玩可能是种病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不爱学,不会学,确实让人头疼。至于孩子会不会玩,很多朋友则不大在意。孩子惊恐地哇哇大叫,可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会玩,是孩子的能力。如若孩子既没有兴趣玩,也没有能力玩,那他不是特殊的天才,就是得了病。各年龄的孩子会不会玩,在心理学上是有指标的。因为现在孩子们玩的质量下降了。有多册,各册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价格不一。

小心:孩子不会玩可能是种病

孩子不爱学,不会学,确实让人头疼。至于孩子会不会玩,很多朋友则不大在意。我们通常认为玩是天性,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可是你也许不知道,现在有些孩子却不会玩了。

“那还不好?更可以安心学习了。”说这个话的朋友,通常家里有一个闹腾的孩子。

孩子不会玩,父母好伤心

有一位家长却为此伤透了心。

那位朋友有一个儿子,非常伶俐。父亲很有雄心,总觉得孩子应该是个神童。于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把儿子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让他学英语、学日语、学数学、学语文,将来好连续跳级,缩短成才时间。刚开始,形势很喜人,孩子进步非常快,念起单词来有模有样。

慢慢地,情况开始不妙。孩子总是一个人坐着,时不时发呆,问他话,他也不答,嘴巴里常发出怪怪的声音。

妈妈很着急,不让孩子再这样继续学。父亲也有点犹豫,但还是没有同意。直到有一天,他们回家,发现孩子正坐在地上撕书,弄得满地都是一条一条的纸。父亲很愤怒,一把抓起孩子,吼道:你在干什么?孩子惊恐地哇哇大叫,可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这时候,父亲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诊断后说,孩子的语言中枢发展受到阻碍,而且因为长时间一个人呆着学习,缺乏交流,非常孤独,自闭倾向已经很严重。医生建议,父母多陪陪孩子,也让他多和同龄孩子一起玩,使他回复到这个年龄段应有的自然状态里。

父亲很内疚,在回家路上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还带他去游乐场。可是,孩子望着那些玩得天翻地覆的小朋友,脸上却没有一点表情。父亲看看那些欢腾的小家伙,又看看自己的孩子,眼泪唰地流了下来。

这是望子成龙的一个极端例子,不用多说大家也都明白意思,我也相信现在的大多数父母不会走得这么远。不过,我还是觉得,有时候只有看到事情发展的极端状况,再回过头来,看现状才能更清楚。不感同身受地在想象中体验那位父亲的失去经历,父母很难体会到拥有一个健康快乐、会玩会闹的孩子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儿童学玩计划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会玩,是孩子的能力。如若孩子既没有兴趣玩,也没有能力玩,那他不是特殊的天才,就是得了病。

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竹脚儿童发育中心在2005年开展了儿童学玩(learn-to-play)计划,以帮助不会玩耍的孩子学习玩耍;每星期都有15个孩子来接受这种治疗。

玩是孩子的工作。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练习说话、思考、交往、想象、判断,练习把自己的感情、想法和意志用行动表现出来,练习接受或反抗别人对这种表现的反应。孩子的玩就像成年人的事业,是他们表现自己和发展自己的舞台。

一个被剥夺玩耍权利的孩子和一个被剥夺工作权利的成人,处境同样悲哀。

会不会玩有指标

各年龄的孩子会不会玩,在心理学上是有指标的。据新加坡竹脚儿童发展中心的胡嘉玲治疗师介绍,一个四岁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必须能够达到6项指标:

1.一物多用:可以把一支笔想像成几种东西然后玩耍,例如把笔当做汤匙或飞机等。

2.行动次序: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先后次序,如为娃娃冲凉,得先脱衣、然后才冲凉,然后再穿衣。

3.主题:玩耍时,自设并贯彻同一个的主题,例如购物或到动物园或参加生日会。

4.社交:可以和他人一起玩,争玩具也懂得如何与对方“谈判”。

5.角色扮演:例如扮演妈妈、老师或医生。

6.拟人化:把娃娃或小熊或机器人拟人化,尝试从对方立场思考,例如了解娃娃也会伤心,或与小熊分享玩具。

玩也不简单,是不是?

我们的孩子失去想像力了么?

玩的作用,在以后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孩子们玩的质量下降了。家长朋友也许会觉得奇怪,孩子们的玩具可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美了啊!

玩具质量高不代表玩的质量高。

曾经有人举办过儿童海滩玩沙的活动。本来,玩水、玩沙是孩子的天性。举办者非常期望能看到孩子们尽情展开想象,无拘无束地用沙子堆塑出童年的种种幻想和希望。可是结果非常令人失望:孩子们堆出来的,清一色多是碉堡。

我们的孩子失去想像力了么?

现在的一些孩子们常跟玩具、电脑及电动玩。他们缺少富有人性的互动,缺少对自然的投入,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因此不容易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养成心智,增进对他人和自己、社会与自然的理解。

玩和学,在孩子那里是统一的。有质量的玩是对生活的体验和学习,作用是培养孩子的心智。

推荐阅读:

[西]索非亚·克罗贝著,梁晶译:《全球多元智能游戏》,同心出版社2005年版。有多册,各册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价格不一。该书倡导教育者把游戏列入教育计划中,使孩子在游戏中取得自然的进步,比如学会运用智力,学会遵守规则,学习与他人相处等。

[美]特里斯特著,夏定军、梁博译:《玩,孩子的事业:学前教育指南》。作者是教学策略公司的创始人和主席、儿童早期教育领域的著名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