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教学环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环节设计时,不仅要把握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而且要注意对教学环节的整体把握。下面从这个角度介绍教学环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问题
要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要保证每个教学环节始终指向教学目标,而且要注重各教学环节之间有机关联,互相贯通,层层推进,以寻求课堂教学“1+1>2”的整体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还要细心考虑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以使课堂教学层次分明、联系自然、衔接紧密。
(一)要丝丝入扣地串联好教学环节,就要恰当地使用好导语
自然优美的导语能创造出和谐的语言环境,将各教学内容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许多好的教师,在一个教学环节向另一个教学环节转换时,往往用一句或几句话,很巧妙地总结上文,引起下文。一堂课下来,使人感到这堂课既是一个浑然的整体,细细品味却又条理分明。例如:当学生准备对话表演的时候,教师巡视了整个教室。当学生准备就绪的时候,教师说:“When I was walking around the classroom,I found some interesting dialogues. Do you want to share them with me?”“Of course.”学生们兴奋地回答。自然而然地课堂教学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对话表演与展示。两个教学步骤之间的过渡水到渠成,不露痕迹。
(二)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紧密
要使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紧密,除了在导语的运用上多下工夫外,还需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例如: PEP Book 3 Unit 1 My classroom这一课,首先以游戏的形式开始,很自然地进入到复习。
T: Do you like games?
S: Yes.
T: Shall we play guessing game?
S: All right.
T: Here is a magic box. Would you please guess?What's in the box? I can tell you. You can find these things in the school.
学生会把他们知道的英语词汇尽可能说出来,这就起到了复习所学单词的作用。然后通过揭晓谜底,呈现学习的主题,不留痕迹地从复习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
T: Do you know what's in the magic box?
S: Yes.
T: Let's open it and see.
教师点击课件,画面中出现了一个教室的外部环境。
S:Wow!What is that?
T: It is a classroom.(教师呈现单词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教师点击课件,屏幕上出现了一台电脑。
S: There is a computer in the classroom.(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用There is...)
T: Anything else?
类似地,教师呈现了其他新单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there be句型,呈现there be句型的用法。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时,每一环节的内容都是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之间有着联系,因此过渡显得十分自然流畅。开始的游戏,不仅仅为了活跃气氛,它还起到了复习旧知识的作用,而谜底的揭晓实现了从旧知到新知自然过渡。两个环节之间的过渡没有一点痕迹,十分紧密。
二、教学活动安排的动静结合问题
小学生好奇,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不长。一般来说,5~6岁的儿童注意力通常可以集中10~15分钟; 7~10岁的儿童为15~20分钟; 10~12岁的儿童约为25分钟。在一堂课中如果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坐着听课,他们很容易失去兴趣,注意力分散。因此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都动起来,在玩中学到知识。但是如果让他们不断地做游戏,学生长时间处于动的状态,他们的情绪会过于激动,课堂秩序受影响;并且长时间进行动的活动,也容易让他们疲劳。所以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应注意动静相结合。在“动”时,让学生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和感悟语言的使用情境;在“静”时,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感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的兴趣始终处于高涨的状态,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在活动时,教师可以安排多种形式,如表演、画画、游戏、竞赛等,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体验感受,在玩中受到教育,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